APP下载

人民教育家

2012-04-29庾新顺

文史春秋 2012年8期
关键词:国民广西教育

庾新顺

在20世纪的百年历史沧桑巨变中,先进的中国仁人志士为了救国图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出生在南国古城南宁津头村的雷沛鸿,十年留学英美、五次出国考察、五度主掌广西教育行政,敦品立行,教育救国,千秋传铭。

追随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家

雷沛鸿,字宾南,乳名增寿,生于1888年农历除夕(2月11日)。父亲雷季元,是一位经营几家店铺的工商实业家。雷沛鸿在1902年考取了晚清秀才的功名。这年,南宁城乡爆发了5万多人的抢米风潮,使得雷家几间店铺关门,雷季元终日愁眉哀叹,揣测时局。民族危亡和社会动乱,萌发了雷沛鸿忧国忧民的意识。

1902年,雷沛鸿为了寻解心中的疑问,前往广州求学。在穗期间,他初入两广简易师范学堂,后转入广东高等学堂及两广高等工业学堂,结识了一帮好学上进、抱负非凡的朋友。其中,葛定章、梁史等进了虎门的陆军速成学堂学军事;施正甫进了中法“韬美医学院”学医学;贵县的潘乃德是雷沛鸿两广高等工业学堂的同学。此外,还有陆川的吕炳先、博白的朱锡昂等人。这些人日后都成了大器,都是同盟会会员中的辛亥革命骨干。朱锡昂、潘乃德与雷沛鸿成了肝胆相照的革命挚友。

雷沛鸿等人在广州求学那段时间,正是革命党人鼓吹革命最热烈的时期,广州又是革命风潮涌动的中心。1900年发生在广州的史坚如爆炸清两广督署、谋刺总督德寿,是反清志士进行的第一次暗杀行动。这次行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激励着志士们效仿前行。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广西留日学生马君武被推选为执行部书记长兼广西分会会长。雷沛鸿最喜爱研读马君武翻译的卢梭《民约论》,也常阅读《民报》,对于孙中山当然是更加崇拜,渴望有机会参加同盟会这个组织。1906年夏天,雷沛鸿无意中看到一册在香港出版的《时事画报》,出版人署名“抱香”。“抱香”同时在画报上发表了一幅画,画上题有宋末爱国诗人、画家郑所南的两句诗:“宁向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前。”

雷沛鸿一看就心领神会,心里有根弦被强烈拨动了,像“对上暗号”一样的暗自喜悦。因为宋末爱国诗人、画家郑所南的这首诗名为《画菊诗》,是一首悲壮沉痛的爱国诗。雷沛鸿知道,这位“抱香”,一定是同道中人。经过一番查访,“抱香”主编果真是一位同盟会会员,真名为谢英伯。在谢英伯的引荐介绍下,雷沛鸿到香港去找《时事画报》的前任主编潘达微,再通过潘达微介绍给同盟会南方总支部。一番秘密周转后,雷在香港郑重地参加了向往已久的同盟会,成为一个“有组织”的革命者。

雷沛鸿参加了1910年新军庚子起义。1911年2月,他在桂林编辑广西同盟会机关报《南风报》,继续鼓吹革命,主张军事救国。《南风报》创刊号特意发表了一幅“雄鸡一声天下白”的漫画,寓意推翻满清封建王朝,极具煽动性。雷沛鸿于同年4月参加黄花岗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历经九死一生,逃到浔州,在浔郡中学堂教书。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时,他和李应元赶回南宁,和堂兄、时任南宁同盟会支部长的雷在汉以及广西同盟会会长兼主盟人刘崛共同策动广西提督陆荣廷响应起义,宣布南宁独立。由此,雷家兄弟俩都是辛亥民主共和史上的有功人物。

雷沛鸿毕生反帝爱国,是坚定的民主革命家。1921年8月,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孙中山领导的讨桂战争胜利,陆荣廷通电下野,委任马君武为广西省省长。雷沛鸿刚好从美国哈佛大学回到南宁,被委任为广西省长公署教育科科长,协助马君武共同为实现孙中山“三民主义”、建立民主独立富强国家而奋斗。不料,粤军总司令陈炯明蓄谋叛变孙中山,于1922年5月令驻桂粤军返粤,广西陷入自治军混乱时期。马君武通电辞职,雷沛鸿耻与陆荣廷为伍,到广州继续追随孙中山革命。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雷沛鸿积极参加了蓬勃兴起的国民革命运动。

1927年3月11日,雷沛鸿任广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在新桂系军阀追随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实行“清党反共”的危急关头,他和堂兄雷在汉联合400多人,联署营救胞弟雷沛涛、侄儿雷天壮和好友周仲武、梁六度、陈立亚等革命志士未果。9月10日,雷沛鸿为抗议新桂系军阀枪杀雷沛涛、雷天壮、周仲武等志士,愤而辞职赴英、法、德等国考察教育。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民族危亡日重。雷沛鸿坚持拥护国共合作抗日立场,参加并担任了多个全国性的抗日救国社团组织的领导职务,如1935年8月任中国科学社等六大学术团体联合年会总委员长、1937年8月任第五战区总动员委员会委员、1942年7月起连任两届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竭尽全力推进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从抗日救国的根本大局出发,他参与推动新桂系集团在当时制定的《广西建设纲领》,在“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建设中率先垂范,他主持全省文化教育建设,成为广西推行新政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和李济深、马君武、李任仁、陈劭先等广西抗日民主派的领袖中坚人物,都是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挚友,为推动广西的国共合作进程和各族民众团结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开拓革新的人民教育家

雷沛鸿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1996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如此评说:“雷先生留学英美近十年,‘深感今后革命建国必须多方用力,而教育为建国大业之根本要图,个人甚欲在教育方面,为此一代、后一代、后数代国民身心之发展而尽其绵力。雷先生对国内外各种教育流派兼收并蓄,在广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从国民基础学校、国民中学到国民大学,逐步建构了一个符合国情、符合民众需要的民族教育体系……雷沛鸿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在三四十年代,为国内外教育界所瞩目。”他四任广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雷沛鸿教育理论体系、教育学说、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抗日救国和民族复兴作出了重大贡献。原东北师大校长刘光、山东大学副校长杨希文等学界名流都推崇敬仰这位与蔡元培、陶行知齐名的人民教育家。

雷沛鸿1912年任左江师范及南宁府中学校校长,1913年获公费资助赴英国留学,1914年转学美国,1919年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研究政治学、经济学,获博士学位。1921年学成归国,初任广西省长公署教育科科长,开始了职业教育家之路。1929年7月,他第二次出任广西省教育厅厅长,11月去无锡任江苏省教育学院教授兼研究实验部主任。1933年9月,他第三次出任广西省教育厅厅长兼特种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大力推行国民基础教育运动。同年12月11日创建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1936年春创设国民中学制度。同年5月,赴南洋考察教育。1938年7月,他第四次出任广西省教育厅厅长。1939年兼代广西医学院院长。1940年8月任广西大学校长,1941年任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1944年秋在百色创办西江学院。他著有《英宪精义》、《英国成人教育》、《丹麦成人教育》、《国民基础教育论丛》、《广西地方文化研究一得》、《成人教育论丛》等重要著作。雷沛鸿在革新教育运动和创建民族教育理论体系中有5个特点:

第一、倡导“教育为公”的教育思想。雷沛鸿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礼记·礼运篇》所标举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1916年他在留美期间就呼吁“普及教育,无可辞之义,亦无旁贷之责也”。回国后极力主张“教育权利人人平等”、“教育为民众所共享”,就是要所有的民众不分民族、贫富、贵贱、老少、性别,都享有读书的权利和机会。雷沛鸿认为,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可以作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他承袭古代“有教无类”、“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作为自己的教育理想。“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是孔子“泛爱众而亲仁”思想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化。雷沛鸿“人人都有接受教育权利”的主张,在人类教育史上是一项具有革命意义的思想突破和政治突破。因此,“教育为公、学术为公、天下为公”便成了雷沛鸿的社会理想。

雷沛鸿“教育为公”思想的内涵是教育社会化,把教育纳入社会的大系统,确立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发展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以服务社会、改造社会、实现天下为公为目的。雷沛鸿一生都在践履这一思想。今天弘扬雷沛鸿的教育为公思想对于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成功实施成人教育运动。雷沛鸿是我国第一位系统论述成人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我国成人教育运动的先驱。他借鉴中外成人教育的经验,坚持从广西是全国28个行省中的穷省和抗日救国的实际出发,依据广西当局“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政纲,创造性地把成人教育、民团训练和抗日救国救穷融合进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中,在全省成功地把乡村政权、民团训练、国民基础学校三者结合,实施教育救国救穷颇有成效。

抗战伊始,李宗仁请雷沛鸿第四次就任广西省教育厅厅长。雷沛鸿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来强制推行国民基础教育,规定每村(街)设立一所国民基础学校,每乡(镇)设立一所中心国民基础学校,由乡(镇)村(街)长兼任校长和民团队长。“三位一体”实行3年期间,广西城乡24000个村(街),每个村(街)都建起一间国民基础学校,所有适龄男女儿童和16岁以上、45岁以下的失学男女成人,一律入学接受教育,并对地方官员推行国民教育工作实行严格考核。在全省造就了“无地不学,无人不学,无时不学”的普及教育的局面,形成了全省性的文化教育、爱国教育、生产教育和民团训练,普遍提高了各族民众的文化水准和抗日意识,这是广西将士前线英勇杀敌和广西本土实施“焦土抗日”的社会基础。

雷沛鸿认为,成人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的改造、国家的改造,必然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他断言“一个国家有大多数民众都是文盲,都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这个国家便不配做现代国家——事实上它也做不了”。因此他疾呼:“如果我们要急救目前在急转直下的中华民国,我们必须要依赖现有的青年妇女以至青年男子,以应抗日战争所急需要。”雷沛鸿对成人教育的高度重视,不仅对成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为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和争取全民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开展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国民基础教育是广西现代史上规模宏大、有地方特色、有创新精神的教育普及运动。1933年9月13日,广西省政府颁布了雷沛鸿拟定的《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五年计划大纲》(不久改为六年计划大纲),拉开了以全国教育大众化和促进中华民族解放为目的的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序幕。1933年12月11日,雷沛鸿在津头村利用雷氏宗祠及其地产,正式创办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今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处),至1935年,研究院有员工108人,已培训教育行政干部和骨干教师200多名。研究院编写出版中、小学及成人教育教材共18种,发行报刊3种。其办学宗旨为: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与推广;培训各县、市的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各地师资;编写中、小学和扫盲运动教材;直接派员到各市、县指导开展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在中心区进行普及教育试验和示范。当时划定亭子乡、津头乡为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中心试验区,在中心区内开设24所学校。办得较为出色的是新兴村的实验中心国民基础教育学校和津头村的国民基础教育学校。

雷沛鸿利用担任教育厅长的机会,倾力推行国民基础教育。雷沛鸿认为,国民基础教育是现实社会的一个教育阶段。他把义务教育与民众教育、儿童教育与成人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为一炉,构筑了他的国民基础教育的整体内涵。他的计划是把“初等教育与成人教育”合并办理,构成“国民基础教育”,实现“大众共办的教育、大众共有的教育、大众共享的教育”的理想目标。雷沛鸿推行的国民基础教育具有两大目的:一是抗日救国,抵御日本侵略;二是教导生产知识与爱国精神,发展经济。因此不但得到广西军政当局的支持,拨予许多教育经费,而且得到全省民众的热烈响应,人民知道为何抗战,故能英勇抗日。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成就誉满全国,各省纷纷派人前来观摩,1935年和1936年,著名的教育家胡适和陶行知前来考察,并著书、撰文、题词大加赞扬。广西成为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范例。

“国民中学是一个新型学校,又是一个新教育制度。”国民中学是国民基础教育的继续和延伸,它继续贯彻国民基础教育的主张,即有教无类。雷沛鸿要求开展大众化的教育,把国民中学变成一县文化的中心,达到提高地方民族文化水平,培养一批适应地方建设的基层建设干部的目标。

国民大学是在国民基础教育体系——国民中学的基础上建立的,它肩负着培养学术研究和地方建设人才的重任,肩负着创建现代民主、文明、和平的新社会所需新文化的重任,肩负培育民众的民族意识和责任心的重任。

第四、构建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雷沛鸿针对中国教育存在的弊端,以一种大无畏的探索精神,第一次明确地把劳动人民和少数民族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他还以特种部族教育(即少数民族教育)的名义,把国民教育普及到苗家、瑶寨、侗乡,这是前无古人的事情。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落后的广西,他为建立一个适合国情,适合民众需要的大众化、中国化的民族教育体系进行了近二十年的艰辛探索,通过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科学地构筑以学前教育为开端,国民基础学校、国民中学到国民大学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

雷沛鸿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他通过系列论著,对教育基础理论,如教育的产生发展、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制度、教育的实施等等方面都有独到精辟的见解。他在实施国民教育的运动中,对于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学、教育心理学、教育体育学、教育司法学、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等学科理论,都有相当丰富的理论阐述。他把“教育为公”的社会理想和以“教育大众化”、“教育救国救穷”为核心的教育宗旨融合贯彻到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中,坚持把民族教育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构建了较独特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第五、创建新型的西江学院。1945年2月22日,西江学院在百色宣告成立。雷沛鸿为院长。学院聘请百色籍的复旦大学外语系主任梁宗岱教授为教务长。西江学院是雷沛鸿通过对原有大学教育的改革后创办的国民大学的雏形。西江学院的建立,使雷沛鸿的民族教育体系理念得以初步实现,使民族教育体系达到实践上的整体化。抗战胜利后,西江学院迁至南宁津头,与私立南宁农专合并。次年,他主持制定《西江学院五年建设计划大纲》,希望将西江学院办成一所多功能国际性的国民大学。

西江学院在百色开办时设有文学、数学、土木工程等系科,1946年又增设英文、生物、化学、法律学科,并开设有埌边农业试验场和青秀山——佛子岭园艺试验场。雷沛鸿多次要求国民政府当局接管,将私立西江学院改名为公立西江学院。但当局因经费不足,未正式接收,经费仍需自筹,艰苦办学。

1949年2月,雷沛鸿出国为西江学院募捐,途经香港、菲律宾,到了美国。同年6月,他不顾在美亲人的挽留,毅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他回到香港后,即与张云逸、雷经天取得联系,后以广西工作团领导人的身份,和张云逸、雷经天于1950年1月3日回到广西,继任西江学院院长。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西江学院并入广西人民革命大学。

1950年4月起,雷沛鸿历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兼广西区委主任,广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省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广西政协第一、二、三届副主席,全国侨联常委兼广西侨联主席。他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勤于参政议政,为了发展广西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为了促进广西各族人民的平等团结,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广西建设,为了推进袓国的统一大业而竭尽心智,贡献智慧。雷沛鸿于1967年7月21日在广西医学院病逝。雷沛鸿“教育为公”的教育理想和“敦品立行”的教育精神永存!

猜你喜欢

国民广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