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长岐镇老区建设巡礼
2012-04-29何廷慈
何廷慈
“抓好科学新规划,建设幸福新长岐”,这是化州市长岐镇新一届党委、政府领导全镇老区人民走上快车道的发展思路。近日,笔者随茂名、化州两级市老促会领导及有关同志来到长岐镇采访。
长岐镇地处鉴江下游平原,位于化州市南端,有“化州南大门”之称,滔滔的鉴江水从村前流过,注入南海。该镇与湛江市吴川长岐镇同名,两镇政府同在长岐圩,区街还交错连成一片,被戏称为“中英街”。
长岐镇是化州著名的老区镇,下辖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都是老区村。全镇总面积只有31.25平方公里,是化州市面积最小的一个乡镇,但人口却有6.58万,是人口较多的大镇。长岐镇人杰地灵,历史上有李氏“一门九举三进士”的记载,有地市级保护文物李氏大宗祠、南安冼太庙、西湾大雁塔等古迹。在革命战争时期,黄明德、陈炯东、李一鸣、李雨生、李雅南等一大批共产党员在这片热土上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革命斗争,在这里,被敌人杀害的共产党员、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有300多人,被评为革命烈士的有38人,“五老”有功人员143人。
过去,长岐镇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比较落后。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依靠群众,立足本镇实际,把“抓基建、抓产业、抓民生”作为工作重点,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走上快车道,并已初见成效。来到长岐,镇党委书记董伟超、镇长唐强在介绍当地情况后,又领我们实地察看新农村建设的繁忙景象。
一
过去由于交通闭塞,行路难,运输难,严重制约长岐镇经济发展。为了改变“路窄路烂行路难,修修补补将就行”的状况,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确立了“路通、财通、政通”的意识,使广大干部群众形成“大路大富、小路小富、烂路难富、无路不富”的共识。镇委书记董伟超说:“变很重要,所以我们先从交通基础设施抓起。”
南安公路全长8.2公里,横贯长岐镇全境,是全镇6万多群众出行和农产品外销主干道。由于经过多年运行已破烂不堪,该镇因此决定对该路进行扩建改造,计划投资1300多万元,把原来5米路面扩建至12米。扩建自然要征地,而征地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道难题,尤其在人多地少、“寸土寸金”的长岐镇。但经过宣传发动,甘于奉献不讲索取的老区群众热情高涨,发扬“有钱出钱,无钱让地”精神,全力支持公路扩建。公路沿线的7个村委会共无偿出让土地88亩,其中米能村委会80多户群众无偿让地26亩,这一举动开创了长岐镇历史上群众无代价出让土地支持建路的先河,更让我们看到了老区人民那种永不褪色的红色精神。
南安公路耗资巨大,单靠一方力量难以完成。长岐镇没有“等、靠、要”,而是动员全镇群众,四处引资筹款。目前,外出乡贤累计捐资350多万元,其中捐资20万元以上的有10人,在外面做工程生意的李姓老板一个人就捐了100万元。在当地群众和外出乡贤的支持下,很快就解决了用地和资金问题,确保了公路建设顺利推进。该路于去年12月动工以来已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完成了路基工程的三分之二,预计明年初可竣工。
另外,长岐镇正在规划建设的还有东安至石宁乡道硬底化工程、环镇江堤堤面硬底化工程以及塘北大桥、南官大桥。其中环镇江堤堤面硬底化工程,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和江堤防洪问题,一举两得,圆了沿岸群众几十年的愿望。
当日,我们采访经过江堤,走在铺了水泥的路面上,望着一路延伸的江堤和宽阔的江面,吹着习习凉风,心情无比舒畅。
二
长岐镇镇区面积小,只有一条长不足一公里的旧街道,镇区面貌旧,容量小,严重地阻碍了商业的发展。为此,新一届镇党委政府经过充分调研,大胆提出实施“南改北移”设想,改造旧城区,谋划新镇区,提升城镇品位,推动商业发展。
对于长岐来说,这是一项具有预见性的工程。所谓“南改”就是对旧镇区改造。该镇规划利用镇圩北出口,省道285线旁的12亩土地进行开发,通过招商引资将其打造为新住宅、商业区,改变公路沿线单向发展的不平衡格局,使镇区增容扩量,布局合理,为发展商业提供平台。据了解,该地段原是垃圾堆积、藏污纳垢、侵占集体土地乱建乱搭现象突出的地方,严重影响镇容镇貌。目前,该镇已利用“三旧改造”政策,并结合城乡清洁工程,对原来土地开始进行平整。
“北移”是指镇行政中心迁移。该镇在广湛高速化州吴川出口处正在谋划建设镇的新行政经济中心区,面积1000多亩,已引资2500万元作为预征地开发建设的启动资金,征地补偿工作基本结束,正在争取首期398亩面积的立项报批。长岐镇的目标是争取五年内按照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标准,高质量地将其建设成为设施齐备,街道宽阔明亮,集房地产、商业、物流、仓贮等产业于一体的人口达2万人的现代商业住宅区。现在,该镇正在密锣紧鼓的筹划将镇行政服务中心迁往镇开发区,通过发挥镇行政中心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新镇区建设,为推动商业发展打造优质平台。据悉,新的行政中心将计划年底前动工建设。
三
民生工程是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凝民心、顺民意的工程。近年来,长岐镇党委、镇政府围绕群众安全饮水难、候车难、排涝难等问题,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着力抓好民生建设。
过去长岐镇大部分群众主要是从鉴江直接抽水和打井取水解决饮水问题,但经过检测,鉴江抽水因卫生不达标,净水微量元素、矿物质超标等,不符合安全饮水要求。为此,该镇投资1700多万元抓好安全饮水工程。现在镇自来水厂已完成建设,先进的一体化净水设备已安装到位,28公里的管网线路也即将铺好。水厂从鉴江取水,经过水厂过滤和净化合格后,再经高压设备输送到用户,有效地解决和满足全镇6.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和需要。目前,水厂已开始试运行,主要往镇区供水,水质优良。
“有车流没车站”是长岐镇没有汽车客运站的尴尬写照,但很快这将成为历史。由该镇提供土地,化州市交通局投资200多万元,在镇区北出口省道285线旁,一座占地1500平方米的客运站即将兴建。目前征地拆迁工作已完成,进入报建程序。
“鱿鱼虾米长岐(期)有”这原本是民间对长岐的一种谐音说法,如今却成了长岐人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化州市老促会常务副会长陈旺对此概括说:“崇扬红色,发展绿色,创造特色,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新长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