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坦诚最能感动读者
2012-04-29萧惑之
萧惑之
俞敏洪:“我要创办一个私立大学。以经济、法律、商学、哲学、宗教等专业为主的小型大学,同时结合文化书院。”“办一所非营利性的私立大学,让农村孩子也能接受一流的大学教育,这是我今后最想做的事,是我今后的终身大事,我会努力把它做好。”
当在《参考消息》上看到“新东方在美遭投资者集体诉讼”的报道时,我联想起刚刚拜读完的《俞敏洪口述: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2006年9月7日10点45分,美国纽约交易所,首日开盘的新东方股票突然出现在巨大的显示屏上,跳入眼帘的价位是22美元多一点,当日的收盘价是21美元多。大获成功的喜悦令股东“今夜无眠”!尽管在后来的岁月里,股价翻云覆雨,就是涨到116美元的时候,俞敏洪也坚持一个理念——从来不使用股份投票!这是一种对事业正义的自信。“自从经济危机发生,新东方的股票一直是排在世界前10位的抗跌股,直到今天,还特别稳定”。俞敏洪的如是说,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新东方眼下面临的股票风波一定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谓予不信,请君读完俞敏洪《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这部书稿,定然会得出客观的结论。
“成功真的是把双刃剑。”俞敏洪的如是说是有奋斗实践做依据的,因之他的感悟尤其深刻。今日新东方的辉煌,每一个足迹都印记着艰辛,每一颗硕果都蕴含着抗争。俞敏洪是农民的儿子,具有天然的务实精神。尽管他的口述中多有“自谦的调侃”,其实是“大智若愚”;他憨态可掬赢得的却是理解和信任。尽管有人说俞敏洪是北大的“另类”,我们却认为俞敏洪的创业史体现的正是难能可贵的“新北大精神”——爱国、创新、求是和求实。“家族企业只有蜕变才有希望”,俞敏洪果断地挪开亲情这块软绵绵的绊脚石。“做好利益分配才是硬道理”,俞敏洪十分懂得市场经济中合理分配的重要,他践行的是“散财聚才”的发展理念。“在争争吵吵中终于‘悟道”。争吵正是民主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有话就要说而且当面说,集思广益,于是统一了思想,赢得“心与心”的连接——大家都不愿意离开新东方这个大讲堂和大舞台。“莫谓书生空议论”,书生吵架不乏引用尼采、黑格尔、叔本华、孔孟的名言佳句,这也恰恰是体现北大的学子特色。于是悟出“改革其实就是心态的改革”,尽管争吵到“四五个人在一起嚎啕大哭”,然而狂傲的眼泪换来的是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愚以为,新东方上市之时,光芒四射,看似了得,实则就是“绳子套在俞敏洪的脖子上”,俞敏洪“别无选择”,只能积极主动,他“悟道”聊以自慰,“有时被拖着往前走是好事”。俞敏洪在煎熬中寻找希望,感悟人生,留给我们最精彩的箴言:“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踩到泥土中间,依然能长成参天大树。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材。”
“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俞敏洪最想做的是什么?在世人的眼中,俞敏洪是农民的儿子,北大教师,新东方的创立者,上市公司的掌门人,年轻人的精神导师……可以说每个“称谓”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可是,就我读过的有关俞敏洪的报道,特别是最能体现他风格的这部“口述”,俞敏洪老师最想成就的伟业是“重塑灵魂”——“我要创办一个私立大学。以经济、法律、商学、哲学、宗教等专业为主的小型大学,同时结合文化书院”。“学校的生源基本是农村的孩子”。俞敏洪有一段感人的内心独白——“办一所非营利性的私立大学,让农村孩子也能接受一流的大学教育,这是我今后最想做的事,也是我今后的终身大事,我会努力把它做好。”读这些肺腑之言是令人十分感动的,俞敏洪不愧为北大学子,勇于创新,他想创建“现行教育体制”外的一种“新的形式”。俞敏洪的办学精神,让我想起中国最伟大的古代教育家孔圣人的“有教无类”,想起了清朝山东聊城人“办义学”的武训……俞敏洪老师毕竟是当代的“知本家”和“知识英雄”,情趣自然更高,他说,“可以请世界上各领域大师、专家、模范代表等,包括当今最伟大的僧人,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哲学家,以及有品德的人,到我们的文化书院来开讲座,提高人民的文化修养和精神修养。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重塑我们的灵魂,让我们这个民族一直信奉的坚强、勇敢、勤奋、善良这些优秀的品格再回到我们的身边。”子曰“五十而知天命”,俞敏洪由“三十而立”,经历了“四十而不惑”,如今已经被视为“年轻人的精神导师”了,于是他“大彻大悟”地告诫年轻的朋友们,“中国的青年如果能够像我,年轻时奋进,中年时成就,老年时反思,不失其奋斗的动力,我觉得就挺好的。”
“苦海无边,回头‘悬岸”,“放下即实地”。中国的许多商界精英,当事业有成衣食无虞后,多有精神上的苦恼,于是多借佛家语自省自励;俞敏洪也未能超然于世。“要让浮躁的心灵静下来”,如果股票跌到2美元,我变成了穷光蛋,还可以买一片林子,造一幢房子,“我估计我真的会搬到庙里隐居”。尽管这是一种笑谈,却坦露出一种情结。在俞敏洪的口述中“借佛说事”的故事不乏其例,令人深思。俞敏洪读过弘一法师的传记,虽然说至今没弄明白法师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原因,可是却佩服这位法师的“两辈子”的生活,前半辈子笔墨颇丰,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传世之作,后半半辈子成为中国律宗的大师之一。好生令人羡慕!光鲜下的俞敏洪,静夜思,“悟道”时,也有常人难理解的苦。俞敏洪直白道,“新东方上市之后,我的状态一直不太对,不是我想要的那种状态。我其实是个随心所欲的人,但现在为了别人的利益,必须去做很多事情,自己的空间越来越小。”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俞敏洪作为“商界”精英心态的矛盾和无奈。试想,俞敏洪作为北大毕业的一介书生,想潜心研究、阅读、思考一些哲学层面的东西,甚至“像卢梭一样写一本《忏悔录》”也是性情中人符合情理的事情。不过,经验告诉我们,从新东方上市的那天起,俞敏洪个人资产随即陡增了6亿多元,商业达人的领袖地位,正是他烦恼的根源。加之俞敏洪结拜的义气哥们儿,“孔方兄”说得好,“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友谊”,“资本强奸俞敏洪”的故事还少吗!真是不虚。
不揣冒昧和浅陋,在文章的结末,我也想送给敬爱的俞敏洪老师几句“感悟”的话。赵朴初先生研佛时曾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这充分体现了佛门的平等精神。我理解为——“人到无求便是佛”。耶稣说,“去变卖你所有的财产,把钱分给穷人”,我理解为这是进入天堂的“准考证”。俞敏洪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如今却充满了感激。”这是礼佛的结果。“中国人好脸面和虚荣,什么东西都希望表面光鲜,结果弄得自己死去活来。”“一个人如果背负太多的东西,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只有适当地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这是悟道的解脱。归去来兮,“放下即实地”,但需要大智慧和大勇气,“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难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