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成才秘诀之“勤”

2012-04-29崔光宝

人力资源 2012年9期
关键词:成才写作水平读书

崔光宝

不可否认,影响成才的因素很多,天赋、环境、机遇等条件都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自身的勤奋。勤学有为,懒惰无知。唯有依靠勤学苦练,才能浇开芳香的理想之花,获得真才实学。

一是勤读。就是要多读,常看,持之以恒,切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有勤奋读书,博览群书,才能不断拓宽知识面,开阔思路,诱掖发蒙,促成事业成功。俗话说的好,“一勤天下无难事”。上下几千年,纵横五大洲,许许多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之所以有高瞻远瞩、洞察秋毫的敏锐目光,有包藏宇宙、吞吐天地的博大胸怀,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超群智慧,究其原因,都离不开勤奋读书。欧阳修“一生勤苦书千卷”,终于成为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世纪伟人毛泽东无论是在长征的马背上,还是在延安的窑洞里,学习从不间断,终于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

二是勤思。思是读好书的关键,也是积累知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精辟地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清代学者焦循,总结一生的成就,认为最得力于八个字:“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而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思考”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由“凝”到“悟”,其演变,其升华,全在一个“思”字上。马克思花了40年时间,通读了近万册书籍,经过反复思考、研究、积累、综合、沉淀,才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和飞跃,写出了经典巨著《资本论》。然而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虽能勤于读书,博学不止,但往往像“狗熊掰玉米”,读一本,扔一本,书读了不少,却长进不大,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一个“思”字。读书要熟读精思,细心体会,悟出其道理,才能对自己有所帮助。陆九渊在《陆象山语录》中曾写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勤读有如蜜蜂采集花粉,勤思则是把花粉酿成蜜。通过勤思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创造的智慧,能出思维、出成果。

三是勤问。学问,顾名思义,既是学,又是问。做学问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真诚地承认自己是“无知”的学者,为了探求真理,他通过对话,不断向他人提问、请教,最终成为学识渊博、影响深远的智者。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其中包含知与不知的辩证法。勤问,不能仅仅局限于长者、师辈,而且要敢于真诚地面向晚辈、学生,以能者为师,补己不足,方能使自己知识丰厚。

四是勤写。勤写是锻炼与提高逻辑思维的一个好办法,也是表达自我参与社会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即使经纶满腹,但不能表达出来,终究无益于社会。一个不愿在“写”字上下功夫的人,是很难学有所成、发挥作用的。知识就像散着的明珠,沿着勤写这

条线,能把它串连起来,日积月累,越串越多,越串越长。唐代诗人孟郊说的好:“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这个“炼”字突出表达了读书人在学习上要勤奋苦练,才能获取真知,勤写是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强大武器。

五是勤改。修改,是写好文章的重要环节。“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些话不一定很准确,但习文者或许会认同其中道理。修改文章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文章再认识、再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使自己的主观认识与所要反映的客观事物、所要揭示的客观规律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协调,从而指导自己去进行完善主要、增删材料、调整结构、锤炼语言等一系具体实践。在这些实践中,作者通过发现偏差,修正不足,从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悟出写好文章的道理。所以一般来说,文章总是越改越精,更有人将文章称为“永不满意的作品”,可见改的效用。不乐于或不善于修改文章的人,写作水平往往难以提高,笔下也难以出精品。因此,我们要养成勤于修改、善于修改的习惯,通过“权衡损益,斟酌浓淡,芟繁剪秽,弛于负担”把文章写得更好,还要注意克服“孩子总是自己的乖,文章总是自己的好”的思想,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文章的评价,虚心请别人对自己的文章予以斧正,正如曹植所言:“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北齐颜之推也说过:“学习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论者,然后出手。”据说白居易的诗文之所以“老妪能解”,是因为他每作一首诗,总是先请一位老妇人解释诗中之意,如果老妇人看不懂,就一改再改,直到老妇人看懂为止。前人不耻下问,虚心请别人“讥弹其文”的做法,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在写作中,作者往往会以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案和技巧去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不易发现自己作品的毛病。因此,在写作中要虚怀若谷,广纳众言,在否定中完善自己,这是我们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一条捷径。

六是勤用。用是读书学习的目的和结果,光读不“用”,无异于“花瓶”——好看不中用,只有很好地把所学知识利用起来,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要把读书学习作为“医治愚昧的良药”、“登高望远的阶梯”、“冶炼灵魂的炉火”、“指导人生的良师益友”,善于从中寻找灵感、发现“曙光”;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集百家之长,补己之短;要把“用”渗透到思想生活中去,使自己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七是勤走。就是要深入基层,勇于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身”。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广泛应用,才能转化为能力。因此,提升我们的素质,不仅要靠理论上的培养,更要勇于实践。一是多深入基层,在指导帮助基层中锻炼提高自己。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经常深入基层,就会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二是多参加一些大型活动,如大型会议、出外考察等,这对于提高宏观把握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都是难得的锻炼机会。

八是勤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别人文章的精辟论断,头脑中闪现的瞬时“火花”,谈吐中流露的点滴启示,生活中发现的故事、寓言,讲话中表达的闪光思想等,都要随时捕捉,并记录下来,印入脑海。如此长期坚持下去,积少成多,变零为整,待到需要时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年鲁迅先生兜里也装个小本本,名曰《忽然听到》、《忽然想到》,随想、随听、随记。积沙成塔,小本本便成了积攒零金碎玉的“小仓库”、“万宝囊”。

九是勤抄。有句行话,叫做“写作水平高不高,看你会抄不会抄”。这虽是戏言,但也是经验之谈。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有的人为了图省事,把看到的好文章剪贴下来,其意不理解,随手放一边,结果“剪报本本一大摞,待到用时找不着”。要不怕麻烦,亲自动手抄写好的散文、诗歌、谚语和词句,并进行加工和提炼,装进自己的知识库里,便于自己在今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十是勤背。学是成才的基石,背诵是成才的阶梯。对知识贫乏的人而言,要多背熟记一些古诗词、成语、散文和民间流传的故事等,从而增长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尤其是中文,是最适合通过背诵来强化记忆的。古往开来,大凡有学问的人,都是背了一辈子,装了一脑子。许多伟人的渊博知识,不是生来就有的,都是通过自己平时多读、熟记、硬背得来的。我们想要做到“下笔如有神”,也唯有先做到勤记熟背,“知”存于心。

猜你喜欢

成才写作水平读书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我们一起读书吧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