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特色立校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

2012-04-29郑文堂华玉武高建伟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立校都市型现代农业

郑文堂 华玉武 高建伟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是北京农学院基于对首都高等教育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特征和规律深化认识的基础上,在2009年第二次党代会上提出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研究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研究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规律,研究了北京农学院发展的特殊规律。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走特色立校的道路,才能逐步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充分认识特色立校的重要性

特色立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学办学特色是大学发展的关键,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从根本上说,“特色立校”解决的是“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在当前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一所大学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靠的不是简单的规模和层次,而是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

1.特色立校是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客观趋势

在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强化大学的办学特色和比较优势,始终是世界各国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战略重点。1907年,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强调:“普林斯顿不像哈佛,也不希望变成哈佛那样;反之,也不希望哈佛变成普林斯顿。我们相信真正的活力在于多样化,在于各种思想的相互补充,相互竞争。”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曾经在1998年~2000年间连续涌现出3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如今这所学校在美国已经是公认的一流大学了。但20多年前,它在加州大学的9个分校中也只是二流的学校。成功的关键在于该校化学系选择了当时比较冷门然而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如今,这所学校已经成为美国化学和物理学界学者都很希望能够去访问的地方。从目前来看,国外高校无一不把“特色”作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2.特色立校是总结我国高校发展历史经验的科学结论

近年来,在国家“985工程”“211工程”的推动下,高校的规模和层次普遍得到提升。但是,目前部分高校贪大求全、盲目攀比的心态以及“千校一面”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高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但由于总是把前途寄托在规模和办综合性大学上,结果导致特色不明显、办学模式雷同,最终丧失了优势。高校的办学特色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时指出:清华大学要坚持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温家宝总理在一次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向与会的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提出了“高校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要求我们办大学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特色立校的重要性,把“办出特色”提升到重要日程。

3.特色立校是北京农学院多年办学的经验体会

北京农学院自1956年建校以来,始终坚持面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几代北农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逐步构建和完善了适应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农科为主、多科融合的办学格局。围绕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科技的需求,学校明确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在北京市率先形成了沟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创建实施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政产学研推”模式。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始终坚持特色立校,不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跟风、不图大,只求特、只图强。

特色立校的再认识和再定位

特色是一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更是基于不断变化的现实和环境,始终不断深化自身有区别、差异化特征的过程。当前,中央和首都对“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新举措、新部署,都促使学校对特色立校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再认识、再定位。

1.“以农为主、多科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办学定位

学校针对首都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构建和完善了植物科学学科群、畜牧兽医学科群、农林经济与法文学科群、生物技术与食品学科群、生态环境建设与城镇规划学科群,突出了农科特色和优势,确立了农、工、管主干学科地位,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7个涉农类一级学科,3个涉农类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涉农类北京市大学科技园,5个涉农类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涉农类省部级研究机构。我们认识到这样的办学定位就是特色、就是优势、就是核心竞争力,必须保持并不断强化,不贪多、不图全,要有选择地追求卓越。

2.“努力走在市属高校和全国同类型农林院校前列”的目标定位

“努力走在市属高校和全国同类型农林院校前列”是学校办学能力、办学水平的努力方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在“三大体系”(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体系、都市型现代科技创新体系、都市型现代科技推广体系)构建方面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和优势,在全国同类型农林院校中产生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发展特色立校的成果,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办学理念,坚持“学农、知农、爱农、为农”,坚持到农业、农村、农民中去调查研究和实践,把“努力走在市属高校和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的办学目标和“政府、社会、师生”三满意的标准与首都农业改革、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紧密结合起来。

3.“服务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

建校56年来,学校已累计培养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3万余人,其中大部分已成为农业生产、科研、管理领域的骨干,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中心,努力打造和完善都市型现代农业高等教育体系。“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被批准为北京市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100%,学校多次被评为“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被授予“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称号。尤其是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为首都新农村建设输送了新型人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作出批示:“北京农学院培养‘村官的经验很好,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了新型人才。”我们认为,只要是符合“适应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定位的做法,就要大胆闯、大胆试。

4.“为首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高效实用科技成果”的服务定位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生存、以奉献求发展,紧密围绕首都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近3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其中主持(第一完成单位)1项。学校依托设立在学校的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主持研究并形成的“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采纳,目前发展沟域经济已经成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着力点。学校创建实施了“政产学研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模式,5年来,推广和转化农业技术成果380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为学校题词:“把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把成果凝结在农民的收获里。”多年实践证明,学校的服务定位既符合了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需求,又符合了首都新农村建设特别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和科技的需要。

特色立校的深化与创新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提出要大力发展籽种农业、休闲农业、循环农业、会展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等都市型现代农业,突出首都农业的城市农产品供应和应急保障、生态休闲、科技示范等功能,筑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重大动植物疫病、构建良好生态屏障的公共平台,为建设“三个北京”和世界城市提供生态宜居环境。这为北京农学院特色立校战略的实施以及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目标提供了良好契机。为此,学校将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把握学科和专业建设这条主线,强化都市型现代农业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协调发展。

1.继续深入服务首都城乡发展

创新和拓展科教兴农的实践途径,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和机制,继续深入推进和完善学校创建的服务京郊经济社会发展“政产学研推”模式,即加强和完善政府、生产单位、学校、研究部门、推广部门相互联合和支持服务京郊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继续推进以教授和大学生“村官”为依托的“1+1+X”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以延庆县四海镇(特色花卉生产)、延庆县康庄镇基地(生态饲料技术推广和转化)、平谷区大华山镇苏子峪村基地(果树病虫害防治)、昌平区兴寿镇(指导解决草莓重茬难题)、门头沟区龙泉镇(山野菜技术示范)、房山区张坊镇基地(产业发展规划)服务新农村建设六大基地为载体,推动“政产学研推”模式的具体化、实效化。

2.继续实施多种形式的开放办学

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探索适应学校发展定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切实加强与农业强国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力拓展学生联合培养途径,巩固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3+1”合作项目,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进一步加强与日本、波兰、美国、荷兰、法国、澳大利亚等高校的合作项目;积极开辟与其他欧美国家和农业强国高校之间的合作办学新项目;加强学生国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学生国外实习实践基地,扩展学生国际视野;完善留学生教育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建设,积极争取教育部政府奖学金项目和其他留学中国奖学金项目,力争实现留学生招生工作零的突破;积极组织承办或参与各类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理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归口管理,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和工作水平。

3.继续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认真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制定《北京农学院章程》,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处理好行政与学术的权责关系,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校、教授治学和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机构设置,规范校内管理体系,坚持责权利统一,重心下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编制管理办法,强化专业技术职务分类管理;强化财务预决算管理,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和学校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办学效益;加强固定资产监管和清查,完善资源共享和有偿使用机制;完善后勤服务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科技产业规范管理和高效运营,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服务教学科研的水平。

4.继续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和“北农精神”,深入研究以文化力量推动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等问题;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立以人为本、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发挥规章制度文化在特色立校进程中的规范、激励和制约功能;大力加强优良校风、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师生中的优秀典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统一规划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校园人文景点,使校园文化适应特色立校的要求;加强文化品牌建设,大力开展各类文化讲座、学术讲座,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建设好校报、新闻网、网络电视台、广播台等校园主流媒体;加强形象文化建设,科学整合学校发展理念、价值观、精神等文化资源,做好学校视觉识别系统(VIS系统)的设计、制作及推广应用。

5.继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党委领导、行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实施党务公开的途径和形式;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规范、激励和导向功能,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强有力的党的建设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为特色立校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组织保障。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郑文堂系该校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于洋]

猜你喜欢

立校都市型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杭州市富阳区新登中学 承继纳新 文化立校
文化立校,内函发展,走特色办学之路
——五指山第一小学掠影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特色立校 活动育人:临潭县城关三小的育人经
仁德立校 智慧育人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初级中学简介
都市型农事体验旅游发展策略探讨——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农教育为例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