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拓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思路
2012-04-29苏秋林
苏秋林
一、高中生写作议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高中生写作议论文的思路大致可分为三个过程:如何确定观点;如何根据观点选择材料;如何运用材料论证观点。从现在许多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来看,这三个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问题是:①审题、立意能力差。表现为无法确定观点、无法收集材料、无法论证观点。②选材单一化。表现为材料收集的单一化、论证模式的单一化。③说理混乱。表现为观点飘动、弄不清主要观点与次要观点的从属关系、找不到材料与观点的切合点、论证思路错杂。
造成目前高中生写作议论文的思路不清的主要原因是:①论(观)点不正确,不合情理:文“议论”的是“理”。这个“理”要条例人们认识的实际,生活的实际,要有科学性。这个“理”本身就得正确,“站”得住,这样才能使人信服。否则,就很难使人相信。②观点和材料脱节:观点需要材料(论据)来论证,材料为证明论点而来。有人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说:观点要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显然,这么讲比较形象。在实际的议论文写作中,观点不能从材料中来,也就是说材料不能证明论点的情形,不少。也可以这么讲的就是:观点和材料脱节是议论文写作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③没有引申材料:在失败的议论文写作中,还可以经常见到的一种就是“材料+论点”或“论点+材料”式的简单“拼盘制作”,材料是材料,论点是论点,两者就摆在那,至于两者之间的联系,只字不提。
二、开拓高中生写作议论文思路的几点做法
在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从积累素材开始,进而在确立论点、安排结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指导。
(一)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人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和创造力,都是经过生活磨炼而获得的。生活每天都给人以启迪,但这种启迪必须有意识地去感知、体验才能获得。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平时注意对身边生活的观察,挖掘其蕴涵,并有意识地积累,才能为确立观点提供素材。近年来,我怀着疑惑,带着坚信,引导高中学生向身边生活的深处挖掘。高一年级的学生写周记,我就要求大家用“生活录”的方式写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写肯定和赞美也写否定和不满;写烦恼和困惑,也写呼声和呐喊;写坎坷和失败,也写顺利和成功;写懈怠和自卑,也写竞争和拼搏;写骄傲和嫉妒,也写友爱和互助;写学习和娱乐,也写劳动和体锻;写师长和父母,也写亲友和邻居;……总之,让大家写耳闻目睹的事物,写喜怒哀乐,写酸甜苦辣,要求能写多少就写多少,每个星期收一次读书笔记,经过归纳总结,形成一个个写作话题。然后将这些话题作为每两周一次的大作文写作题库,引导同学们去议论,去研讨,去写作。
(二)指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提炼出新颖、深刻的观点
1.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思路拓展的“触发点”
学生收集到议论文的写作素材并不意味着就能写好议论文。议论文在确立论点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握思路的触发点。“触发点”犹如一团线的头,找准线头,就会头头是道,思路不断,左右逢源。怎样找准这个头,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外,还需要敢于质疑、沉思,善于联想、想象、类比。如《论学习》这个题目,思路的触发点就是学习,首先理解什么是学习,接着问为什么要学习,当今社会为什么人人要学习,若不学习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最后落实如何学习的问题。可见,只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思路的触发点,让思绪插上翅膀,通过时、空、理上的联想和想象开拓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即可达到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
2.指导学生多角度拓展思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观察景物时所选角度不同,所见景物就大有差别。同一题目,同一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提炼出鲜明、有见地、有价值的观点来。这样才能突破学生思维定势,进行发散思维,开阔思路。例如我让学生就《滥竽充数》这一故事,进行多角度发散思维训练。
3.指导学生在多角度思考的基础上选准角度,解决立论的新颖、深刻问题
要指导学生写好议论文,不仅要多角度拓展学生的思路,克服其思路狭窄的问题,还要教会学生选准最佳角度,纵向拓展思维,解决议论文写作思路的深度问题。因此,要指导学生对几个论点进行取舍,筛选出有新意、最切题的观点。
(三)指导学生掌握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的基本方式
张志公说:“文章的结构,必求之于思路。”安排结构不单是技巧问题,而且是思路问题。要构思好文章,必须先理清思路,考虑好以何为主以何为辅;哪些是应该说的哪些是必说的,哪些是不该说的,哪些是可说可不说的;哪些先说,哪些后说;应依顺什么样的逻辑顺序,是层进布局的,还是总分总,或者并列一起。在思索这些问题的同时,不要忘记文章针对什么说的,针对什么人说的。
综上所述,我联系教学实际从审题、立意、选材、说理、结构安排等方面谈了一点开拓高中生写作议论文思路的粗浅意见。其实,指导学生开拓议论文写作思路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诸如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提高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等等,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今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不断摸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