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海洋——雪域高原章
2012-04-29汉亭
汉亭
我在长达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上,用照相机工作了近40个春秋。在与海洋打了数十年交道之后,我把目光投向了地球之巅那曾经是海洋的,那些更高、更雄伟、更神奇的雪域山峦。2002年,在云南丽江,我第一次见到了云雾缭绕的玉龙雪山。当我再次去云南的时候,我下决心去德钦,拜谒了传说中的梅里雪山。
从那以后,我一有机会就往雪域高原攀登。随着和雪山的接触日益增多,对雪山的了解也逐步加深,对于“雪山崇拜”文化理解越来越深。曾经的海洋如今耸立于地球之巅,沧桑巨变令人感叹。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与现在的海洋一样,这些高原大山对人类生存的环境产生着巨大影响,默默无闻地为人类的生存奉献着。可以说,没有雪山就没有江河湖泊,没有雪山也就没有茵茵草原和沃野田园。雪山于极高极寒处揽云拽雾,接上苍之甘露贮存于己身,再化涓涓清流不停歇地浇灌大地、滋润万物,而无任何索求,其高洁神圣就在于此。
那俯察大地又雄视苍穹、亘古不变的雪山银峰;那日照金山的壮景奇观;那蜿蜒而行的巨大冰川;那与雪山相连、一望无际的森林草原以及奇卉异兽都隐居于雪域高原的腹地深处。
一趟趟的雪域高原穿行,我越发感受到,干任何事情,没有追求,缺乏勇气,不能坚持就不会有收获。现在的海洋和曾经的海洋高低落差令人惊讶。说实话,一个长期在零海拔和低海拔区域搞摄影的人,要到地球的巅峰地区进行摄影创作,挑战是极其严峻的。因为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就下降6℃,而真正的雪域冰峰都在海拔5500米以上,空气的含氧量只有沿海的四分之一,我选择的拍摄点大都在零下15℃~零下20℃。在那里向高处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而吸引我的正是这连雪域高原藏民都难得一见的绝色美景。
天道酬勤,是我这几年在藏地雪山摄影的深切体会。人们印象中的雪域高原都是蓝天白云、目极千里的好气象,实际上每座雪山冰峰都处在强对流气旋之中,不仅常年云笼雾罩,而且风暴冰雪瞬息万变、险象环生。有“羞女峰”之称的南迦巴瓦峰,让我多次在风雨冰雪中空手而归。在一个风雨之夜,我发现天气有转晴的迹象,就立即出发,攀登到海拔5000米时,终于与洁白神奇的雪峰谋面;在珠峰下的二号登山营地的云雾中苦守了一天,我心有不甘、夜不能眠,夜深時,发现皓月突然当空,就诞生了“月光星空下的珠穆朗玛峰”这幅作品;阿里普兰高原上的冈仁波齐峰,是藏民心中的“神山圣地”,我去了3次,才遇上不到半小时的拍摄良机。
近10年来,我先后8次抵达地球之巅,攀登了27座著名的藏地雪山,瞻仰雪域胜景,走向雪域高原的脚步仍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