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法的指导
2012-04-29曾玉宇
曾玉宇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刚终身受益。所以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不仅要注意改进教法,还要指导学法。下面就正确处理“教法”与“学法”,“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指导学生自己看书学习
我们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源于教材,所以,培养学生自己看书学习的能力是指导学法的关键。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我在编写指导预习内容时,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不同教材及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活动水平做必要的鼓励和牵引工作,激发学生自己学习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创设情境,力求学生处于“已知水平与未知”的矛盾中,形成内在的思维动力和求知欲望。
(3)创造各种条件,多让学生亲自观察、操作、实验、独立思考、议论。
(4)使“学新知前的准备与教学方法、教学程序”三者和谐地呈现于教学过程之中。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课前,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三套(每套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组成)不同的三角形学具。并设计以下自学思考、操作题。
①你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几何图形?这些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②操作:取出每套两个三角形,比一比,看一看,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是否能拼出一个已学过的图形?所拼出的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③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上课时,让学生按以上准备题操作、观察、思考,并汇报探索结果,教师归纳后,再提出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寻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同时进一步启发学生悟出研究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可以设法把它转化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已知图形。使学生不仅主动地学会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学习方法。
二、指导学生自己去认识、自己去发现
认识的过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思维到实践。”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够凭借直观形象的思维材料展开认识活动,去思考、去发现、去联想想象。
如教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用三个不同直径的圆形厚纸板,按照课本的做法,自己动手进行几次实验,改教师的教具演示为学生的学具操作实验,由他们自己去认识,去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使学生从生动的直观,抽象出“圆周率”的概念和“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经常训练学生借助具体形象思维,展开各种联想、转换、想象等心理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逐步学会自己去认识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
三、指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形成“认知结构”
教学中帮助学生扎实地学好基础知识,懂得知识是怎样组合联系、引伸和发展的,这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条件,也是培养学生的关键。
如教过分数应用题之后,可组织这样一堂练习课。先给出两个条件:“梨树180棵,桃树60棵”,引导学生根据条件编题。教师从学生编的应用题中筛选出下面两组题目。
①果园里有梨树180棵,种的桃树棵
数是梨树的三分之一,桃树有多少棵?
②果园里有桃树60棵,正好是梨树
棵数的三分之一,梨树有多少棵?
①果园里有梨树和桃树共 240棵,其
中梨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梨树、桃
树备有多少棵?
②果园里有梨树和桃树共240棵,其
中桃树棵数是梨树棵数的三分之一,
梨树、桃树各有多少棵?
组织学生对以上两组应用题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比较后,要求他们说出分析解答以上两组题目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第1组是沟通分数乘除法的关系,第2组是沟通分数应用题和整数应用题的关系。然后教师进行归纳,使学生懂得前后知识如何联系,解法如何互相渗透,为形成认知结构打好基础。
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1.以设疑提问作为训练学生思维方法的重要手段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惑是思维的动因,解疑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获得思维成果的表现。学生在课堂上思维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设疑提问的内容和性质。实践证明,设疑提问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范围,智力活动水平去精心设计思维的诱因和思维的材料。尽量剔除那些“是不是”、“对不对”等判断式的简单的思维材料,积极提供“说理性”、“探索性”、“追究性”的思维诱因和思维材料,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充分显示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可能遇到的“思维闭塞”、“思维断路”、“思维紊乱”的三种思维状态。研究如何在点子上诱发,在思路上开窍,在隘口疏导,使学生的思维品德向良好方面发展。
2.以分析“数量关系”作为训练学生思维方法的重要途径
学习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寻求把握解题思路,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重点。我根据教材中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行分组归类,然后按每组的数量关系,拟出基本题、综合题、变式题、对比题等几种类型题,分别选用“分解”、“对应”“追根”“倒推”“转化”“假设”等相适应的解题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思维规律,获得“练一题带一类,练一类带一片”的本领,提高学生灵活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