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石台县人文原生态旅游建设
2012-04-29许友兰汪慧玲
许友兰 汪慧玲
安徽省石台县自然原生态趋于完美,当务之急是加强旅游的人文原生态建设。该县旅游人文原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原生态的淳朴民风受到冲击和原生态文化失真两个方面,解决的措施在于汲取优秀传统文化,淳化民风;传承本土历史文脉,塑造地方特色。
石台县;人文原生态;旅游
从山东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的三地西门庆故里之争到2012年1月28日的“三亚”宰客门,旅游业人文建设问题突出。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安徽省石台县,尤其要注重加强旅游的人文原生态建设,保持淳朴的民风和特色的文化。
1.石台县旅游人文原生态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石台县旅游的自然原生态趋于完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超世卫组织标准35倍,仙寓镇的大山村是全国三大富硒地之一,2011年初正式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趋于完美的原生态物质载体,使石台县有能力充分传承并发扬光大非物质形态的民风民俗、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和独特美食,即原生态的人文。
建设原生态民风的紧迫性。关于民风的说法最早见于《礼记.王制》:“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1]。从一个地方旅游的角度来说,民风是指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共同表现出的一种道德风尚和精神风貌。原生态的民风则是以亲情和乡土观念为基础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风尚,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石台县建设原生态民风的紧迫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从旅游的大背景看,旅游市场的乱象,不可能仅仅靠旅游立法而销声匿迹。继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旅行社条例》,今年8月27日,《旅游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但法律有它的局限性,即只能消极地限制人的行为,而道德风气能弥补它的不足。如今天的西方国家,它的社会稳定是由法律和基督教文明在共同维持。尤其在旅游这样一个娱乐、休闲的领域,以亲情和乡土观念为基础的道德风尚即原生态的民风具备法律所没有的感染力。
其次从石台县旅游的特点看,石台县不是名山大川,它对游客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的原生态的山水,这就决定了它的游客以周边的城市白领为多。石台县旅游局的数据也说明了当地的稳定客源以自助游和重游方式为主,并形成了以合肥、淮南、阜阳、蚌埠、淮北为中心的省内市场和以江、浙、沪、鄂、豫、赣6小时旅游圈为主导的省外市场。而自助游和重游几乎不与旅行社打交道,而是直接与本地老百姓接触。所以,本地民风成为了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建设原生态文化的必要性。原生态文化,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概念。但是分析各种各样的原生态文化的定义,它们有几处是相同的。首先从时间上看,原生态文化是前工业时代(1776年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前)的,具有稀缺性的特征。其次从地点上看,原生态文化是乡村的,具有朴拙的特征。
如:美国波士顿的“活人博物馆”,工作人员身着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在村中劳作娱乐,再现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因此,波士顿的“活人博物馆”闻名世界[2]。
原生态的文化对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不仅缘于它的现实的稀缺性,还在于它满足了人类发自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态家园的渴求。因此,无论从增加本地经济效益还是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对原生态的文化进行保护、发掘已经成为拥有这种文化的旅游地一种必然选择。
2.石台县旅游人文原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原生态的淳朴民风受到冲击。石台县既没有高速也没有铁路,更没有航运,交通闭塞,流动人口不多,所以民风较为纯朴。但是,近年来民风逐渐沾染上了功利色彩,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旅游服务领域对本地人和外地人在价格上出现了双重标准。虽然石台县的双重标准只是价格上的稍有不同,但旅游及价格监管部门要防止它演变为普遍的“宰客”,防止个别发达地区的“宰客”文化渗透到闭塞的石台县。
第二,拉客经济出现苗头。由于石台县旅游鹊起的声名,一些外地人进到本地的旅游服务业。外来承租者在旅游资源的争夺上更为激烈,手段也更为商业化,如果政府部门不加监管,就容易演变成坑蒙拐骗性质“拉客经济”[3]。
第三,部分旅游者不良的“示范效应”。一些外地旅游者在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对旅游目的地,冲击到本地较为淳朴的民风,对本地的传统伦理道德、生活方式产生消极影响,一部分本地人逐渐在思想和行为上发生消极变化。
原生态文化失真。首先,本地域文化传承面临断代问题。比如石台县的目连戏,由于两个方面原因正在遭遇流传危机。第一个原因,方言影响。目连戏从明朝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由剧作家郑之珍制版成书,虽有书面剧本,但原版目连戏采用的语言是它的发源地石台县大演乡的方言,跟普通话差别很大。方言的逐渐消失,加剧目连戏流传脱节,导致宝贵资料流失。第二个原因,各种流行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直接影响了《目连戏》及各类传统文化的传承。年轻人多被轻松、愉悦的简约文化所吸引,对传统文化兴趣不浓,爱好者少之又少。其次,盲目模仿异地的文化,篝火晚会,跳竹杆舞等非本地传统特色活动接连上演。众所周知,“竹竿舞”是海南黎族、广西壮族等少数民族传统的舞蹈表演,包含着许多原生态的审美元素。现在石台县秋浦渔村的竹杆舞在带来就业机会与旅游收入的同时,也从异地的民俗蜕变成商业化的旅游表演。
对本地文化与异地文化的不同态度加剧了原生态文化的失真。
3.石台县旅游人文原生态建设路径
汲取优秀传统文化,淳化民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迭遭厄运。但石台县作为一个旅游地必须重视发挥儒家伦理教化功效,促进社会风气好转。首先,借助“国学热”让县域内所有居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本世纪初兴起的“国学热”中,各种解读国学的书籍争相出版。从中央电视台2006年“十一”开始播《论语》的讲解开始,大众传媒所实行的一些教化性的文化传播流行至今。这些都为全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其次,在全国范围的“国学”启蒙运动和大众传媒“国学”热中,有选择性地加强一些行业文化学习,如利用儒家重义轻利思想,促进诚信这一旅游服务领域的道德标准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优秀传统道德的再教育。
传承本土历史文脉,塑造地方特色。基于本地历史和现状,紧紧围绕最具特色的人文优势,寻找、强化和提升出最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这不仅能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可以避免因资源的同质性而导致的产品雷同。
以石台县的特色菜一品锅为例,因为做菜资源的同质性:干笋子、干豆角,皖南几县都产,所以易与他县雷同,失去特色。而石台县一品锅的人文优势有两个方面。一个优势,从皖南几县的一品锅发源历史来看,石台县历史最久。绩溪县一品锅历史最早只能上溯到清朝乾隆年间,而石台的一品锅最早发源于明代嘉靖年间。另一个优势,石台县的一品锅有特别的人文含义,它一般分为五层,每层都有代表意义[4]。现在的许多厨师由于不了解这个历史,对一品锅有两种错误的烧法。一种认为一品锅就是大杂烩,所以烧的时候就随便弄几样荤素菜放在一只铁锅里,败坏了这道名菜的声誉;一种认为一品锅就是上荤下素,所以烧的时候,就把肉放在最上层,偏离了这道名菜的正宗做法。
总言之,要在吃、住、行、娱、游、购等各方面提升石台县的地方特色,最重要的是让旅游从业人员学习相关的本地历史。
[1]李添富.「诗教」理论的现代意义与实践[C/OL].[2012-09-27].http://www.ica.org.cn/news.php?ac=view&id=10012
[2]张源海.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C/OL].[2012-05-03].http://wenku.baidu.com/view/933a3b24192e45361066f521.html
[3]刘兆亮,严峰,张春霞.西湖野导游结帮派,骗游客,扰路人[C/OL].都市快报[2009-03-19].http://travel.hangzhou.com.cn/20090311/ca1677287.htm
[4]政协石台县委员会.石台古今[M].皖内部资料性图书2006-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