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宝节目,娱乐了谁?

2012-04-29蒋铮

艺术品鉴 2012年9期
关键词:鉴宝王刚文物

蒋铮

中国人有句“潮语”,叫“认真你就输了”,用在时下花式繁多的鉴宝综艺节目,再贴切不过。

在缺乏科学权威文物鉴定标准和相应法规的中国,即使是公认最权威、摸过近百万件中国至珍文物的故宫专家,依旧频频“打眼看错”、无从追责——汉代玉凳、金缕玉衣……一个个指鹿为马的故事,早已成为全国人民的笑料。但是,只要你打开电视,在遍地开花的鉴宝栏目中,偏偏就有一大群较真“耍宝”的角儿。最近被全国媒体热炒的北京电视台王刚鉴宝节目,就是其中一例。王刚紫金锤砸掉的赝品,被两位专家表示“愿以人格保证”:大部分砸的不是赝品,而是真品,甚至不乏“珍品”。一位要求隐名的圈内知名文物鉴赏家、评论家评价,这就是一场闹剧。从一个炒作到另一个炒作,形成连环炒作——砸宝,是为了刺激眼球,炒作栏目;把所砸之物拉去博物馆“示众”,废物利用进一步炒作栏目;非权威文物部门的“专家”平常得不到媒体关注,便借机炒作。混战双方都是赢家,最后只有一个输家——想从节目中学习文物收藏知识的观众。老百姓被娱乐了,被砸晕了,被真真假假的宝物、真真假假的专家整糊涂了。

鉴宝节目,又一次把老百姓给娱乐了。继河南卫视《华豫之门》闹出献宝人“干爹门”之后,8月中旬“王刚砸宝”事件再次沸沸扬扬:先是被“砖家”信誓旦旦说“真”,紧接着又被北京市文物局证实确实没有砸错。虽然真假纠纷尘埃初定,但老百姓的非议却没有停止。

“王刚没有砸错,但民间的其他质疑——请托上阵、买假来砸,却没有官方部门出面澄清。”广东藏家刘淑懿对鉴宝节目并不认可。

对于社会上几十档鉴宝节目,刘淑懿的态度是:一律不看!

“鉴宝节目不是鉴宝,而是耍宝。上来的东西都是西贝货,充斥着各种神奇的故事,献宝人哭哭闹闹,情节戏剧化,观众却学不到知识,正经讲古玩物件本身的时间,占不到整个节目的1/4;很多台上的专家也和东西一样,西贝得很,东西假在哪里、真在何处?来来去去都是很简单的几句,什么胎质疏松、臆造明显,真品怎么紧密、赝品怎么疏松,臆造在何处?全都含糊带过。”

王刚砸宝,砸的是真还是假?鉴宝节目,究竟是娱乐节目还是文化节目?国家广电总局的鉴宝节目限令,“封杀”效果如fD—j?近日,记者专赴北京,遍访相关部门、专家和“砸宝”事件当事人,试图还原鉴宝节目之真容。

说“真”的——我赌50年徒刑!

在《天下收藏》节目中,主持人王刚有一把紫金锤,如果在场专家鉴定持宝人的瓷器为假,在双方签署协议后,他会挥起紫金锤将“赝品”砸碎。

从5月17日开始,首都博物馆(以下简称“首博”)开始举办一个预计持续半年的“‘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根据首博官网介绍,展览和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亲眼比对真品与赝品区别的机会。展品全部为瓷器,由首博提供40余件(套)瓷器真品,同时由北京电视台栏目组征得所有者的同意,将节目中部分砸碎的赝品予以修复,提供30余件赝品。展览以釉彩为切入点,分青花、五彩、单色釉等三个部分,每个类别再具体以年代、形制等区分。展览采用多种展示手段向参观者传达藏品背后的文物历史知识、文物鉴定知识、艺术审美知识等系统的文化内涵,将栏目动态的知识表达转化为静态的多层次传播,使得节目形成由动到静的知识传播链,让观众走入知识的殿堂。

但正是这么一个展览,成了王刚错砸的“铁证”。近日,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在看完展览之后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王刚砸的不是赝品,而是真品。换句话说,王刚的“护宝锤”砸的是文物。随行的鉴定专家宁玉新也给出了结论:“这里的‘赝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都是珍品。我敢为我的言论负法律责任。”

名不见经传的宁玉新,公然叫板文物鉴定界“刑不上专家”的传统,一下子“火”了。其实,就在8月12日,宁玉新也曾有“惊人之语”,为鉴宝专家公认嘲笑为假的“永乐青花热水瓶”

“护航”,认为说假证据不足,有可能是真品。记者专访宁玉新。

不用上手,也能断真

记者:文物鉴定业有句行话,叫“一票否决”,也就是说,文物鉴定只要有一个条件不符合,都不能说是真品。现在有行家质疑你,说你隔着博物馆的玻璃罩子,东西都没上手,怎么能肯定有那么多真品、珍品?

宁玉新:老的文物就像一个人,为啥你看这个人80岁,那个人60岁?他就是在还原人性(特征)嘛。我们以前的文物鉴定是一种比较学,用比较来刻画它的形象,这不够科学!我们现在必须要从文化的修复原理、符合时代性的文化表现特点、要从生产力这几个方面,再结合“矿化”、“钙化”、“氧化”等等,还有各种生产工艺。工艺就像我们北方人和面一样,哨子面、扯面,擀面、压面,各有不同,瓷器的胎泥也是这样,窖泥里发出的胶质、韧性,和河泥等等是不一样的……像这样的生产技术,我们现代人根本不懂。

记者:因为特征很明显,所以你不用上手,都能判定是真品?

宁玉新:当然啦!一个烙饼和一个蒸馍,哪个是死面的,哪个是发面的,你总能看出来,对不对?

记者:你之前评价过“明代热水壶”,也说有可能是真品?当时这个号称“明代郑和用过的明永乐青花热水瓶”,被央视《寻宝——走进晋江》节目的鉴定专家们直接“判死刑”,对于瓶底的款识——“明成祖内阁司礼太监御宝大明永乐六年戊子秋”,专家们指出:“一般来说,没有把皇帝的帝号写上去的,明成祖、清世宗,没有这么写的”;“太监在以前也不叫太监”。

宁玉新:我的意思是,根据瓷制造的历史,明代已经有这个生产技术,你怎么能否定明代非不可能有这种(热水壶)?

记者:关于瓶底的款识呢?也是真的?

宁玉新:那种款识的写法,我都见过好几个,不是这种东西(热水壶),它那个明明就是郑和当时的称谓。这个写法一点没问题。我曾经是在(中国)收藏家协会看到这个(款识的写法)的。我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的顾问。

谁说得没道理,谁就进去(监狱)反省50年

记者:你什么时候去看的首博展览?

宁玉新:就是收藏家协会把我叫去的,可能是七八天以前吧。

记者:为什么认为被砸的瓷器很多是真品?

宁玉新:因为文物这个东西,它有它的“生产力表现原理”,我们现在的造瓷技术,根本就还原不了古代造瓷的生产力表现。古代造瓷的配方和它的用料、生产特征和现在也严格地不一样。以图行文是我国文化表现的根本特征,就是说,这个以图行文的时代感、朝代的文化表现形式上,都非常有证据能说明它(被砸掉的“真品”)是真的,因为它自己会说话。

我不打诳语,我宁玉新就敢说:他砸的是真的或者是假的,是因为我看到了很多可以负法律责任的依据,能说明这个东西是真的。展览就是让大家看嘛,既然大家看,就有不同的意见和交流。我说这个东西是真的,你把它砸了,那么你可以说说你砸它的原因,我可以说说它对(是真品)的原因。这样的话,我们把中华文化充实了,我们通过辩论让广大的人民也接受文化的洗礼,然后更多地推广文化的正确的思想。

记者:你当时看到的觉得很真的东西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

宁玉新是那个被砸的珐琅彩转心瓶,它的碎瓷片的碴口已经说明了问题它经过大量的钙化和窖藏时期的冷热呼吸,已经达到了玉质的颜状,那个东西肯定是对的。另外,瓶子用的珐琅彩和颜料现在都是买不到的,现在也没有人能造那种颜料。第三,那个瓶子从内质到外表的艺术性表现,现在的手工是根本就做不到。他们(鉴宝专家)首先就是审美观(有问题),他都不知道什么叫美,我认为那个瓶子在叹息、在呼喊,所以我要说出真话来。

记者:你说到“愿意承担法律责任”,可能包括哪些方面?

宁玉新:对簿公堂嘛,我都说了,有期徒刑五十年你在那里一挂,我们双方辩论,谁如果说得没道理,谁就进去(监狱)反省50年。

记者:那你开的“价码”很高啊,50年徒刑。

宁玉新:祖宗的东西它自己在呐喊啊,它要懂知识的人为它伸冤,我们的是中国的文化人,凭什么不去替中国的文化去呼喊?那种态度就是游戏文化嘛,文化是民族的精神食粮,你凭啥就像对待阿狗阿猫那样、想咋整就咋整呢?

没有被砸宝的人找我伸冤

记者:如果砸的是假的东西,你觉得应该砸还是不应该砸?

宁玉新:王刚砸东西是出于泄喷,当然他也是有一个好的出发点。但是我们的民族传统就是勤俭节约,成物不可损坏,你这就是不对的。

记者:你作出声明后,有没有当年被砸了的物主来伸冤、找你拿说法?

宁玉新:目前还没有,因为王刚他们这个节目都是拿自己的东西,然后找别人当托儿进行的鉴宝活动。几乎没有真的(拿自己家的东西来鉴宝结果被砸的),他意思就是说你给我当个演员,你表演一场我给你500”块钱,你哭得动形动色了那我另加500块钱,他经常都是这样,我知道!

记者:你说的500元行价,是道听途说,还是听到内幕?

宁玉新:人家执行的人都说了嘛,王刚就是拿一个东西,然后找一个代理人,就说是你家祖传的,然后表演一下、把这个节目做了,他就是这样做表演的嘛。

记者:你说的“执行的人”,是节目组的人?

宁玉新:对。

记者:你发表论点后,天下收藏栏目或北京电视台的人有没找过你争论这个事情?

宁玉新:没找过。找我的各大媒体倒是挺多的。我倒是很迫切希望他们要找我,因为文化经过辩解才能提升、才能弘扬、才能辨别真假。王刚砸自己的“真品”,也许因为他钱多

记者:所以东西都是王刚自己找来的?

宁玉新:也有一部分,我也不大了解。反正大概这两天有人这么给我解读过,是真是假我也不太了解。

记者:既然是王刚自己拿来的,王刚应该不舍得拿真东西砸了吧?

宁玉新:那我就不知道了,不知是不是钱多的因素。不过这个钱再多你跟中国文化没有仇啊,你凭啥要把这个文化栽在你手里头、游戏人生?你用你个人的愚昧、幻想,说把文化糟蹋了就糟蹋了,中国文化(被)游戏了就游戏了,这不严肃。

记者:现在没有文物鉴定专家因为鉴定失误而负法律责任的,是不是你觉得自己也不会因为鉴定而负法律责任?

宁玉新:文物鉴定这个领域的学术还是不健全的,这是事实。我现在为什么要用负法律责任的态度来给大家鉴定文物?因为我发觉很多有负法律责任的生产力表现、文化表现和文化原理,所以说呢,我现在正在和中管院的同事一起在制定《文物鉴定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包括瓷器鉴定、玉器鉴定、青铜器鉴定和木牙雕鉴定、珠宝石鉴定、书字画鉴定。我们现在正在编教材。

记者:你公开的头衔,是中国管理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管院”)学术委员会一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是属于企业性质还是事业单位性质?

宁玉新:我们中管院下面有一个中国文物鉴定培训中心(不是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我是中管院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我们这个单位就是中宣办批下来的事业单位,所以可以编制学术性教材嘛。培训中心也是事业单位,是中管院被中编办批下来又增加的机构。

记者:所以你们只是学术教材,没有法律背景或者性质?

宁玉新:我们就是要用负法律责任的态度进行教学。

道假的——耿宝昌都不敢未上手即断真

翟健民,来自香港,中国内地知名度最高的艺术品经纪人。从业至今39年,翟健民经手古玩超过30万件。由于“王刚砸宝”事件,翟健民“被”“火”了:作为该鉴宝栏目的终审专家,“砸宝”让一些人质疑翟健民:“做生意的哪懂鉴定古玩?!”身为古玩商人,“实战派”翟建民表示“毫无压力”。

“错砸这个事情,文物局已经有定论了。我无法评价对方到底是什么用意,或者是他真的在看假方面眼光独到。其实,哪怕是他眼光再好、再权威,大专家、二专家、三专家,不上手(观察)就只能够保证80%—90%的准确率,就算是耿宝昌【笔者注:中国文物界鉴定行尊】,在这个行业六七十年了,我相信如果不上手,他也不能咬定一件藏品就是真的。以我一贯的作风经验,不上手我只能够保证90%的准确率。”

翟健民表示,鉴宝节目的流程保证不会砸错。比如节目计划这期做“雍正斗彩”主题,就会提前向社会征集藏品。虽然上台的只有3位专家,但幕后会有近10个专家“掌眼”,最后3个专家如果有一位认为“可能真”,都不会砸宝,“假如有一位提出可能是晚清的(有文物价值但不适合活动主题),我们就不会让东西上台,更不可能被砸掉。被砸的都是全新的现代仿品。”

内行人——都是千把元的西贝货

8月23日,著名仿古陶瓷艺术家、电视连续剧《雾里看花》文物总监李广琪应记者之邀,前往首都博物馆亲鉴“砸宝”之真假。

看完一圈,李广琪指出,“砸掉的全是低仿、一眼假!”

在首都博物馆里,展出着一对“道光斗彩荷塘鸳鸯纹墩式碗”,一件是馆藏品,一件是被砸后复原的赝品。

馆内说明写到:(馆藏品)道光斗彩荷塘鸳鸯纹墩式碗:莲池鸳鸯饰,源自宋元织锦纹样,亦称“满池娇”,瓷器装饰始见于明代宣德时期,因寓意吉祥和谐而受宫廷喜爱。此碗造型规整,胎体致密。碗心青花双圈内绘斗彩鸳鸯戏莲图案,内口沿饰青花梵文真言一周,外绘青花赶珠龙纹。外壁腹部通景绘斗彩莲池鸳鸯图,雌雄鸳鸯追逐嬉戏,意境恬静清幽。纹饰清晰,笔触细腻,乃道光斗彩之佳作。

而对于被砸的“道光款斗彩荷塘鸳鸯纹墩式碗”,说明则很不客气:此碗款识书体与道光官窑款识相符,但造型、胎釉等工艺特征,均与道光官窑真品有一定差别,纹饰画工,尤其是鸳鸯脖颈处画工,较为拙劣,且釉表处众多灰黑点,明显属人为做旧,为有一定水平的现代仿品。

李广琪给记者解释:“这是低仿,但真伪分析说明没说透彻。这个东西卖的话,也要千儿八百块钱。究竟‘错在何处?我给你讲有几点。一是颜料的材质,你看看这个碗的内部,画的鸟儿身体的紫色,真假的紫色彩差异很大,因为新旧颜料的化学原料成分不同,所以色泽也不同;第二,碗上内沿画的八思巴文,是一段藏传佛教的吉祥语,当时的人写是有寓意的,比方说写的意思是‘夜吉祥、日吉祥,一圈写完,正好是‘日夜吉祥,连绵不绝,但是仿制者哪里懂八思巴文?就是胡诌,内行人一看就知道真假。瓷器文化的60%—70%,都在它的画工文化上。看画工是辨别真假的重要方面,绝大多数仿品就是因为仿制者不懂那个时期的文化,所以就露馅了。第三是在烧制方面,就是说当时所烧造的气温跟现在我们烧造的气温不同,温度影响着色彩的变化,温度高的可能色彩会淡一点,温度低的色彩艳一点,如果没有把握好原料适合的温度,烧出来颜色也不一样。”

鉴宝节目——没有权威,只能“玩儿”

据了解,王刚主持的鉴宝节目,已经砸了300多件瓷器,在其他的鉴宝节目里,也不鲜见当场“砸宝”的情节,假如真的错砸文物,肇事者岂非要被判刑?

记者了解到,所谓“故意损毁文物罪”,指违反文物保护法规,明知是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而予以故意损毁的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现在的关键是,谁能告诉你这是文物?假作真时真亦假!”一位知名文物鉴赏家、评论家反问记者。“王刚砸宝之争,之所以只见民议喧嚣,不见法律‘亮剑,正是因为至今为止,在鉴定民间古玩方面,缺乏一个权威标准。”

2011年,国内媒体爆出:一件现代伪造的汉代“金缕玉衣”被五位声名显赫的鉴定专家估价24亿元。“玉衣”主人谢根荣凭借着五位专家的鉴定结果和伪造的555份合同向银行诈骗6亿元贷款,而这几位文物鉴定专家在法律上不负任何责任。在2012年两会上,如何规范文物鉴定问题成了来自文博界委员和代表们关注的热点。

据悉,目前国内的文物鉴定主要有公立鉴定和民间鉴定两大类。公立鉴定指国家文物行政部门主管的组织机构的鉴定行为。公立鉴定争议较少,它主要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地方省级鉴定站、经批准设立的带有事业单位性质的文物商店、公立的博物馆等公益机构的鉴定,但这种鉴定一般都不会对民间古玩加以鉴定,常常只有在拍卖公司拍卖古玩时,为了杜绝出土文物被上拍,才会“偶尔露峥嵘”。而包括鉴宝节目在内的各种民间活动,则以民间鉴定专家为主力军。

而中国目前法律对鉴定的性质与效力、鉴定的监督管理体制、鉴定的法律责任、鉴定的程序、鉴定人及鉴定机构资格、鉴定人的权利和义务、鉴定回避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鉴定文物的规定,仅能从2007年修订的《文物法》和2009年文化部颁布的《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中找到只言片语。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曾公开表示,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出台相应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社会文物鉴定资质认定”机制,把好“准入”关,并通过法律监督和信用机制对民间文物鉴定行为进行制约。

“整个艺术品市场和十几年前大不一样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说,“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社会上自发的文物鉴定机构有成百上千家。鉴定水平参差不齐,文物部门也无法对其进行专业监管,他们只需在工商部门注册即可成立鉴定公司。今后,这些鉴定机构文物部门要不要管?如何管理?都需要我们进行细致认真的调研。我认为这其中最难也是最复杂的问题,就是鉴定机构的性质怎样确定。”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科研处主任余辉认为:“现在市面上的文物鉴定专家良莠不齐,亦没有一个权威性的专门机构对鉴定家的资格进行认证,在这方面大大落后于建筑工程师、律师、医师、教师等行业的认证工作。”余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关于规范文物鉴定活动的提案,他建议道:“由国家文物局委托专门的权威机构,对从事鉴定文物的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其方式可通过笔试学术评审等手段,对合格者颁发资格证书,实行门类制,获得鉴定资格认证的专家可在指定的文物类别内进行鉴定,具有多项文物鉴定能力的专家必须具备相应的多项文物鉴定资格证书。获得鉴定资格认证的专家可以通过正常程序开设文物鉴定事务所,对鉴定文物费用的收取应真伪一致,不能因物真而多收款项,以防弄虚作假。鉴定专家在鉴定事务所里可出具鉴定证书并自行承担民事责任,如有违法现象承担法律责任。”

叫停鉴宝节目——广电总局:限令不是禁令

在鉴宝节目连番上演闹剧之后,7月5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文物局就“进一步加强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的规范和管理”连出多道限令。

王刚砸宝再出事端,会不会让广电总局像“限娱令”—样,对鉴宝节目也痛下杀手?记者从广电总局的相关人士处了解到,限令不是禁令,广电总局至今没有对鉴宝节目实施审批备案制度。

记者:为什么广电总局对鉴宝节目下限令?

相关人士:国家文物局与广电总局协调,文物局提出眼下鉴宝类节目一是太多,二是不太规范,找广电沟通过两次,提到很多鉴宝节目违反了文物方面的政策,必须进行规范,所以今年就联合发文。

记者:鉴宝节目限令是不是像“限娱令”一样,是比较严格硬性的规定?

相关人士:它跟限娱令不一样。限娱令是宏观调控,有些节目数量太多了,要减少,或者有些品种太少了要增加。限令的目的是规范。

记者:限令之后一个多月,社会上的鉴宝类节目有没有减少?广电监管会不会更加严格?

相关人士:总量可能也会减少。但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统计。有些鉴宝节目发现自己达不到限令的要求,就索性自动停办。现在有些节目确实不规范,比如在节目当中直接进行交易,国家文物局提出文物是不能交易的,即使有些艺术品本身可以交易,也必须在文物商店或者拍卖公司交易,不能在节目上就卖东西,电视台没有这个资质。所以鉴宝节目只能是介绍宝贝、鉴赏宝贝。

记者:广电有没有发现明显违规的鉴宝节目,对它们直接提出整改要求的?

相关人士:至今还没有。发文之后,我们发现全国这类节目的数量在减少,个别作假的,比如华豫之声的“干爹门”,就是作假,连人带东西都是假的,已经不是鉴宝节目,是作秀节目了,我们也没有硬性要它停播,而是把问题指出来,希望电视台整改。公开发文要求整改还没有。这个节目本身还是不错的,就是出了点问题,我们让它及时地整改就好了,没事了。

记者:观众也很关注央视二套停播的《鉴宝》节目,不知道它到底为什么停播,有人以为是广电要求停播的。

相关人士:我们(广电总局)没要求它停,那个节目办了很多年,也许是央视觉得这个节目时间太长、收视率下降或者其他原因,反正是他们自己停的,不是总局叫停。后来央视10套又做了一个类似的节目。

记者:所以停播纯粹是央视自己的一个市场行为?

相关人士:对,他们自己停的。

记者:以后广电在鉴宝节目审批方面,会不会增加把关程序?

相关人士:没有。没有要求说必须审批或者备案,也没有总量限制。

记者:所以只要不违反规定,各电视台的鉴宝节目内容还是很自由的?

相关人士:只要不违反规定就可以。

记者:如何确保鉴宝节目遵守规定?

相关人士:文物局会向我们反映,广电也会有专家看,发现问题都会提出来,要求他们改正,如果还不听,就会提出警告,严重的话甚至会要求停播。但是目前还没有被广电勒令停播的鉴宝节目,最多就是警告。

资深学者——鉴宝节目不能“四不像”

“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作者,学者吴树,退休前是一位资深电视人,他认为鉴宝节目娱乐也好、学术也罢、文化也行,关键是定位要准确,切忌“四不像”,否则自己都为难,又要打扮成文化权威节目,又想娱乐大众争眼球,实际上不可能兼顾。遗憾的是,目前鉴宝节目普遍文化价值少、娱乐气氛浓,让受众犯晕。

吴树认为,目前社会上的鉴宝节目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四不像”,文化价值、娱乐价值定位不清,什么都想兼顾,什么都顾不上。二是过分商业化,价值取向有问题。几乎所有节目都把自己当作是社会上不入流的鉴定公司,看点集中于真还是假、值多少钱,罔顾古玩的自身价值、文化价值,在价值认定上过分强调商品价值。

鉴宝节目“泛娱乐化”的根本原因,是电视台片面追求收视率。“如果你是商业电视台,眼球第一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主流电视台,比如央视、各省卫视,还把自己等同于商业电视台,把收视率视为第一要点,追求‘眼球远远高过媒体的导向目标,那就不对。”

鉴宝节目应该怎么做?吴树建议:

第一,政府电视台既然不是商业电视台,节目就应当多强调文化性,多展示古玩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信息,向民众展示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第二,节目多普及古玩收藏的知识,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操作。一,对传统文化的彰扬,通过实物展示和宣讲,历史文物是最能够直观地体现传统精神的介质,可以让人民清晰地认识到五千年中国文明不是一句空话;二,多宣传文物本身的美,传授审美方面的知识,让观众学会文物审美、艺术品审美,提高观众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三,针对社会上广大收藏爱好者,在节目中普及鉴定知识,针对市场上的真伪,请专家(理论、学院派)和行家(有经验的收藏者、古董商人、实战派)一起,承担推广、普及文物鉴定知识的责任。比如这一阶段市场上高仿画比较多,就推出如何辨别假画的节目,社会上流行高仿明清官窑,则推出鉴定假官窑的节目,等等。这种节目的收视率一样会很高。

第三,鉴宝节目不是大卖场,无论什么定位,都应当少谈文物的市场价格,多谈文物的自身价值(历史价值、工艺审美价值、文化价值)。

新闻链接:

【链接1】北京市文物局辟谣:所有被砸“文物”全假

8月21日下午,北京市文物局通过“北京发布”官方微博回应称:所有被砸文物都是假的。

微博中写道:近日,有网民质疑王刚在北京电视台“鉴宝”节目中把真文物当成假的砸了。北京市文物局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即请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前往鉴定。经对砸了的文物残品鉴定,所有被砸文物都是假的。北京市文物局表示欢迎广大网民监督。

由王刚主持的鉴宝节目《天下收藏》一直是北京电视台的王牌节目。当天傍晚6时30分,北京电视台也播出了这条辟谣新闻。

【链接2】国外鉴宝节目怎么做

记者了解到,除了中国,很多国家也有鉴宝节目,但做法和中国热闹纷杂的“砸”、“闹”、“演”区别甚大。

法国历史悠久,开设鉴宝节目也比较早,鉴宝节目类似智力测验,比如拿出一幅凡尔赛宫的古画,和赝品放在一起,让参加节目的鉴宝嘉宾现场PK,争论这些画属于什么时代、代表什么文化符号、各自真假的理由等等,最后请专家匡正。通过考验嘉宾的鉴宝能力,向观众普及文物知识,文化历史知识。

英国是拍卖公司的发源地,鉴宝节目也分成两种。一种是“正经”鉴宝,拍卖公司的物探与摄制组一起,到民间寻找宝贝,确认是真品的,可以直接上拍卖公司拍卖,属于“玩真格儿”的商业操作。一种是纯娱乐性质的“路边鉴宝”节目。大家约好一个时间和公众场所,专家免费给献宝人鉴宝,做现场评点,摄制组则现场转播,老百姓把自家的老东西拿出来给专家看,5英镑、10英镑的估价都常常有,大家也不当真,就图一乐。记者曾巧遇一次路边鉴宝节目,一个英国人拿着一件瓷器来鉴宝,专家看不懂上面横横竖竖的文字,索性就把瓷器推给记者,“你是中国人,你帮我看”。记者看过后发现自己也不大认识,就解释说可能韩文或者日文,专家知道后,把瓷器往献宝人怀里一塞,双手一摊:“这个难题你还是自己解决吧。”摄制组把所有过程都实况转播,专家不摆谱、送宝人不在乎,观众看完哈哈一笑、轻松一刻。

【链接3】广电总局对鉴宝下限令

在鉴宝节目连番上演造假闹剧之后,7月5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文物局日前就“进一步加强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的规范和管理”连出多道限令。网友难得一边倒地持支持态度:“鉴宝节目早该管管了!”

限令包括:一,节目中出现的用于鉴定的文物必须是以合法方式取得的文物,也必须是法律规定允许买卖的文物。二,文博工作者不收藏、买卖文物,不违规占用文物及资料,不以职业身份牟取私利。三,不得在节目中编造文物流传故事,不得诱导“持宝人”杜撰虚假收藏故事,不得在节目中由演员扮演“持宝人”。

【链接4】宁玉新其人

宁玉新在自己的博客中如此介绍:原名爱新觉罗溥新,男,满族,生于1955年8月,为清朝正黄旗后裔。陕西电视台鉴宝总评特聘专家、美国哈佛大学基金会孔子学院特聘教授、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文化长廊国学专家、中经前沿管理研究中心(领导参考内参)西北办事处顾问、中国商务策划研究院客座教授、西安东方亚太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十多年的鉴定研究经验,对瓷器、玉器、青铜器、书画等有独特的鉴定理论,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肯定,现荣获中国高层决策协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鉴定部主任(首席鉴定专家)。

如此介绍,被网友吐槽:“该博客写于2009年,当时他也就54岁,有四十年多年的鉴定研究经验,真是个神童啊!此外,凤凰卫视没有文化长廊的栏目,哈佛大学更是拒绝孔子学院,这个所谓哈佛大学基金会是什么组织呢?”

猜你喜欢

鉴宝王刚文物
Lower bound on the spread of valley splitting in Si/SiGe quantum wells induced by atomic rearrangement at the interface
鉴宝大师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姚月法漫画作品欣赏
开心一刻
鉴定
文物掉包案
原野上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