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更多贫困家庭圆“安居梦”

2012-04-29孙超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张丽齐齐哈尔市棚户区

孙超

“还是现在的楼房好,每天儿媳和女儿们会来我这里做饭,大家在一起吃饭、聊天,饭后还可以在广场遛弯。再也不用烧炕、搬煤气罐了。”

8月,烈日炎炎,小丽和老公打着遮阳伞站在正在施工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丽湾阁小区外。小丽告诉记者,这里即将成为他们的新居,几乎每天他们都要到工地上来看看。看着自己的新居拔地而起,心里有说不出的愉悦。

工地负责人介绍说,丽湾阁小区是棚户区改造回迁安居小区。小区无论是质量、绿化,还是配套设施方面,都不比商品房差,甚至超过有些商品房的品质。丽湾阁小区从去年7月份开始施工,规划总用地面积5.8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户型最小的40平方米、最大的100多平方米,明年底将有2138户棚户区居民迁入新居。建成后的新小区不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而且体现出健康、安全、自然、和谐等时尚元素。

小丽说,在这之前,她和丈夫住在一间使用面积只有1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进家门就是床和衣柜。”就因为地方太小,她家3岁的孩子一直住在其父母家,由孩子姥姥、姥爷照顾。“这回可好了终于可以把孩子和父母接过来一起生活了。”

齐齐哈尔市大面积的棚户区改造从2008年开始,改造前市中心城区共有集中棚户区681.2万平方米,涉及11.3万户、33.7万人。2008年到2011年,市中心城区共完成投资100.23亿元,拆迁棚户区518平方米、8.3万套。一大批棚改回迁房,使众多困难家庭圆了楼房梦。

统筹规划,多元投入

作为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城市,齐齐哈尔在“一五”、“二五”时期建设了一批工业企业,为了安置产业工人和职工家属,建设了大量平房和简易楼,由于退出计划经济较晚,受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困扰,齐齐哈尔城市建设一直相对滞后,许多群众多年居住在棚户区。为了让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住上新房,市政府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模式,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注入新活力。

建设棚改回迁房打破“小改小造”的思维习惯,实施高起点规划、高层次布局。对要求不高的棚户区居民,重点规划建设相当数量的多层住宅,满足其住进相对较好楼房的需求;对基础经济较好的棚户区居民,统筹规划配建一部分高层住宅,满足其一步住进高楼大厦的良好愿望。

“原来我的家就是现在丽湾阁小区所处的位置,这里属于市里的黄金地段、依江傍水、交通便利,最重要的是周围有市重点小学和中学。动迁前,我真怕保障房会建在偏远的郊区。”小丽说,保障房能建在这里实在太让人惊喜了,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

据相关部门介绍,齐齐哈尔市政府吸取某些城市集中改造、统一安置、成片建设保障房,形成棚户区居民扎堆“贫民窟”、高端人士独享“富人区”差距悬殊的教训,实施改造、开发相结合,让贫民既住进新区,又接受新事物,形成各阶层共享优质服务和优良资源格局,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2008年以来,齐齐哈尔市区棚户区改造完成投资100.23亿元,而国家到位补贴只有2.5亿元,巨大的资金缺口成为一道似乎无法跨越的门槛。

“钱从哪里来”,—直是决策者头疼的问题。全市开动脑筋、创新思路,以资金筹集为突破,多元投入,创新出借款、贷款、现有土地变现、垫资、募集、招商引资、募捐等12种筹资办法。通过实施多种融资模式,基本满足了棚改资金需求,成为黑龙江省各市地破解城乡建设“资金难”的成功范例。

有情拆迁,惠民利民

“还是现在的楼房好,每天儿媳和女儿们会来我这里做饭,大家在一起吃饭、聊天,饭后还可以在广场遛弯。再也不用烧炕、搬煤气罐了。”新合社区的76岁老人贾秀兰乐呵呵地说。

贾秀兰原来对动迁并不赞成。她说,住了一辈子的老宅已经有了感情,那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她和老伴亲手盖的,对他们老两口来说有很特别的意义,现在说拆就拆,实在合不得。况且,原来住的200多平方米的平房是和6个儿女在一起,虽然房子破旧,生活不方便,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倒是其乐融融。如果房子拆了,儿女们就不能和自己在一起住了'老人觉得很孤寂。

棚改办的工作人员多次上家里耐心的给老人做工作,儿女们也懂事地劝说老人:其实,拆迁后大家还是住在同一栋楼,生活比过去会更好。

最后,贾秀兰和老伴同意了拆迁。不久后,贾秀兰一家搬进了新居。

齐齐哈尔市委副秘书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孙立凯向记者介绍说,在推进和谐征收上,他们充分征求被征收居民意见,对80%以上同意的地段实行征收。对部分不愿搬迁的被征收入,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动员工作,入户反复做工作,化解抵触情绪,争得理解和支持。对征收后期的滞留户,实行领导干部包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通过亲情去感化一个个被征收人。

“原省农机厂地段一位80多岁的动迁户,他年轻时精神受过严重刺激,身患多种疾病,因为家里穷,一直拖着没治疗。他在拆迁时也很不配合,工作人员多次做工作都没有起到效果。”孙立凯说,后来,他亲自到医院请专家,上家里为老人治病,经过几次就诊,老人的失语和其他病症得到好转,使老人深受感动,立即表示积极配合拆迁。

孙立凯介绍,为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齐齐哈尔市把依法征收与阳光拆迁有机统一,在调查论证基础上,相继出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和《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做到“执行政策、补偿结果、确认补偿标准、工作人员、照顾对象确认程序、举报上访渠道”等六公开,将征收拆迁置于阳光下,消除了被征收人晚迁得利的侥幸心理。

他强调,为保证更多弱势群体住上新房,坚持有证房“征一还一”、无证房“征二还一”的惠民征收政策,对回迁房不足40平方米的特困户、残疾户,不收任何费用直接安置到40平方米的保障性户型;对确实住不起楼房,享受低保政策的,确保其住上廉租房;对上起楼住不起楼的,在物业费、取暖费、燃气费等方面适当减免;对不符合低保条件但又确实交不起差价款的棚改居民,给予混合产权房,待居民有条件购买剩余产权时,仍可按当时建筑成本购买。

严把质量,环境优美

“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住在新合社区的57岁的张丽兴奋地说。

张丽退休前在一民营企业做仓库管理员,月工资1400多元钱。老公几年前得病去世了,她和儿子住在2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相依为命。“平房冬天取暖要烧煤,做饭要劈柴。”这些力气活,对从小一条腿有残疾的张丽来说,非常困难。眼看儿子都20多岁了,因为居住条件不好,也很少有人给介绍对象,张丽心里很是着急。自打2009年初搬进了70多平方米的新房,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给儿子介绍对象的媒人也多了起来。

“现在厕所在室内、做饭有天然气、洗澡有热水器。小区内还有运动健身器械,小区门口有农贸市场、公交车站,生活真是越来越好。”张丽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乐得合不拢嘴。

孙立凯告诉记者,在工程质量上,他们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义务监督员全程监督制,并由承建单位、监理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回迁居民代表等共同组成的质量管理系统,对资质准入、施工工艺、材料选择、质量验收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使保障性住房在结构、外观、设施、质量等方面,与一般商品住宅楼没有区别,98%以上被拆迁户选择了回迁安置形式。

“在环境建设上,完善保障性住宅小区道路、排水、供热、供气、广场、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将保障性住房全部委托公开招聘的物业企业进行管理,减免低保困难家庭的水电气热和物业费用,解除回迁的困难家庭和廉租户家庭的后顾之忧。”孙立凯说,为满足保障性住房百姓的需求,围绕保障性住宅小区,建设了一批便民社区、高档超市、商场、学校和医院。其中,便民社区开展了电费、水费、电话费和购买机票等收费项目一站式,尤其是家政服务和免费为老年人提供跟踪服务,深受百姓的拥护。

猜你喜欢

张丽齐齐哈尔市棚户区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手术后的应用探讨
基于SWOT的齐齐哈尔市冰球城市建设研究
“how many和how much”的用法知多少
同一个梦
齐齐哈尔市冰上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对策
棚户区改造被设限
大家都来帮帮他
齐齐哈尔市慢行交通系统调查与思考
物理电功率专题练习
关于鼓励企业自主进行棚户区改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