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编交流

2012-04-29

大学生 2012年9期
关键词:牛人财经大学讲座

北四环中路33号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衣食父母”,演员常把“观众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挂在嘴边,对杂志人来说,“衣食父母”除了读者还有作者。选题、组稿、成稿、上版、校对……只要有了靠谱作者,编辑简直可以坐地等稿,做做后期就行了。可惜有苻坚未必能遇王猛,文笔好不用说,优秀作者还必须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性。比如我们杂志的作者很多都来自于高校,这就要求他们对学校里的牛人牛事特别“敏感”,还要有逻辑分析能力,看到现象背后的原因,比如发现旁边建筑工地的工人也可以押身份证来图书馆借书,这就说明该大学极具人文关怀,且具有兼容并包的治学精神。

尽管自嘲为“码字儿的”,但当文字工作者除了可以赚稿费外,对一个人的能力是极好的锻炼,想想还能有什么事能“逼”得你抛开一切,完完全全地一个人独立思考数小时?

假如你是个有心人,不妨先从当我们的作者开始吧。

读者反馈

我在安徽财经大学就读,我是河北石家庄人。自从我在学校图书馆7楼发现了这本杂志,便没有放手。只要新刊一到,我就会先放下手中的作业,直奔图书馆。2011年下半年的每本杂志我都看了两遍,我很喜欢这本杂志,她让我在安徽蚌埠这个小地方见识到了海内外众多牛人的励志故事。也懂了很多职场知识。可惜的是这本书从来没有出现过安徽财经大学的名字,让我多少有些失落。这段时间我还在想要不要当贵刊的校园联络人,这样最起码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但是由于这学期课有些繁重,我一直在犹豫,很希望扩大我们学校的知名度,但是又在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有这样的能力和充足的时间。这两张是我的手机拍下来的,关于我们学校的,有时突发奇想就会拍几张,有体育馆,图书馆。

安徽财经大学 刘梦琳

小编:虽然是手机拍的,但可以看出对图书馆很有感情,亦能看出对杂志的感情。其实读什么大学、在哪读大学也没那么重要,但要看以什么标准读大学,在校言校是不够的,身在蚌埠也要以北大的标准要求自己,身在北大也要向哈佛看齐。做杂志其实没什么“名校情结”,我们只挑好的、对的、出色的,相信只是贵校的牛人牛事还不为外界所知,不过现在好了,你就是我们的通讯员啦。

上课就像看电视剧,听讲座就像看电影。这是以前在某杂志上看到的一句话。而看《听讲座,听、讲、座》一文,更加感受到听讲座不仅仅可以丰富大家的生活,而且还可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作者在文中谈到从大二开始被迫听讲座,到慢慢变为自主积极地“痛并快乐着”享受听讲座的乐趣。讲座不仅是文学人士、媒体人乃至有社会名气人员思想的浓缩精华,更是与有共同兴趣志向人们的一场思想观点的激烈碰撞。

作为一个不知名大专院校的学生,我既没有文中作者在北京那般精彩的生活阅历,在郑州也没有那么多名人讲座(也可能由于自己的信息闭塞)。记得去年夏天,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郑州大学的一场演讲,我是事后通过河南的媒体才了解到的。他在演讲中谈人生、理想以及事业,给现场的学生以及自己深刻的印象和对未来的思想。当然,现在大学生的视野不能局限于一些学校内的事务,更需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以及热点和焦点事件。这就要求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上的信息追踪,在增强个人了解社会并亲身实践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如此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张勇佼

清华参军学生不怕吃苦、勇于挑战的精神让人叹服,都晓杰带病父上学兼顾创业的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精神让我佩服的同时也引发了深深的反思:都晓杰的遭遇比我们一般的大学生要坎坷得多,人家尚且自立自强,我们又有何理由整日抱怨,自怨自艾呢?朱为超丰富的经历和创新精神实为当今大学生的典范。

最喜欢的还是杂志最后的专栏部分,一些富有见地和思想的专栏作家们每期围绕着一个紧贴社会的话题各抒己见,作为读者的我好似也能像那些知名的高等学府的学生近距离地聆听体味良师们颇有见地的高谈阔论。

清荷恋雪

对女博士我是很敬佩很敬仰的,在大学里接触了大学老师,真正让我感受到文化内涵丰富的人的魅力,以及文化的感染力,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那是一种气质。那种气质不是矫揉造作,是在她的举手投足间你慢慢体会到清新,就如同早晨的空气,深吸一口气就让你很有活力。在某一个学术领域,一个博士的称谓是许多我们不知道的辛酸刻苦努力换来的。

严莉贻

猜你喜欢

牛人财经大学讲座
身边的牛人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Research on financing strategy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牛人昨就这么多
牛人都这么逗
改善商品包装的若干思考
疯狂的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