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012-04-29闻提仕耿国翠
闻提仕 耿国翠
【摘 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的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主要表现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一、加强数学实践活动的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因此,现行教材都安排了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如在第十二册就新增加了“美丽的校园”、“节约用水”等数学实践活动。活动素材的选择符合学生生活背景,又结合前面所学知识。“美丽的校园”的活动就是通过测量学校的各建筑物,并确定比例尺,画出校园平面图。在组织这个活动前,我根据活动的内容,首先让学生明白活动的要求,接着交代了活动的空间、时间、完成任务后成果的呈现等,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勇于实践,积极创新,对于所采取的方法,鼓励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学们在自行测量校园各建筑物的有关长度时,有的采用米尺,有的用卷尺直接测量,有的用绳子测量后,再用尺量绳。有的依据方砖的长宽,用数方砖块数再算数据,有的采用竹竿,有的采用步测和手测……画平面图时,根据各自纸张大小与校园实际大小的比,自主确定比例尺。有许多同学都画出了比较精确的校园平面图。通过以上活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找出了各自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感受到自主探索与他人合作的意义和成功的乐趣,不但促进了“比例”知识的理解,而且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小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样我们就要努力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数学有关的事件,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引入加、减、乘、除等的实际背景。从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如:教学“减法的简便运算”时我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情境:月底,小明的爸爸妈妈领了工资去超市购物,超市里摆放了许许多多的商品,琳琅满目。小明的爸爸看中了一条裤子,价值188元,他身上带了312元,妈妈看中了一件皮衣,价值398元,她身边有465元。他们该怎么付钱呢?怎样才能付得更快?孩子们感觉挺有意思,非常好奇,都动脑思考了起来。
又如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以往的学生对减法的性质难于理解。在形式上,明明是连续相减,为什么可以把两个减数先加起来,这种从形式到内涵的转变,学生一时难于接受。为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加以验证,编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题,如:妈妈身上有200元钱,哥哥向妈妈要去34元买书,我向妈妈要来25元买学具,妈妈还有多少钱?大部分同学能列出“200—34—25”的式子计算。我又换个角度问:妈妈共拿出了多少元?大家都能列出“34+25=59”,那么妈妈本来有200元,现在还有多少元?我再引导讨论:连续减去几个数,还可以怎样计算?从而得出:“200—34—25=200—(34+25)”。
这样赋予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的时代气息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唤醒了学生已经储备的知识和经验。学生是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学习的,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好奇感和强烈的求知欲,亲历了数学产生的过程。
三、鼓励学生从数学角度描述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的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的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知识。记得有一次,我的女儿储钱罐满了,一共有三百元,奶奶说要用三张一百元的整钱和她换。一开始他同意,后来看见倒出一大堆,而奶奶只给他三张,她有点不高兴了。你们能帮助她吗?我就让大家把零钱一元一元的数出来,一共有三百个一元,学生们似乎有点明白了。我继续引导大家把一百个一元的放在一起。一共有三堆一百元的,那三堆正好等于三张一百元。学生们彻底明白了一和一百的关系,都非常高兴。通过实践学生们学习得很快,知识掌握的也非常好。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实践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知识,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四、激发学生搜集生活中数学应用事例
数学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各个方面,其作用不可忽视。为了让教学更加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我结合学习内容,围绕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收集数据。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我让学生去调查我们学校各个班级的人数,然后制成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同学们分组行动,每个小组负责统计不同的班级人数,再把搜集来的数据汇总,全班共同合作,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忙得不亦乐乎。通过信息搜集,使学生更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自己动手操作,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收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运用意识
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运用到现实中去。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已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如: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节时,我让同学们联系实际,看看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好朋友的位置等如何来确定?孩子们一听就来劲了,赶快动手又动脑,数数想想,小手立刻就举起来了。接着我们再玩一个游戏:老师说出一个数对,你们猜猜他是谁?学生们可高兴了,纷纷举手回答。一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掌握的也很快,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面对实际问题,学生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数学运用意识的重要体现。
数学课堂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学生只有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关注生活,联系实际,会让教师的教学生动、扎实,也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进程中发现更多,收获更多。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让数学和生活在完美融合中丰富每一个学生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丁锦辉,沈艳华,于东.有效备课.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