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图书馆思考

2012-04-24王彩霞

卷宗 2012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

王彩霞

摘要:本文对图书馆的历史、现代图书馆现状进行了描述,对未来图书馆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图书馆;古代图书馆;近代图书馆;现代图书馆;未来图书馆

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日臻完善,数字资源如雨后春笋不断地扩展,信息载体越来越多样性,读者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与个性……这些问题促使每一个图书馆馆员都做出了一些对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思考。未来图书馆的前景如何?早在1982年美国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曾预言,图书馆将在20世纪末消亡。然而到了今天,图书馆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她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服务越来越多样,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人)也越来越多,图书馆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在不断提升。

据统计,美国1994年在全国大学图书馆流通部共借还了18300万册(次);到了2004年只借还了15510万册(次),下降了15.3%。就山东理工大学而言,图书馆新馆搬迁后的2008年读者借还图书总量为190万册(次)到2009年140万册(次)及2010年120万册(次),读者的借还书量逐年减少。我校图书馆在2008-2010年进出图书馆读者人次基本上在210万人次左右,图书借还书量减少,读者人数基本上维持不变这说明利用图书馆环境资源来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图书借还量的减少,不是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枢纽的地位被动摇,而是,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使得许多读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了基本的文献信息服务,在这样的技术巨变的时代,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本领,开拓新视野,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对全球资源的普遍访问。让我们适应时代,做好迎接图书馆转型的思想与技能准备,再造图书馆事业的辉煌。

1、古代图书馆的记忆性描述

1.1、國外古代图书馆文献综述

世界上出现图书馆较早的国家有巴比伦、亚述、希腊、埃及、罗马等国,这些文明古国的图书馆事业都是由国家主导的。据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是公元前10世纪的巴比伦王国图书馆 ,随后有公元前6世纪希腊王国建在雅典城的图书馆,公元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公元前2世纪在罗马建立了图书馆等。此外,由于宗教活动的兴起,由此产生了僧院图书馆。大学兴起,大学图书馆也随之发展起来。所以,国家图书馆、僧院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共同构成了国外古代图书馆事业的整体。

2、中国古代藏书楼历史描述

在中国图书馆一词是19世纪有日本传入的,在图书馆一词传入我国以前“藏书的地方”被统称为“藏书楼”。据文献记载,我国官府藏书形成于西周至战国时期,周朝己有藏书机构“藏室”。《史记》记载,老子曾任“周藏书室之史”,算是我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从文献资料与历史来看,中国古代的藏书有官府藏书、私家藏书、书院藏书、寺观藏书四个类型。在中国的殷代,皇室就有了保存典籍的地方,可以看作是我国图书馆的萌芽,随后历经各朝,国家藏书渐成规模,成为中国古代藏书事业的主体。私家藏书的兴起说明了我国古代就重视学术文化、重视教育,从而促进了私家藏书的产生。书院藏书是伴随着书院教育兴起而产生的,使得藏用方式类似于现代的学校图书馆。寺观藏书是宗教文化的产物。

由于中国古代图书载体的笨重,图书数量又很少,学习主要是抄录誊写,几乎没有出借流通,以收藏和保存为主要特征。

3、近代图书馆兴起

18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使的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也不例外,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宗旨,图书馆纷纷从王宫、教堂脱离出来,办成面向社会开放的近代图书馆。

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管理模式等先后传入我国,图书馆运作模式也不例外,随之“藏书楼”模式逐渐趋于解体,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新型图书馆。从藏书楼到图书馆,是我国文献收藏史上最为重大的一次变革。藏书楼和图书馆之间最主要、最本质的差别,在于封闭与开放,藏用并重是近代图书馆的特征。所以,近代图书馆已不仅仅是一个藏书的地方,它还是传播文化传播知识的场所,是一种被大众承认的社会化组织。

4、现代图书馆概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进入了现代化发展时期。现代图书馆的主要标志是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同时在服务工作中开始有了本质的变化,集中表现在是以“服务”为中心取代了以“保存”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收藏从注重“拥有”到注重“存取”,联机网络、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资源共享手段使图书馆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能力。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的突飞猛进与较为守旧的图书馆传统服务进行了重合与交融,使得现代图书馆体现出了复合型的特征,一方面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制度与方式。因此,没有与时俱进的图书馆发展的前瞻性理念,将会加重图书馆边缘化的进程。高校图书馆近几年来一直面临着三大困惑,一是人才培养与引进问题,二是资源的购置费用问题,三是在学校中的地位问题。人才自我培养没有取得实效,人才引进收到各方方面限制,资源费用的上涨与学校拨款的矛盾,领导手里的各种信息文件不需要图书馆的支撑,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资源也开始了自我定制,学生手里的课本与“五花八门”的选修课也占用学生的很多时间……数字资源的飞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不高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数字资源成为了少数学生读者的专利,成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贵族消费”。使图书馆在学校中逐渐成为了一个边缘部门。

现代图书馆被边缘化还有一个实际是读者进出图书馆的目的,仅是把图书馆当成了“自习室”。利用的是图书馆的非知识资源,看重的是图书馆的环境氛围,或者是图书馆长期以来形成的和谐、端庄与宁静的文化氛围。在这里学习可以让读者体会到一种高贵,尊严,享受到一种别开生面的服务,这种自习室的功能与教学楼的自习室,家庭的书屋有着有很大差别,把图书馆当成自习室的读者不在少数,这成为了图书馆馆员的一大困惑之一。

5.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前瞻

读者借还图书的数量在递减,不是说明社会不需要阅读,人们不需要看书查资料,而是阅读在转型,查阅方式在改变,互联网数字资源的兴起,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获得信息资源,这也改变着图书馆的未来。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虽然需要不断的改革与探索,但是依然是具有美好的前景。

5.1图书馆的功能依然

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技术信息怎样发展,文献载体阅读方式如何转变,图书馆固有的保存、使用、教育和休闲功能是不会改变的。无论是纸质的文献,还是虚拟的数字资源,他们的本身是永恒的,虽然现代人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多样,但是从图书馆获取这些文献资料还是主要途径。任何一个私企不可能提供免费的资源享受,任何一个单位不可能同时提供多家数字资源,只有图书馆,或者在数字资源环境下的图书馆联盟,能够完成这个使命。

5.2完全数字化图书馆的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未来图书馆将进入无纸图书时代,里面再也没有了高高书架和整齐的图书期刊,整个图书馆将是现代化的电脑设备,每一个电脑就是一个图书馆,图书馆馆员的服务不再是上架、顺架、整架,而是做好系统维护,导航导读,做好技术的辅导与帮助。图书馆馆员不仅是图书馆专业人才,更是电脑技术的行家里手,图书馆馆员应尽早接触前沿的先进信息技术,做好官员角色的转型,适应数字图书馆的新要求。

图书馆的整体运作,主要是服务一线读者,适应读者需求,数字资源建设工作,主要是数据商提供并安装接入,馆员进行导读性的服务,读者可以根据需要,咨询馆员,得到相关的帮助。

在数字图书馆时代,现在的“图书”将会聚集到密集书库存放,很少进行流通借阅,将成为一段封藏的历史记忆。那时所有的文献资料,都会找到电子版资源,读者可以根据需要查阅或进行即时的打印,当然随着纸质文献资料的印量减少,读者打印资料的价格会越来越高。图书资料的发行也会改变先有纸质文献,再扫描的电子版的现状,而是先有电子版的资源,读者需求可以按需印刷,同样的是价格会十分昂贵。

5.3读者需求是未来图书馆的指向

目前,生在我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中的一代慢慢长大,他们的习惯是网上获取信息,对“图书”的看法成为了一种使命的完成,课本是他们最常见的图书,或者是唯一的图书,其余信息就是网络获取。面对这样一个利用互联网的读者群,图书馆的思考是怎样适应读者的需求,满足读者的实际学习的需要。

大学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更迫切,满足教学科研需要是大学图书馆的使命,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教师怎样快捷方便地查找资料,用于教学科研是一大问题。数字资源的利用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数字资源在检索、传递与使用都很便捷,数字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许多高校图书馆把资金投入开始转向了数字资源建设,而且这个比例越来越高。从数字资源开发建设的角度来看,数字资源能够最大量的涵盖人类所创造的知识,实现了亚历山大图书馆 “穷尽人类所有知识” 的梦想,进而又超越了这个梦想,实现了对“人类知识的普遍访问”。

未来图书馆在存在方式上,实现了从现实物质到虚拟的数字的转变;管理模式上,实现了从全方位的采、编、录、借、还,到单一的计算机管理;服务形式从馆员的体力劳作到智力创造;在读者的阅读上从借阅小部分资源到实现整个图书馆带在身上的便利。從整个服务层次上看,图书馆馆员不再是 “运书工”,而是一个具有图书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背景知识的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不仅具有指导学习阅读的能力,也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成为学习的导航员,科研的前导员,图书馆职业必将在未来图书馆发展中,再次成为典雅高贵的职业。

参考文献

[1]赵慧娟 常俐 鞠建伟 主编 图书馆利用指南陕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12

[2]何静图书馆文化未来之探索新世纪图书馆 2010年第6期;

[3]史德贵传统图书馆的现在与未来现代情报2003年第8期;

[4]姜胜玲略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走向中国商界 2010 年10月 总208期;

[5]陆汉荣 高校文库之起源——书院藏书 图书情报工作2003年第10期;

[6]王本玉 需求推动:公共图书馆起源的重新解读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年第02期;

[7]陈海东 关于中国图书馆历史起源的一点思考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03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图书馆
去图书馆坐坐
图书馆
图书馆里送流年
夜间的图书馆
图书馆里的小惊喜
图书馆 Library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