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构建

2012-04-24程文芳

电子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馆藏管理体系标准化

程文芳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5研究所信息化部,江苏南京 210016)

1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

将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载体的数据信息资源,以电子流方式进行数字化存储,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海量信息资源,这就是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实质。其核心是将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以传输方式网络化,便利、及时、准确地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1-3]。

随着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图书馆从以纸介质文献信息的存储与交流枢纽,演变为以互联网为传输方式,以大型服务器群为存储设备,以数字信息提供为主要服务项目,以多介质文献信息提供为辅助的现代信息港[4-5]。目前,我国图书馆正在加速现代化进程,创建数字图书馆,并将现有馆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数字化整理和加工。现代化的图书馆以拥有海量数字信息为特点,通过多方合作,以扩大馆藏信息量。但在现行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得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

2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存在的弊端

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主要分为3方面:现实馆藏、数字馆藏、数据库合作。现实馆藏为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藏书,以供读者借阅;数字馆藏为图书馆自有现实馆藏文献资料的数字化版本、相关单位的资料文献;数据库合作即为购买由第三方数据提供商提供的数据资源。由于馆藏资源是图书馆的核心,所以应系统、连贯、完整地丰富馆藏资源,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数据信息服务[6]。然而,在现实的数字化管理进程中,大多数图书馆是依托第三方技术支持,进行了形式上数字化变革,而没有为图书馆的长期发展和业务扩展进行综合考虑。

2.1 软件非标准化

传统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软件系统差异较大,如ILAS系统、文津图书馆管理系统、深大图书馆管理系统等;而各馆的数据库建设也各自为政,其标准和格式不一致,从而导致开发的数据库无法实现共享。由于软件设计的非标准化,导致资源信息注册格式、数据格式、版权加密格式不一致等一系列的非标准化问题[7-8]。使得系统的扩展性、通用性与可转换性差,无法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接与共享。

2.2 数据库非标准化

一个数字图书馆不可能拥有世界上所有的信息资源,共享其他数据库的信息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多个图书馆间的协同,形成一个互为补充、互为利用、互为推动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并提供网上文献信息服务,文献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例如,美国各图书馆的书刊资源已实现了全国网络共享,其主要是通过OCLC和RLIN两大联机联合目录系统实现。而这些资源的共享都是基于图书馆数字管理系统拥有标准化的数据库结构以及标准化的检索格式。

2.3 忽视图书馆原有的特色

一些图书馆进行数字化改造后,大量购入第三方数据,以扩充馆藏资源,期望达到形式上的“海量数据”,而忽略了该图书馆原有的专业特色。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组织应从网络整体出发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把数字图书馆建设纳入到整个地区、国家和全球信息网络中去,加强各馆特色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建立起各具特色的数字图书馆。

3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构建

3.1 体系构建的原则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应以长期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着重发展图书馆的综合信息快速提供的能力。应以全局角度出发,统筹协调、健康发展。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应当本着以下原则进行:

(1)标准化原则。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应采用标准化的软件结构、数据架构、数据库接口等,以便于后续的系统扩展。

(2)共享原则。共享是最大限度发挥数据信息作用的有效手段,通过多方共建,搭建公共的共享信息平台,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3)特色原则。专业人员的加工整理,能使相关的专业信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各图书馆要坚持原有的专业特色,为综合平台的建设贡献力量。

(4)知识产权保护原则。获取数据更加便捷后,保护相关知识产权,预防学术不端尤为重要。

3.2 体系技术架构标准化

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建立一个信息安全、操作方便、技术成熟、部署便捷、且易于扩展的数字图书馆系统。系统中,客户端无需安装任何特殊软件,只需浏览器访问,通过用户验证模式使用网站。用户可以检索信息,浏览图片杂志,阅读专业书籍,在线观看馆藏视频、音频。系统管理员通过互联网登陆系统管理平台,进行用户管理、权限管理、主页维护、论坛管理、操作和管理数据库、增删各种资源信息等管理工作。

图1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架构

系统中,数据管理、资源管理模块均为标准的数据模块接口,以便与其他图书馆资源共享,以及新购数据库与系统的对接。如果各图书馆都能按照执行标准来架构数字化管理系统,那么资源的共享和数据的增删将会变得简易。

3.3 现有馆藏数字化

图书馆将信息资源用数字化形式存储,并在网上为用户服务,使用户能进行远程访问,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这种高效率的资源共享,不但快捷、迅速,并有效保护原版纸质图书的基础上,还可以不受馆藏图书数量的限制,还可以将电子版本同时提供给多个用户。本馆的特种馆藏应自行数字化;本行业需要数字化的馆藏,可成立本行业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中心,以一馆为主、多馆补充。应建立信息资源数字化协作中心,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劳动,凸显各馆的原有专业特色。在信息资源数字化过程中,印刷载体文献要保持书刊资源原貌,方便用户网络检索和阅读,能够对书名、著者、分类、主题、目次、文摘和内容进行检索,并能阅读原文。视听资料和缩微文献都可以实现数字化借阅。

3.4 版权保护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使得信息获取更加快捷,随之而来是版权保护问题。获取数据的格式设定是一种传统的版权保护方式,比如将文献格式设置为pdf、nh等,给复制造成困难。而新兴的数字水印、数字证书技术,可以为数据资源信息提供更全面的版权保护,有效地保障数据资源的合法使用。

4 结束语

通过对现行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发展的分析,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标准化数据信息平台,实现社会资源信息的共享,推进图书馆功能在新时代的发展。但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与规范为基础。

[1] 刘红辉.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商务模式[J].现代情报,2004(5):82-85.

[2] 鲁奎.基于XML/RDF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描述与应用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3] 张璇.数字图书馆及其建设的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5(2):215 -219.

[4] 刘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几个关键环节[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2):98 -101.

[5] 陈英群.数字图书馆建设在网络文化竞争中的作用[J].晋图学刊,2002,15(2):66 -68.

[6] 李电森,宿红毅.数字图书馆机群系统平台解决方案[J].计算机与农业:综合版,2003(4):8-11.

[7] 张志美,董建成.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初探[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2(2):74-77.

[8] 陈成鑫.E-science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馆藏管理体系标准化
馆藏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标准化简述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