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极熊的后现代生活

2012-04-24撰文津沙

海洋世界 2012年1期
关键词:幼仔浮冰海冰

撰文/津沙

北极熊的后现代生活

撰文/津沙

据估计,全世界19个北极熊种群的数量在2万只到2.5万只之间。生活在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波弗特海以及哈得逊湾的北极熊是被研究时间最长的北极熊。自缪尔搭乘“考温”号前往阿拉斯加以来,全球的平均气温升高了1华氏度左右。看似很小的1华氏度,却严重破坏了冰雪环境,好像在北极上空放了一个巨型的放大镜。

虽然北极熊对恶劣的北极环境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但它们绝大部分时间都要在海冰上度过,只有在建造用于分娩的洞穴时,才会造访陆地。英国著名海洋专家、剑桥大学教授彼得·维德汉姆估计,到2015年夏天,北极海冰将完全融化。尽管每年冬天海冰还将会重新出现,但是在没有海冰的夏季里,北极熊将失去天然的捕猎场所。

维德汉姆还担心,在夏季无冰期,人类在北极的船运业务以及石油勘探行为将会大大增加,这将对当地物种造成严重威胁。北极熊要么灭绝,要么回到陆地上捕猎。而陆地栖息以及杂交繁殖也可能会导致北极熊物种的消失。以前,虎鲸是北极熊的唯一天敌;如今,制造大量废气、造成全球变暖的人类或许是北极熊的最大敌人。

气候变暖使北极熊能登陆的浮冰越来越少,在茫茫大海中游泳到筋疲力尽时,就只能溺亡。目前,一只北极熊需要漂游将近100千米才能找到可登陆的浮冰,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北极熊的后现代生活

几只雄性北极熊正在吃一只小北极熊;食物短缺时,这种同类相残的行为越发频繁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伊恩·斯特林就对北极熊进行了监视研究。北极熊在春季和夏初捕食海豹,随着海冰的融化,它们前往陆地生活。如果赶上好年景,北极熊在海冰解冻前能积累下厚厚的一层脂肪。斯特林说:“20上世纪90年代初的哈得孙湾,北极熊的生存状况还比较乐观。夏秋季节,它们在开阔的海水中快速游动,因为春季在海冰上捕猎收获颇丰,身体养得很健壮。”但在随后几年的观察中,斯特林和同事安德鲁·德罗切发现虽然北极熊数量稳定,但身体却越来越瘦。错过了至关重要的猎捕海豹黄金时间,冬季的严寒又大量消耗了储存的脂肪。由于食物短缺,当地的北极熊再没有硕大的身躯,一些北极熊上岸时身体的消瘦情况令人吃惊,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

由于海冰存在的时间越来越短,北极熊被迫在更长时间内处于绝食状态。不仅如此,海冰厚度越小,就越容易在风和洋流的影响下移动,将北极熊带到陌生的地方,导致它们不得不在开阔的水域游动更长的时间寻找合适的海冰或者到岸上生活。北极熊虽是游泳健将,但在开阔水域长距离游泳也会让它们耗尽体力,甚至面临死亡威胁。2008年,一只带着无线电项圈的北极熊与只有1岁的幼仔长途跋涉687千米,前往阿拉斯加北部的海冰区,幼仔不幸在中途送命。而最新的研究也表明,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因为没有浮冰登陆而在海中溺亡的成年北极熊。气候变暖使北极熊能登陆的浮冰越来越少,在茫茫大海中游泳到筋疲力尽时,就只能溺亡。目前,一只北极熊需要漂游将近100千米才能找到可登陆的浮冰,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北极熊主要以海豹为食,有时也会捕食海象,不断摄取食物积累的脂肪帮助它们度过食物贫瘠的夏季

营养不良的雄性北极熊可能杀死并吃掉幼仔,甚至连它们的母亲也不放过。与雄性北极熊相比,雌性北极熊则面临着更严峻的生存挑战。

近日,环境摄影记者詹尼·罗斯公布了一幅惊人的摄影作品。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的奥尔加斯特里泰特水域,一只成年北极熊正在用嘴将一只刚刚被它杀死的北极熊幼仔的尸体从海水中拖到浮冰上。

北极熊通常捕猎海豹为食,但是在非常饥饿又没有找到海豹时,它们就会努力寻找其他替代目标,一些体形较大的北极熊甚至会以同类为捕猎目标。不要以为照片所展示的只是个案,其实北极熊的这种同类间捕食现象时有发生。根据观测的数据,现在这种现象的发生频率变得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气候变暖,海冰大规模消退后,北极熊被困于食物短缺的陆地之上。食物短缺的季节越长,北极熊同类残杀的现象就越频繁。

成年北极熊杀死北极熊幼仔的方法与它捕猎海豹的方法完全相同,利用尖利的牙齿咬住猎物的头部。罗斯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们划着一艘小船试图靠近那只成年北极熊,它本能地站起来注视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并立即跨在北极熊幼仔的尸体上,似乎是在声明这是属于它自己的食物。然后,它用嘴咬住猎物,利用颈部和嘴部的力量将北极熊幼仔的尸体从一块浮冰上拖到另一块浮冰上。最后,当它认为距离已足够安全时,就停下来慢慢享用大餐。”

奥尔加斯特里泰特水域是一条水道,将斯瓦尔巴特群岛的两个主岛分开。以前,该区域通常是常年地被海冰覆盖。但是,在今年夏季北极海冰呈现出戏剧性的消退,开放水域不断扩大。罗斯介绍说:“在陆地上,它们开始寻找人类的垃圾和食物,同时它们也尝试捕猎海鸟和鸟蛋。但是这些替代食物并不足以养活它们,所以捕食其他同类也是一种觅食选择。对于体形较大的成年雄性北极熊,捕食同类相对容易些。”营养不良的雄性北极熊可能杀死并吃掉幼仔,甚至连它们的母亲也不放过。与雄性北极熊相比,雌性北极熊则面临着更严峻的生存挑战。

夏季,一头北极熊站在海冰上。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无冰期日益延长。一个蓝色的北极能够支持北极熊的存在吗?

20世纪90年代末,熊曾一度因为找不到人类丢弃的垃圾而面临生存挑战。

地质学家在北极圈往北大约1000千米的梅尔维尔岛发现了一个熊的爪印,从这只熊的毛发中获得的DNA证实这是一只大灰熊。之前,从未在如此高的纬度发现过大灰熊的足迹。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研究协会的乔纳森·杜佩说:“显然,大灰熊是在向北极圈纬度更高的地方扩充它们的活动范围。”过去的15年当中,一些观察也表明了大灰熊有逐渐北移的趋势。抢地盘的可不是只有这一拨灰熊,在阿拉斯加北冰洋海岸线北部的普拉德霍湾,也生活着好多灰熊。生物学家马修·克罗宁表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人类改变这里的地貌,都会对当地的动物产生影响。”

在普拉德霍湾上,有美国最大的油田,周边的动物已经习惯于吃人类丢弃的垃圾。20世纪90年代末,熊曾一度因为找不到人类丢弃的垃圾而面临生存挑战。在加拿大曼尼托巴·丘吉尔附近经常有北极熊翻倒垃圾桶找寻食物,甚至有人观察过它们进食润滑剂及车用润滑油。在俄罗斯的北极海岸,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也是成吨的垃圾和生锈的桶子。人类活动的频繁使原本美丽的土地上堆满了废弃的油桶,北极熊只好在人类留下的废物垃圾间艰难地徘徊。

科学家们开始思考是否气候的变化将导致大灰熊与北极熊之间进行异种交配,并引发其他的生态学效应。

2011年4月6日,美国猎人马泰尔在加拿大西北领地的班克斯岛猎到一只模样不太一样的北极熊,经过DNA鉴定证实是北极熊与大灰熊混血生下的,这是第一只被发现的野生混血北极熊。像北极熊一样,它有一身雪白厚厚的毛,但是爪子却比较长,背部也较突出隆起,眼睛四周有一圈棕色毛,鼻子也有灰熊的特征,有人建议叫它“灰北极熊”或“北极灰熊”。

这一奇怪的现象让科学家们开始思考是否气候的变化将导致大灰熊与北极熊之间进行异种交配,并引发其他的生态学效应。随着在北极熊的栖息地出现的大灰熊数量越来越多,它们必定会干预北极熊的繁殖。虽然,动物基因学家相信大灰熊和北极熊有基因关联。他们推测大灰熊在大约25万年前深入北方探险寻找猎物海豹,在那里久了,毛就逐渐演变成白色,于是就有了北极熊。但是“灰北极熊”或“北极灰熊”的出现,无疑会把北极熊引向毁灭。

毁灭还是生存?

悲观的声音是:到2050年,全球三分之二的北极熊将面临死亡,而阿拉斯加地区的北极熊甚至可能会绝迹。美国全国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北极海冰的面积为1230万平方千米,比2005年9月的最低纪录少了64万多平方千米,北极熊的数量也消减了30%;乐观的声音是:夏季,漂浮的海冰在洋流的带动下会朝着加拿大北极圈内的岛屿以及格陵兰北部地区移动,而这些海冰足以帮助北极熊度过本世纪。

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就采取措施降低气温,对北极熊来说还不算太晚,但如果气温继续升高,这些最后的避难所也将不复存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西格尔指出:“这个关于北极熊和海冰面积缩减的消息叫人震惊,不过这提醒我们采取行动,而不是陷入绝望。”

小资料: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北极熊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为此,挪威、加拿大、丹麦、俄罗斯和美国等5个环北冰洋国家在1973年召开会议,签订了一项保护北极熊的协议,从而扭转了北极熊数量急剧减少的势头。在1981年的会议上,5国还决定把保护北极熊协议的有效期不定期地延长下去。

2009年,环北冰洋5国再一次发表声明,呼吁全世界积极行动起来遏制气候的进一步恶化,否则北极熊的生存将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挪威研究人员估计,如果全球气候继续变暖,到2050年,北极熊数量将要锐减60%。在会议上,5国同意制订新的国家行动计划保护北极熊。同时,还同意于2011年和2013年在加拿大和俄罗斯再召开会议,进一步探讨保护北极熊的问题。

猜你喜欢

幼仔浮冰海冰
卧龙一例超重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出生记录和分析
末次盛冰期以来巴伦支海-喀拉海古海洋环境及海冰研究进展
Pollution reaches new height 污染到达新高度
老虎变成猫
越来越暖是咋回事儿?
基于SIFT-SVM的北冰洋海冰识别研究
冰水两相流中浮冰运动特性研究
应用MODIS数据监测河北省近海海域海冰
基于TerraSAR-X全极化数据的北极地区海冰信息提取
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