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诌议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与创新

2012-04-23董海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35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建筑施工建筑工程

董海璐

摘 要: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管理,建筑企业的管理包含了企业从投招标到项目竣工的全过程,因此对工程质量、进度、经济效益等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我国建筑业施工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筑工程管理需要创新。本文首先总结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提出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措施,希望对企业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字:建筑工程管现状;创新与完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1.1缺乏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

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是项目工程按时保质竣工的依据,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与部门,并合理分配人员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根据项目的标准来安排任务等。但是我国的大多数建筑企业都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使得建筑管理活动无据可依、无章可循,企业往往为了减少成本,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或者取消管理部门,使得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不能全心投入的去制定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工作。

1.2建筑工程管理的观念过于陈旧

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往往以硬性指令来进行管理,对管理工作也缺乏足够的重视,随着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加快,企业在面临强大的竞争时更加重视经济带来了效益,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企业往往追求的是质量和进度,而把管理工作抛在脑后。我国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工程建设,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但是企业的管理观念过于陈旧,“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占主导地位,认为单纯依靠技术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没必要再增加开支投入管理了,由于资金的短缺,工程管理的技术水平、部门设置、人员分配、人员素质等都受到限制,使管理工作无法开展。

1.3建筑工程管理的方法落后

管理方法的落后主要表现在:首先,在进度计划方面,相关部门在制定进度计划时,往往按照以往的经验制定,没有对本次项目进行详细的考验和研究,使进度计划和实际条件出现冲突,在工程开展后,一旦遇到一些没预料到的问题,工程就会延期。进度计划一般都是用横道图的编制方法,没有采用先进的网络计划技术。其次,在工程款的结算方面,企业为了避免和业主发生矛盾往往没有在业主验收后完成,结算款包含着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垫付费用,对施工单位来说非常重要,业主不对工程款进行结算,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再次,在工程控制方面,缺乏量化的控制手段,日常控制和前期控制缺乏理论和方法。

1.4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建筑施工人员大多数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他们不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也缺乏专业的施工操作知识,受到自身素质的限制,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违规、违章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也给工程管理带来了难度。管理人员方面,我国很多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受到专业水平的限制,很多都不是管理专业出身,而是由于经验丰富就走上了管理岗位,虽然丰富的经验能对管理工作有所帮助,但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加上企业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管理人员的任用不够严谨,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管理人才。无论是对一线施工人员,还是对高层管理人员,企业都缺乏对他们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的素质得不到提升。

二、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策略

2.1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首先,必须强化施工项目管理,树立“现场就是市场”的观念,以规范化现场基础管理为目标,以进度管理为主线,以项目成本控制为核心,以项目合约管理为手段,规范项目的运作和实施,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次,必须树立“合同至高无上”的观念。

2.2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新型组织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传统的“层级结构”组织形式表现为由企业的高、中、低层管理者组成一个金字塔状的结构。在目前企业组织规模越来越庞大,外部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的情况下,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已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空间,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深化改革、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必须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创新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组织结构,如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通过减少企业中间管理层次,压缩重复职能机构,增大管理幅度,促进信息的传递与沟通,裁减成员,建立起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组织。

2.3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载体。施工企业必须面对这一现状,着眼于现实及未来,超前进行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产、学、研紧密结合,抓好硬件和人员配置,制定相应的科技发展战略,创新技术开发激励机制;实现主导施工技术高新化,成熟施工技术成套化,技术资料管理信息化;增加科技开发投入,整合研发资源,推进施工技术开发,做好技术储备,以争取市场主动。

三、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3.1明确管理职责,强化资本运营机制

资本运营机制是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更新,以确保资产收益扩大的资产启动、操作和运转机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充分发挥部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职能,尤其是推行质量认证制度,建立客观保证体系,是产品运营的重要保证。对于无形资产的运营,建筑施工企业更应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信誉第一”的优质工程意识,从项目经理做起,从工地做起,从“我”做起,以创优工程为施工目标,建立健全施工组织管理制度,实行名牌战略(如创鲁班工程、优良样板工程等),这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2正确运用决策机制,实行科学管理

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首要环节,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决策的研究在理论上已比较成熟,但对包括人的因素在内的复杂经营管理过程中,单纯依靠决策技术是难以作出科学决策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提高决策者的决策素养,培养决策群体的创新精神、科学素养、民主作风和决策魄力。

3.3抓好分配管理,健全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根据经济主体的具体指向,刺激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以保证各经济主体利益的长期均衡发展的启动、传递机制。建筑企业要建立起能够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企业内部利益分配机制,打破企业长期存在“大锅饭”、“铁饭碗”的弊病。

3.4进行动态平衡管理,落实协调机制

协调的目的是使供需总量和结构实现动态平衡,使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在差异增长中趋于动态均衡。建筑施工企业协调的目标,一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企业机制本身的有效运载;二是实现整体利益与特殊利益的均衡发展。其手段是通过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经济政策或法律手段来协调。

3.5依靠科学管理,实施技术进步机制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只有与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相配合,才能产生巨大的生产力。一直以来,建筑施工企业的粗放型管理,大量雇用民工,采取人海战术,靠民工出大力、流大汗、拼体力、抢工期、夺产值,这些制约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方式和手段,以包代产,以包代管,拼设备,图虚假的高速度、高产值,使企业后劲丧失殆尽的做法,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必然被历史所淘汰。

总 结:

当前,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它就像一棵大树发达的根系,能使树干粗壮、硕果累累,有了它,企业就有了牢固的根基和茁壮的生命力。管理创新出质量、管理创新出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军.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原因解析与防止对策[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 梁雪峰.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9)

[3] 马仁俭.中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调整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3(5)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建筑施工建筑工程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探讨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