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县级电网调度经济运行管理措施
2012-04-23高祖会
高祖会
摘要:本文主要对调度运行部门在经济运行方面的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变压器经济运行,科学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降低电网损耗,不断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
关键词:电网;经济调度
中图分类号: U665.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输电线路线损的意义及影响
在给定的时间里,系统中的所有送电、变电和配电环节所损耗的电量,称为电力网的损耗电量。该损耗电量占供电量的参数百分比称为电力网的损耗率,在供电营业过程中,这部分电量损耗是由设备的参数决定的,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出来,称为理论线损。在供电营业过程中,还有一部分电量损耗是电力网实际运行中的其它损失和各种不明损失(如由于用户计量表有误差,使计量表的读数偏小;对用户计量表读数漏抄、错算等),这部分主要和供用电管理有关,称为管理线损。影响线损的因素有:①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②运行方式的合理性;③无功补偿配置的合理性;④电网结构的合理性。
2确定好变压器的运行方式, 保证变压器经济运行
应在确保变压器安全运行和保证供电质量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通过择优选取变压器最佳运行方式、负载调整的优化、变压器运行位置最佳组合以及改善变压器运行条件等技术措施,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变压器的电能损失和提高其电源侧的功率因数, 所以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实质就是变压器节电运行。
2.1 平衡变压器三相负荷, 降低变压器损耗。变压器不平衡度越大, 损耗也越大, 因此,一般要求电力变压器低压电流的不平衡度不得超过10%, 低压干线及主变支线始端的电流不平衡度不得超过20%。
2.2 合理调配变压器的并列与分列的经济运行方式。按备用变、负载变化规律、台数组合等因素, 优先考虑技术特性优及并、分列经济的变压器运行方式。
2.3 变压器运行电压分接头优化选择。在满足变压器负载侧电压需要的前提下,用定量计算方法, 按电源侧电压的高低和按工况负载的大小, 对变压器运行电压分接头进行优化选择, 从而降低变压器损耗, 提高其运行效率。
2.4 根据不同用户, 采用一些特种变压器。由于供电系统的用户范围广大, 对一些特殊用户要考虑特殊的供电方式才能使投入的变压器达到最佳的经济运行状态。
3适时配置电网的无功补偿装置,合理安排补偿容量
3.1 增装无功补偿设备, 提高功率因数。即在变电站、用户侧增设电容器,对配电线路合理装设无功补偿装置等, 增强系统网内无功补偿, 以提高功率因数。同时,根据供电网络情况, 运用集中补偿和分散补偿相结合的方法,灵活控制功率因数的变化。
3.2 无功功率的合理分布,提高功率因素。在有功功率合理分配的同时, 应做到无功功率的合理分布,按照无功功率分层分区就地平衡原则减少无功远距离输送。对各种运行方式下进行线损理论计算制定合理的补偿方式,合理考虑并联补偿电容器的运行;合理调整和利用无功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将功率因数由cosφ1,提高到cosφ2,线路中的功率损耗降低率可按下式计算:δP%= [1- (cosφ1/cosφ2)2]×100%,当功率因数由0.9 提高到0.95 时,线路中的功率损耗可减少10.25%。
3.3加强电力用户无功补偿管理,保证功率因数满足规定要求电网内用户大量的无功负载造成电网的功率因数下降。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可以减少电源至用户之间各级线路及变压器的无功功率和电流,从而降低电网的无功损耗和电能损耗。电网系统中部分旋窑水泥、黄磷生产用户用电负荷较重,消耗无功较多,又缺乏无功装置补偿,增加了网络损耗,且在负荷高峰时段从网上吸收无功较多,其生产开停对无功潮流的影响也很大,一定程度增加了网络损耗。只有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才能减少有功损耗和电压损耗。
4为保关口数据准确,必须完善电能量采集系统
4.1 加强电能量采集系统维护与管理电能量采集系统承担着下网侧计量关口的电量数据采集、处理等重要任务,并各变电站供电量、网损电量等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实时监控10kV 母线电量不平衡率的波动,电能量采集系统有效避免了因抄表时间不同等因素而造成的供电量偏差,同时能够及时发现表计计量方面存在问题,在经济运行和降损节能方面起到举足轻重作用。
目前,35kV大莫古变10kV大地513线和10kV新村514线电能量采集系统的投入使用,线路的管理线损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很大程度地降低了线损电量;但电能量采集系统功能不尽完善,部分功能无法实现;系统部分报表统计、计算功能在程序上存在一定问题,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应重点加强电能量采集系统维护,对各站供电量、售电量等所有关口进行参数及数据核对,将系统运行存在问题以及数据采集计算所需功能逐步加以实现。
加快实施35-110kV分压分线电量采集项目建设,拓展数据采集范围。使电网电能量采集系统不仅能实现变电站电量数据采集,还能实现对地方小水火电的上网电量数据进行采集,将采集覆盖范围扩大,以满足用电需求,进一步提高电网的线损综合管理水平。
5确定合理的运行方式,加强潮流分析
合理调整电网运行方式,使电网的潮流分布接近经济分布运行,对线损降低起着重要作用。
5.1 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合理安排电网的运行方式。根据电网潮流、负荷、电压无功、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情况,制定电网年、月、日运行方式,并适时合理调整电网运行方式, 把各种变电设备和线路有机地组合起来充分挖掘设备的潜力, 减少网络损耗, 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5.2进行电网潮流理论分析计算, 及时合理地调整运行方式, 做好无功平衡, 改善电压质量, 使电网线损与运行方式密切结合, 实现电网运行的最大经济效益。另外, 合理调整负荷,提高负荷率及调整三相不平衡电流。在相同的总用电量条件下, 负荷率越高, 峰谷差越小, 则线损越小, 因此合理调整负荷, 提高负荷率、削峰填谷、适时分、并列及转移负荷有利于降低线损。
5.3 加快技改及基建项目实施,合理改善电网结构。受电网结构限制,运行方式可能不按照经济方式安排,造成损耗增大。陆良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为110kV,与系统的并网电源单一,且无系统同期并网装置,系统故障不能独立稳定运行,电网恢复供电时间长;倒换电网运行方式过程中,存在供电线路长、供电半径大;特殊电网运行方式下还存在多级串供现象,电压低,线损较大。针对此电网结构,应加快电网技改及基建项目实施,通过增加导线截面来降低损耗,同时应加快35kV变电站升级改造建设和110kV及以上输变电设备及其配套设备施工建设,坚固电网结构,灵活调配电网供电方式,降低电网损耗。
6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加强流程管理
合理安排检修计划,保证按时停送电,也影响着电网的经济运行水平,我们要减少停电次数,避免重复停电,增加供电时间,多供少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合理安排计划检修和电源负荷分配,当线路或开关检修时,其线路负荷倒由其他线路供电,就造成另一条线路负荷增大,线损增大;在线路检修或迂回供电时,都会造成线损增加。因此,加强检修工作的计划性,减少线路的重复停电,可以降低线路的损耗。
6.1合理安排检修。系统正常运行方式安排都考虑了经济运行,因此在检修运行方式下线路的功率损耗和能量要比正常运行时大。加强计划检修管理,合理安排检修,缩短线路设备检修时间,避免线路设备重复停电,杜绝临时性检修,以及实行带电检修等,都可以降低网损。
6.2 加强检修管理,认真开展停电计划平衡会,根据具体工作情况,把好线路设备停电时间关,搞好检修申请停电时间审批,尽量安排紧凑,减少检修时间。
6.3 对停电计划的执行要严肃认真,不得随意延长线路或变电设备的停电时间。调度运行人员应及时关注检修进展情况,主动与检修部门联系,做好流程管理,在停役设备检修工作结束后前,做好设备复电各项准备工作,尽量缩短设备送电操作时间,减少电网非正常运行方式下的时间,以降低检修方式下的网损。
6.4 将检修计划和相关变电站主变经济运行区域结合起来,使线路停电检修后,变电站主变所带的负荷在主变经济运行区域内。
7结束语
电网调度经济运行,是永远存在的课题。以降损增效为目标,要针对电网运行方式和本地区负荷增长趋势,进一步加强分析与研究,做好负荷平衡工作;不断完善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系统提高电压水平、功率因数,减少无功流动、降低变压器损耗,做好检修工作计划,不断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另外,在考虑经济运行的同时,一定要考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约束。从而赢得最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