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非主流”建筑师的作品读筑造的意义

2012-04-23孙冰颖张晋石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35期
关键词:菲利普斯非主流海德格尔

孙冰颖 张晋石

摘要:自学成才的建筑师菲利普斯用捡来的废品免费为穷人建造房屋,迄今为止已经建造了14栋小房子。这些房子造型别致,且艺术性极强。彼得·卒姆托也是这样的建筑师,他除了极个别作品外,其他作品都集中在他工作室(乌尔城北方)不远的城区或乡间。他安静的沉浸在阿尔卑斯山脉里,盖属于内心情感的“小”房子。他们让我们这些设计出身的人都自惭形愧,不禁反思自己起我们的工作,以及筑造的意义。

关键词:

丹·菲利普斯 彼得·卒姆托 筑造 栖居

中图分类号:T-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追求梦想的建筑师》一文是王泽在给丹尼尔·李布斯金的《破土:生活和建筑的冒险》这本书序言,文章中这样一句话要我感触极深:“城市是由人类的梦想建立起来的。”[ 《追求梦想的建筑师》,作者实践大学建筑系教授王泽]。作为建筑师的我们常常自豪的说,我们是城市的设计者,但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无数高楼大厦在我们设计师呕心沥血熬夜赶图中拔地而起,但是房价却越来越贵,人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低,我们依然迈着飞速前进的步伐,很少有人去思考什么是作为建筑师的梦想、信念、责任,和作为一个人生存的力量。飞利浦·约翰逊曾说过,建筑师都是娼妓,只要有房子盖叫他们做什么都行。直到有一天读到这两个“非主流”建筑师丹·菲利普斯和彼得·卒姆托的作品,我才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

一 丹·菲利普斯对建筑的解读

读菲利普斯的简历你会发现,他大半辈子从事过的职业可谓五花八门,他当过兵,在军队里当情报官员。大学读舞蹈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母校执教舞蹈课程。1983年他又开始做古董收藏生意。

图一 相框天花板图二 酒瓶制作的大门

1996年,菲利普斯将自家的房子抵押,获得一笔贷款作为启动资金。购得自家附近的一块空地,开始了他大胆的想法:自己动手盖一套房子。18个月后,一座由建筑废料组合合成的复古独栋小洋楼落成,由于大多数的材料都是捡来的,房子的成本低廉,很快便以6.8万美元的价格被当地一对夫妇买下。从此菲利普斯迷上了“捡垃圾”盖房子[ 故事资料来源于深圳新闻网]。

菲利普斯认为百分之七八十的垃圾都可以用来制造房子。如他的一座房子的天花板用废旧的画框做成“Z”字形的拼接,具有强烈的色彩冲击与肌理感(图一);他把酒瓶涂上斑斓的色彩,嵌进门里,光照射在上面,折射出不同的颜色,菲利普斯使它变成一件绝无仅有艺术品(图二);捡来的牛骨被抛光打磨成数字,变成个性的门号牌(图三);将碎木片根据不同的颜色层层排列,形成一个粗糙而质朴的墙面,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森林中,这个人工气息浓郁的小屋彰显着与众不同的魅力(图四)。在亨茨维尔这样一个偏保守的城市,最开始人们觉得菲利普斯的房子太疯狂,但渐渐的人们开始支持他,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对社区有好处。菲利普斯认为四处搬家是一件令人心酸的事,价廉物美的房子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再生材料是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负担得起的梦想家园。截至目前为止,菲利普斯已先后帮助14个家庭建设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乐园。

菲利普斯无疑是一位“非主流”建筑师,他没有专业的建筑学背景,不会画漂亮的图纸,消瘦却精神抖擞,捡垃圾变废为宝为穷人盖房子。这就是他的生活。菲利普斯就是这样一个“怪老头”,但是我认为他是伟大的,因为他用自己的双手搭建起一个个贫困家庭的梦想。

图三 牛骨制作的门号牌 图四 碎木片拼贴的墙面

二 彼得·卒姆托对建筑的解读

相比菲利普斯,彼得·卒姆托在建筑界的名望要高得多,他于2009年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第一眼看到卒姆托的建筑,就有一种静谧安详的特质,宁静淡泊而含蓄隽永。他在创作时投入的真实情感可见一斑。这份情感是在别人建筑中难以捕捉的。他的这个特质与他木匠家庭出身以及瑞士这个多山的国度不无关系。卒姆托年幼时就对大自然的元素和生活的细节特别敏感。它曾说,年轻时感到最满足的事情之一,便是聆听严丝合缝的壁橱柜门被突然关上所发出的吸气的声音。

卒姆托设计的Bruder Klaus教堂安静而震撼人心。建筑设计的立意就是把建筑当成一份礼物,献给真心拥有他的人。Bruder Klaus教堂是一对农民夫妇感谢上帝恩赐的方式。它类似一种盟誓,是一种“对所蒙受的荣耀”还愿的建筑。起初认识这个建筑时,未被它朴实的外表吸引,可是当读到它的构筑方式,着实让我赞叹了一番。Bruder Klaus 教堂内部的空间是先用树木搭建而成,筑好外墙后用火烧这些树木,留下那些粗糙的凹坑。外墙就是用当地的泥土砂石与水泥和成,由当地人筑造。一次一天向上筑50厘米,一共24层12米高。一层层不平的肌理徐徐显现而出,时间的质感就这样顺理成章的融入建筑中,恰如我们的人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附近森林砍伐来的111根树木在浇筑完混凝土后被熏烧3周移除,留下了凝固住树木味道的内壁,而地面则是铺上了回收的锡铅合金。因为空间足够小,闭上眼睛可以闻到灼烧过的木头的味道,睁开眼睛可以看到木材的不完全燃烧所留下的结晶状物质,光从建筑顶部泻下,置身于此的人可以感受到与神的对话。

当今社会飞速的发展进程,相比现代建筑师的高产,卒姆托的作品却以另一种姿态呈现着。他安静的沉浸在阿尔卑斯山脉里,盖属于内心情感的“小”房子。这样一位 “普利兹克奖”的得主除了极个别作品外,其他作品都集中在他工作室(乌尔城北方)不远的城区或乡间。在今天资讯如此发达的时代,有人却选择用几乎是中世纪的步调,一种仍然与土地、大自然发生关系的步调,通过个人内心真挚的创造来证明另一种价值,不难看出那份勇气与执着。他不紧不慢地倾注个人情绪,创造出摄人心魄的建筑,饱含深情地对待每一个场地、每一块片材。这是一种原真性的力量。

三反思与启示

建国以来,中国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飞奔着,发展的速度太快,以至于我们都看不清自己在做什么。 据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称,中国现在每年新建的房屋面积占到世界总量的50%,城市化率已达到51.27%。事实的确如此,中国建筑师是高产的,国内各大小设计院都常常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在没有硝烟的中国城市建设战场上,我们的设计师用青春谱写着城市化进程飞速前进的战歌。

在今天,海德格尔的一句“诗意的栖居”已被世人用滥,很多地产楼盘都以“诗意的栖居”标榜自己的房子有多精彩多适宜居住,但高昂的房价令我们工薪阶层望而生畏。作为设计师,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什么是栖居?在何种意义上筑造归属于栖居?翻阅《筑•居•思》找到了这样的答案:一、筑造乃是真正的栖居。 二、栖居乃是终有一死的人在大地上存在的方式。三、作为栖居的筑造可分为保养生长的筑造和建立建筑物的筑造[海德格尔 《筑·居·思》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7]。看了菲利普斯和卒姆托的建筑,海德格尔的哲学便可以简单归于一句话,那就是用双手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子,它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它为心灵提供安静的住所。

我们前进的脚步太快,设计师们来不及反思自己做过的设计,新的项目就接踵而来,导致的后果是中国产生了很多形体欠缺推敲,做工粗制滥造的建筑。路易斯巴拉甘曾说过,“时间从来都不是美的敌人,而是美的同盟者”,那么中国现代建筑的最大敌人应该就是时间了吧。

作为一名设计师,再次回到建筑的主题。“我们对脚下的土地负有义务,我们建造的建筑决不能劣于他们所取代的那片处女地。我们对小虫子和树木负有义务,我们用以覆盖了他们的建筑一定要成为最高等的和最睿智的种种幸福的许诺[阿兰·德波顿,《幸福的建筑》 ,上海译文出版社]。”建筑建立在信心之上,建筑师的责任,应该对民众给与幸福的承诺,而不是居住的恐慌。

参考文献:

[1] 大师编辑部 《彼得·卒姆托》.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2] 阿兰·德波顿.《幸福的建筑》 .上海译文出版社

[3] 彼得·卒姆托.《思考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4]海德格尔 .《筑·居·思》.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7

[5]海德格尔 .《人诗意的栖居》. 广州师范大学出版 1994

[6]丹尼尔·李布斯金.《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作者:

1孙冰颖,北京林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邮箱lucky8872@126.com

2张晋石,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菲利普斯非主流海德格尔
浅谈“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布兰登也会长大
凡·高的鞋踩出一个罗生门
菲利普斯曲线
学生追逐非主流文化好吗?
格拉斯及其作品《狗年月》
照片视频 我就要“非主流”
非主流的冲击
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简单中国实证研究
从疲惫中被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