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养飞行员心理功能自我评价情况调查
2012-04-21赵威丽宋学岐孙运峰
赵威丽,宋学岐,孙运峰,张 彬
飞行员是我军及未来高科技战争的主要战斗力,作为特殊职业,飞行员的工作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下的工作与生活,更应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需求[1]。为探讨飞行员对自我心理功能的综合评价,进而更好地提高对部队飞行员的疗养护理质量,笔者对来所在疗养院行健康疗养的飞行员进行了心理功能自我评价调查。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 简称GQOLI-74问卷)中有关心理功能自我评价部分的内容进行了调查。因疗养对象较多且年龄、健康状况不一,考虑到基线资料的可比性,调查选择与同期入院行健康疗养的海员进行对照。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飞行员组和健康疗养海员(海员组)均依入院疗养的先后顺序随机抽取,两组均为男性。因飞行员疗养人员每批次人数不定,飞行员组共发出问卷52份,收回合格问卷52份,回收率均为100%;海员组共发出问卷 60份,收回合格问卷 59份,回收率均为98.33%。
1.2 方法 所用问卷于1998年定型,共分74个条目、20个因子。包括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每一维度包含5个因子,分别反映受试者生活质量的某一方面,每一因子又分不同条目,以主观感觉每条目评分为1-5分范围,满分为20分[2]。本文主要对两组疗养员心理功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调查重点为心理功能 (11~16因子)。应用规定的计算公式得出每一因子的计分结果并参与统计。本文调查问卷均采用不记名方式,由被调查者自行在相应分值上打“√”,然后由专人封闭收回,集中收集并进行统计以确保可信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3]。所有数据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U检验。
2 结 果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除学历略有差异外,其它资料经统计处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情况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见表1。
心理功能维度中,除自尊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外 (P>0.05),飞行员的精神紧张度及正负性情感自评得分也显著高于海员组。见表2。
表1 飞行员与海员一般情况比较
表2 飞行员与海员组心理功能评定得分(±s)
表2 飞行员与海员组心理功能评定得分(±s)
?
3 讨 论
3.1 飞行员具有对职业、责任、义务的高度责任感与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人的心理承受力与心理准备程度成正比,心理准备程度越高,心理承受能力越强,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越小[4]。从表2中可以看出:整体上看,飞行员与海员组的心理功能评价除自尊因子与海员组无差异外,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海员组。作为一种职业,除去国家对军队飞行员的关怀、重视及提供可靠后勤保障因素外,飞行员前期选拔的严格标准及后天培训练就的良好素质,以及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是他们对自身心理健康水平评价较高的重要因素。
3.2 飞行员需合理的心理干预 正常情况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必然做出相应的反应,可表现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如果干预不及时、不到位,极可能引发心理危机。有报道:尽管飞行员心理应激能力强,但因其任务性质、危险程度、风险压力的非同寻常,在躯体反应方面的睡眠、食欲、乐观情绪等与海员组有显著性差异,尤其睡眠差、易疲劳表现突出[5]。与此相对应的必然是心理压力的加大,甚至会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从表2中也可看出:飞行员组的负性情感分值高于海员组(P>0.01)。因此,对执行特殊任务的飞行员及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支持是不可忽视的。在飞行员疗养过程中,制定完整心理干预预案,通过认知调整、言语沟通,放松及转移疗法等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淡化飞行员的紧张情绪,让其身心充分放松;通过行为疗法,心理共鸣,配合周到细微的护理服务,可有效地降低焦虑、抑郁情绪。针对部分飞行员存在的睡眠障碍,通过采用适度的机体锻炼和文体活动,借助同步的助眠疗法,有效舒缓调整了植物神经功能,飞行员的睡眠得到了较好改善。
3.3 个体应对与护理干预配合有助于保持飞行员良好的心理功能 个性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应对是人们为控制、减轻和忍受心理压力和挫折,有意识做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在疗养护理心理干预中,借鉴文献[6]的干预对策并加以补充完善,通过恰当的知识交流、适度宣泄、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以及采用放松、转移、社会支持、激励及改善认知等方法,并辅以轻松的文娱活动,适度的体育锻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付艳芳,郑显兰.李平软技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70-76.
[2]陈伟伟.突发灾难中救援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6(3):13-14.
[3]卫生部发布地震灾区.“心理危机干预”要点.新华网(北京),2008-05-25.
[4]赵小玉,曾 兢,林 琳,等.心理干预技术对缓解救援队员心理压力的积极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08,4(1):476-477.
[5]赵威丽,卢海红,刘贞杰,等.参与地震救援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护理干预[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4A):20-21.
[6]陈晋利,刘景红,马凌霞,等.军队医护人员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心理干预对策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9):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