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2-04-20卢兆翠
卢兆翠
作文的创新就是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中学会创新,去写大自然,写现代社会,写他们自己的生活,以改变作文内容脱离生活,空洞无物,形式刻板僵硬,缺乏创新的现状,让学生解脱“作文难”的重负。
一、变封闭式为开放式的作文教学形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平时的作文教学是一种全封闭式的,把学生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的作文内容脱离事实,脱离社会。我校实施创新式的作文教学实验,就是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家庭、自然、社会。广泛开展活动,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课内作文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放开眼界,关心社会,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在进行实验时,我校在作文教学中组织了如下活动:
(一)观访类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视野的开阔,必然会使写作思路畅通,言之有物,佳作纷呈。方式有:参观工厂流水线,参观农村养殖业基地,参观敬老院等。
(二)游览类活动。让学生利用假期,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红色景点,学生会眼界大开,陶冶美好的情操。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赞叹。方式有:参加夏令营,参加春游,随家人旅游等。
(三)充分利用色彩缤纷的校园环境。我们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文化丰富。教师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走出教室,进行我们的作文教学实验。如:春天去欣赏校园内各种盛开的花卉,冬天观赏雪后银装裹的校园,参与校园广播室的播音,开展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
二、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创新
教师在上作文课前,先进行指导,再进行作文,是传统作文教学的一般步骤。这种模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学主体作用,使得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个性、新意。要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指导模式,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习作空间,多给他们创造写作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观察。例如三年组的一篇习作教学,作文要求是:观察文具盒,按一定顺序把它的形状、颜色写具体。实验教师改变了统一指导的做法,而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文具盒上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想一想:你喜欢这个文具盒吗?请把它介绍给大家。由于没有了统一指导,学生们打开了思维的闸门,把文具盒上丰富多彩的画面一个个展现出来。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真正把作文自主交给了学生。
(二)给学生一个展示作品的舞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精心完成作文,不仅希望得到教师认可和评价,而且希望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承认,这可以说是一种主体表现欲。教师为个体提供了一个表现的机会,就是对主体的认可,从而突出了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这一方面成功的意义是突出性的,让学生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创新。
三、变权威专制为民主活泼的作文教学环境
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写作。但在作文教学中,却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学生面前表情严肃,学生在教师面前唯唯喏喏,拘拘束束,学生是教师操纵的木偶,教师动辄训斥学生。为改变这种权威、专制课堂气氛,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努力:
(一)相互学习,平等交流。学生是主体,是学习者,而教师是客体,是授业者。两者都是课堂的主人,师生应该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二)认真倾听,及时沟通。教师改变态度,主动倾听学生的谈话,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势,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这样即使谈话观点不一致,在心理上也能让学生感到双方是平等的,这有利于学生思維的发挥。
(三)发扬民主,求同存异。教学是双边互动的,教学也应该是双方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和完成的。作为教师,在必要的讲授的同时,应多引导,激发学生的表达,使他们能真实地反馈出对课堂教学的见解和主张。
四、变一元为多元的作文评价方法,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文的批改是作文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教师的批改,知道自己在写作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够掌握写作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学习到老师修改作文的方法,并且自觉运用到平时的写作当中。而传统的作文批改都是教师一手包办,学生只是一名旁观者,对于作文批改过程,一无所知,更谈不上什么修改方法的。
科学的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激励和正面引导的作用,在作文评价中我坚持捕捉闪光点,增加写作信心。学生的作文不论优劣,都是心血的结晶,老师就应尊重其劳动成果,一处景物描写,心理刻划,细致的动作都是学生作品的闪光点,老师要抓住其闪光点进行表扬,老师的一次表扬往往使学生产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为此感到高兴的自豪。这样就会激发学生不断地为获得成功而努力。
以上几点是笔者的粗浅见解,笔者愿和广大同仁一起共同研究写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写作,快乐写作,精通写作,更好地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对写作教学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