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途径
2012-04-20李伟
李伟
所谓语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作过明确的界说: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常叫做语感。简单地说,也就是人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这种能力具有直接性、整体性、敏捷性和不确定性。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这一点已成为教育理论界不争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也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确,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高境界;它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小学生语感的培养主要有这些途径:
一、通过生活生成语感
生活是培养语感的摇篮,生活经验的积累与语感的培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是人类语言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而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它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是苍白的。在小学生的眼中,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的各种活动,更能积累语感。如带学生到农村体验生活观察家禽小动物时,只要说到鸡,学生会说出不同颜色、不同外形的鸡的特点,有好斗的公鸡、有浑身毛茸茸像个小黄球一样的小鸡、有带着一群小鸡觅食的母鸡,其特点各不相同。
二、指导朗读积累语感
朗读犹如一条潺潺流动的大动脉,使语感生生不息。要培养语感,学好语文,务必要把握好朗读的方法。在朗读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和语言的积累,从大量的语言实践里,体会言语中所蕴涵的东西,积累语感。朗读时要感情充沛,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就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如《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喝鱼汤时,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第一句是着急地发问,第二句是爱怜地说理,第三句是果断地命令,第四句是严厉地暗示。在朗读中,结合上下文,了解当时说话的语境,注意强调抑扬的语调,变化的速度,语音的轻重。因此,在具体的语境中,从声音上去吟味,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语调去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其义就会自现,自然也就入情明理了。
三、品味文义领悟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理解语言文字这一中心环节。教材中那些典范的作品,其语言都是经作者精雕细刻,是妙不可言的。教师只有切实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功夫,语感的培养才有保证。特别要在作品中抓住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进行比较、揣摩、欣赏,进行透彻理解,使学生对它们不仅仅是有所感觉,而是有更深的领悟。如《荷花》一文有这样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引导学生用其它词换“冒”。学生有的换成“长”,有的换成“钻”字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认为用“冒”好。因为荷叶多,“挨挨挤挤”,所以荷花只能从中冒出来。事实上,学生理解文本的过程是语言推敲、体悟、内省的言语实践过程,是学生语感培养的学习活动过程和领悟过程。
四、展开想象丰富语感
在语感培养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于有字处想无字文”,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鸟的天堂》中这样写道:“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里的“热闹”并非只有听觉感受,其中还包含着视觉、运动觉、空间觉等多种感受,其形象很丰满,是一种立体形象的感受。在教学指导时,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一边在脑子里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一边诵读,读出“热闹”的感觉来,读出作者欣喜的感觉来,读出美的感觉来。
五、表达运用激活语感
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中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的品味与琢磨上,还应该在教学中以读促说,以说促写。如笔者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在对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提问:“读了这首诗歌,你有特别想说的话吗?”只见小手纷纷举起。一生说:“秋天好美啊,真想秋天快点儿到来!”另一生又说:“我爱这美好的秋天,它为我们带来一阵阵轻轻的秋风,一丝丝凉凉的秋雨……”同学们各抒已见,都能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语感的培养会在语文教学园地里开出更加艳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