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2-04-20润海曼
润海曼
摘 要: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情境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化学;教学;情境;创设
农村教学条件有很大的局限性,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情境教学”就是一种特别好的方法。
所谓的“情境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场景或具体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何更好地创设情境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呢?下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结合教材,直观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是整个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化学课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期,学生们会带着好奇心和神秘感步入化学世界。笔者的第一节课选择在实验室进行。首先让学生们观看各种化学仪器,不同颜色的化学药品,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学习地不断深入,又让学生们观察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瞬间银白色金属变成了白色粉末,这样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再有就是碱式碳酸铜分解实验,绿色粉末逐渐变黑变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些变化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除此之外,课堂上有趣的小实验也能大大激起学生们的兴趣。例如鸡蛋跳舞实验,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半杯清水,使水的深度比鸡蛋的高度高几厘米,把一个完好的新鲜鸡蛋放入水中,这时鸡蛋逐渐沉入水底,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同时向茶杯里滴入一滴洗涤剂,并将溶液搅拌均匀。不久可见蛋壳表面出现气泡,气泡由小变大,又少变多。过了一会儿,鸡蛋便缓缓上升,并且上下浮沉或不断翻转,犹如“跳舞”一般,有趣极了。
二、结合实际生活,创设实验情境
现实生活与化学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情境。作為启蒙阶段的化学学习更应该结合日常生活,使学生在认知上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表及里的认识化学这一学科。
例如,在讲“一氧化碳的性质”时,让学生举出一些与一氧化碳有关的事例,学生们很快举出不少,比如冬天用火炉取暖,如果关闭门窗,空气流通不畅,就会容易煤气中毒。或者在炉火上烧水,不小心洒在煤炉火焰上水,炉火不但不减退,反而窜出火苗燃烧更旺。通过让学生举例,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表象,积极思考,从而产生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淘米水,洗土豆丝的水,告诉他们这些都是悬浊液以及用洗涤剂洗油脂形成乳浊液,与用汽油洗油渍形成的溶液有什么本质区别。
在讲乙醇的性质时,可以先让同学们闻酒精、白酒的气味,让他们感受美酒飘香的氛围。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等。这样使学生首先对这种物质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再进行深层次的化学性质的讲解,让同学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蕴藏很多化学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觉地学习。
三、结合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能够使教学过程转变成问题探索、研究、及解决的过程。同时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例如,学习“燃烧”时,做完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之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后,接着教师又分别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学生观察到一根竖起来火焰向上的火柴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如此反复数次,结果都一样,这是为什么?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探索欲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解释结论。
在教学“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时,课堂演示实验“氢气还原氧化铜”。在介绍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时,教师提出如果在该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会有什么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两种不同实验操作,比较结果,再根据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现象,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如果试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起到试管,则灼热的铜就会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的成功,都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成果。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是全面提高化学质量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