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专语文教学中提问艺术的几点探索
2012-04-20张咏丽
张咏丽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众所周知,人的思维与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种对话,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作为职专语文教师一定要掌握提问这门艺术或学问,这将使教学效果倍增,大速度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质量。再说,学校的类型不同,学生的特点、素质也不尽相同,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提问艺术的运用,也要因材施教,有所区别。特别是对于职业中专类学校,要重视提问的艺术,提高提问的质量,让提问真正发挥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此,笔者就职专语文教学的提问艺术谈几点看法。
一、围绕教学目标,巧设提问,激发情趣
职业中专学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学内容上緊紧抓住时代的脉搏,贴近经济、就业、社会,适应经济活动和生活的变化。这一目标要求职业中专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主,体现实用性特点。因此,我们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巧设提问。事实上,一篇文章,可以提出的问题很多,关键是老师能否匠心独具,提出的问题能否单刀直入、深中肯綮、一箭中鹄。通过巧妙的提问,做到外活而内也活,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
古今中外教育家无不注重提问的设计,作为一名职专语文教师,课前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抓住问题的实质,有针对性地巧妙设计问题,真正做到深入浅出、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对复杂的问题应注意分解,诱导学生分析、理解。当然,课堂提问还要有启发性,做到启而有发,诱发学习欲望,促使学生自省;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提问,要把握好“度”,提出的问题难易深浅要适度,要分层设计,化难为易。切记,提问除了新颖的提问设计以外,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有系统性、层次性、启发性,还应把握一定的“度”。在职专语文课堂提问中,问题的取向要明确、具体,由易及难;所设计的问题,宜实不宜虚、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要提高提问的设计质量,语文老师不仅要从自身因素着眼,还要从学生方面着手。
二、把握好提问的契机,提问要放得开,收得拢
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尤其是语文课。目前,在职专语文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也精心设计了问题,但进入语文课堂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一些教师上课提问时,要么不问,一讲到底,自编自导自演;要么一问到底,问得学生如云山雾罩;要么问得太难,让学生不知所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要么问得太容易,学生略加思考便可回答;甚至有的提问对象过于集中,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等。一句话,提问时抓不准提问的契机,有的放不开,有的收不拢。那么,在职专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提问的契机,做到放得开,收得拢,让课堂呈现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局面呢?首先,要善于在新奇处提问。在职专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显得尤为重要,“问”似看山不喜平,文章不喜平淡无奇,课堂提问也一样,不喜平淡无奇。而在新奇处巧设提问,问得好、问得妙的话,会让学思维迅速活跃起来,使学生快进入课堂情境之中,因此巧妙的课堂提问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次,要善于在意外处提问。职专语文教学中在意外处提出一个合适的提问,常常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正如叶澜老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职专语文课堂教学也不是理性上计划的事,而像是即席创作,是师生智慧火花的闪现与碰撞。因此,课堂教学中随时会发生意外,我们要把握好在意外处提问的技巧,这样,那些看似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通过我们睿智的提问,会出乎意外地带来价值的“生成”,点燃师生创新的火花。其他还有在粗浅处提问、在矛盾处提问、在错误处提问、在寻常处提问等等。事实上,在职专语文课堂提问中,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把握好提问的契机,放得开、收得拢,必将对语文教学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及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三、课堂提问要少而精,关注语文教学实效性
新课程理念提倡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因此造成了在很多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的“问”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甚至提问和答问代替了美读、美听和美析。这些“提问”使得教学过程看似热闹,实则华而不实。笔者认为,职专语文课堂提问设计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注重语文教学实效性的落实。首先,教师可在关键点上设置问题,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思维。其次,提问要少而精,一定不要过于频繁。有的教师认为,既然要坚持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就要多提问,让学生多思考一些问题。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试想,学生在一个连着一个问题的“轰炸”下,只能“不假思索”地应付老师的提问,使语文整堂课变成简单的“问与答”式的教学模式;一堂课时间有限,学生若被太多问题捆绑着,哪还能有多少时间来进行深入独立思考?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是显而易见的。
综上所述,职专语文老师应从职业中专语文教材的特点出发,根据职专生实际情况,提问要有针对性,要少而精,不图形式,不走过场,要讲究实效。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给学生同等的学习机会,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让他们觉得老师是爱他们的,让对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四、相互提问,架设起畅通交流的“对话”平台
所谓相互提问,即老师可以设计问题问学生,亦可学生设计问题问老师,还可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并在此基础上架设起畅通交流的“对话”平台。而所谓“对话”,不论是“师”,还是“生”都应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对话的首要条件是民主与平等,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职专语文教师应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要善于发现学生言语中的亮点,并及时给以鼓励引导,真诚地敞开自己的心扉,学会欣赏,学会悦纳。大家都知道,对语文教学而言,交流、交往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对话,是与教材的对话、生生间的对话,师生间的对话;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一起分享、反思。真理是一个无限的逼近过程,对语文教与学的认识,需要沟通,取长补短,达成共识,语文教学更需通过实践检验。因此,相互提问,架设师生间、生生间交流“对话”平台,在职专语文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波伊尔博士认为:一所学校对学生的最大影响并不在于教授了多少正式课程,而是在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多少变化。在平等、民主、亲切的课堂气氛中,一旦架设起畅通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就不再腼腆,而是敢于发表、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恢复学生活泼、喜欢交往的天性,大胆参与提问、讨论、辩论之中,对不同的见解据理力争,在良性的从众、模仿中学会了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和竞争,在师生、生生、全面、立体式的沟通交往中,同学之间达到了充分交流和了解,满足了交往需要,和谐了人际关系,锻炼了人际协调的能力,增强了对班集体的热爱和归属感。
总之,提问是学问,更是艺术,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成功的提问,能给学生带来快乐,激发起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课堂提问的艺术在职专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和提高。教师要善于随机而变,巧设提问,激发职专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成为学生乐学、善思的“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