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输血”更需“造血”
2012-04-20严碧华
□ 本刊记者 严碧华
扶贫“输血”更需“造血”
□ 本刊记者 严碧华
今年是扶贫开发纲要发布的第一年,全国“两会”上,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引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广泛讨论。
全国政协常委、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田岚:扶贫已到了啃硬骨头的时候
“扶贫攻坚,迫在眉睫。”3月1日,在接受《民生周刊》采访时,田岚如是说。在他看来,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要想跟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扶贫攻坚已到了要啃硬骨头的时候。
田岚介绍,自从国家将贫困标准提高到年人均收入2300元以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贫困人口从92.6万人增加到了150万人。此前,他曾多次参加全国政协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组织的实地调研并发现,在当地开发黄牛肉产业非常有前景。湘西黄牛肉是国家认可的,品质很高。政府、企业与农户走到一起,共同开发出产业扶贫模式,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可使农户增收。
“我们设想,在武陵山区养殖5万到6万头黄牛,那么,一户农户养殖3头黄牛就可以带动2万个家庭致富;如果一户养殖五六头,也可以带动1万户农户致富。”田岚介绍,当地贫穷的主要原因是人均占有生产资料不足。比如,他在一个村子里发现人均耕地不到半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很难适应市场。此外,“有的村寨里几乎看不到青壮年,我们有几十万劳动力外出打工。”虽然耕地少,但当地的山地多,天然草场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很好,水草丰茂,可以发展黄牛养殖业。
“政府提供小额贷款,大公司繁育种牛,将黄牛交给农民饲养,并负责防疫、饲料、技术指导等,农户只需将黄牛养殖到一定程度,由大公司回收。”田岚介绍,“我国的牛肉依赖进口,国内的优质牛肉不愁没有市场。”
“农户每饲养一头牛可以赚取2000元-3000元的纯利润,如果一个家庭饲养几头牛,就可以创造一笔不小的财富。”田岚说,“我们觉得,这一产业的最大特点是保护了当地的生态,不担心破坏植被。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扶贫和生态扶贫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正有:扶贫攻坚需注重软实力
“输血式扶贫在特困地区有必要,但更需要加强的是欲脱贫地区的造血功能。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的培育支柱产业。此外,特困地区如何培养人才也应该重点关注,软实力亦很关键。”3月3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吴正有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
为响应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先行先试,激发扶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把特困地区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推进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综合措施正在开展。
据介绍,湘西州人民政府把农民培训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十大民生工程项目之一,拟以湘西职院为依托,以政府统筹领导、扶贫部门牵头、各个部门协作为组织形式。“以农村富余劳力转移培训、农民工失岗后转岗培训、水库库区农民转行培训、乡村企业转型升级后员工转型培训、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农村孤儿关怀培训、农村优秀青年创业培训、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强化培训为培训方式。”
吴正有表示,湘西职院以创新培训模式、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推进扶贫攻坚为工作目标,创办扶贫攻坚系列培训先行示范基地。“为更好地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建议将该基地作为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攻坚系列培训先行示范基地。”
□ 编辑 郭 铁 □ 美编 庞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