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疑亦需理性

2012-04-20本刊编辑部

民生周刊 2012年30期
关键词:狄德罗笛卡尔先贤

质疑亦需理性

王石川媒体评论员

我们的公共生活似乎正在被质疑所劫持,被铺天盖地的问号所裹挟,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应该被置换为“我疑故我在”——

最近一段时间,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眼保健操被质疑,北大校长周其凤跪贺母寿被质疑;前不久,郑州中牟公车拍卖被怀疑是贱卖,深圳“5·26”交通事故的肇事者也被疑顶包;再往前追溯,“天使妈妈”被质疑,“免费午餐”被质疑;白血病患者鲁若晴被质疑,被快速提拔的焦三牛被质疑;北京“77元廉租房”被质疑,官员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也被质疑……

质疑的背后,也许是这样的场景:一名名坐在电脑前的网友,伸长脖子,瞪大眼睛,运键如飞,情绪翻滚。你,我,他,可能正是其中的一员。“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我们是质疑者,也可能是被质疑者,因为质疑者没有方向,他们最常用的逻辑是——凡事皆可疑,于无疑处生疑,于有疑处扩疑。

质疑有两种,一种是针对公权力的,一种是朝向公民私域的。对后者,应该能不疑就不疑,多疑不如少疑,疑不如不疑;而对前者,因为公权力安排着我们的生活,规制着我们的行动,对公权力的质疑其实是一种监督,有行政就必然有质疑,无论何种社会形态皆然。

这似乎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质疑时代。质疑是公民权利,不管质疑得有没有道理,公民的质疑权不应该被质疑。质疑兴起,是因为公民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勃兴,质疑声也越来越喧哗。这说明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说话的渠道多了,质疑的条件便捷了。

不过,质疑需要能力和水准,更需要职业精神。否则,质疑就容易流于聒噪。正如先贤狄德罗所言,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做学问、搞科研不能没有怀疑精神。对公共事件同样需要质疑意识。但是,敏锐发现问题本质所在的质疑才真正有力,有严格逻辑推理的质疑才能让质疑对象现形。正如笛卡尔所称,“得到确信的根据,把浮土和沙子挖掉”,才能“找出磐石和硬土”。

感谢质疑!没有网友质疑,“周老虎”不会被掀掉遮羞布,变成“纸老虎”,镇坪也许正享受着国家财政拨款,相关官员也许又升职了。没有质疑,深圳相关部门未必如此重视“5·26”交通事故,让真相在短时间内便水落石出。没有质疑,一些慈善组织仍会若无其事,高高在上,不思改革,暗箱操作……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71.8%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习惯性质疑者,41.1%的人坦言自己就有“习惯性质疑症”。如果公权力更规矩一点,如果信息更透明一些,如果公平正义得到坚实捍卫,如果弄虚作假都遭到零容忍,社会互信程度可能会更高一些,质疑自然就会少一些。

质疑需要能力和水准,更需要职业精神。否则,质疑就容易流于聒噪。正如先贤狄德罗所言,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

猜你喜欢

狄德罗笛卡尔先贤
与先贤共度午后
隔桌对谈
原创性的艺术史研究如何可能?
——《专注性与剧场性:狄德罗时代的绘画与观众》评介
狄德罗的睡袍
慷慨宗祠祭先贤
笛卡尔乘积图的圈点连通度
尊师重教的古代先贤们
从广义笛卡尔积解关系代数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