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黑诊所”圈套
2012-04-19陈萌
远离“黑诊所”圈套
近日,皖豫交界地区发生的丙肝人群聚集感染疫情引人关注。安徽省卫生厅发布信息称,经初步调查,此次疫情中发现的丙肝阳性者均在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一个体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疫情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的。
看病难留下的“后遗症”
在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区、建筑工地周边、农村,地方政府开办的医疗机构数量少、收费高,群众医疗与公共卫生需求得不到满足。黑诊所费用低廉、服务方式灵活、允许赊欠,甚至让患者用白菜抵药费,且在民工晚上下班后开业,因此在收入低的流动人口中有扎实的市场。
由于医疗设备简陋,医生也没有相关从业资质,在“黑诊所”就医,很容易造成误诊误治,一旦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处理,又缺少必备的急救药品,往往会延误抢救时间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此外,就医环境差,消毒设施简陋,甚至无消毒设施,导致诊治过程中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传染疾病。
警惕黑诊所六大特点
“广告”铺天盖地:“黑诊所”几乎无一例外地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大造声势;或在街头乱贴、乱拉横幅;或到街头巷尾进行所谓的“义诊”,“义诊”之后诱迫患者购买高价药,以及特别“关照”中老年朋友。
“专攻”疑难病症:虽然医学科学发展很快,但在现阶段还有许多疑难病症如癌症、乙肝、性病、皮肤病、男科病、妇科病、不孕不育、精神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还未有较好的治疗方法,甚至根本无法根治。这些病把患者折磨得死去活来,痛苦万分。而“黑诊所”则抓住患者求医心切的心理,以擅长治疗上述疑难病症来招揽病人,美其名曰为“特色医疗”,并大做广告夸大疗效,以诱骗患者前去就诊。
“技高”包医百病:“黑诊所”的门口都挂着一块或几块招牌,上面罗列着“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男性病专科、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科……”等诊疗科目。但这些“诊所”的“所容所貌”却比较简陋,场地也多是“诊室、药房、治疗室”三合一,医生“兼任”药师和护士工作,其目的是减少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等成本。
“擅长”隐私疾病:时下患有性传播疾病、意外怀孕或未婚先孕的人越来越多,这些患者生怕遇上熟人,往往不愿意到正规医院就诊,而去光顾这些大都设在城建结合部或小街巷尾僻静冷清处的“黑诊所”。而“黑诊所”正是看中了这点,大办所谓的“性病专科”和“人工流产”专科等,或在已有的“黑诊所”中增设这些科目,骗取患者钱财。
“低价”优惠患者:有的“黑诊所”条件简陋,房租低廉,而且大都使用假冒伪劣药品,硬件投入也很少,一般仅仅有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和手电筒等最基本设备,故医疗价格十分低廉,看一次病一般只收几元、十几元或几十元,所以颇受农民、乡镇居民和外来打工者等低收入者欢迎。
“问诊”随机应变:“专家”,一见患者前来就诊,往往先问患者患的是什么病,然后根据患者的“自我诊断”,为患者开出高价药方。与此同时,这些“全科医生”或“专家”还善于察颜观色,根据患者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来判断他们带了多少钱来,判断他们文化程度、职业、工资收入以及是否容易受骗上当等,从而为是做“一锤子买卖”还是做“可持续发展”的“生意”而做出判断,直到榨干患者的血汗钱为止。
除此之外,“黑诊所”还惯于把无病说成有病、把小病说成大病、随意编造化验数据、以廉价药代替贵重药、让医托假冒病人或病人家属“现身说法”,把患者哄骗到“黑诊所”就诊。如果遇到上述情况,患者切忌乱投医,而应当尽量找正规医院多做咨询,防止落入黑诊所圈套。
(陈萌综合整理)
□ 编辑 陈 萌 □ 美编 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