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明节随想

2012-04-19朱世林

民生周刊 2012年14期
关键词:慈孝流芳舜帝

□ 朱世林

清明节随想

□ 朱世林

今年的清明节就要到了,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总不免在这个时段特别容易追忆往事——常常会想起已故前辈在童年印记中存留下来的印象;也会忆起父辈们不厌其烦地诉说着祖辈们陈年过往的故事,不论是哪个姓氏,往往都会有属于本宗族一脉相承的发展序列,似是便于溯本求源,在很多人看来,“祖德流芳”成为中国百家姓祭祀神台上共同的传统文化交集,演绎着中华民族“勤劳、宽厚、德孝、明理、兴家、立业、旺族”的不老传承。

或许是因为与时俱进的原因,祭奠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有亲临其境祭奠、网(络)祭奠、遥(拜)祭奠、代(位)祭奠等形式出现。

舜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史记·五帝本纪》: 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今湖南宁远县九嶷山);又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尚书》云:“德自舜明“。由此看来,舜帝是我国道德文化的奠基人和实践者。相传自夏朝开始,湖南宁远九嶷山就作为祭祖(舜)朝圣之所,历代香火不绝。大禹、秦始皇、汉武帝望九嶷而祭舜。

后常有朝廷命官和地方官员来此祭祖谒陵,代代相袭,如:唐玄宗李隆基遣官张九龄赴九嶷祭舜,南朝宋武帝刘裕遗官颜延之赴九嶷祭舜,并留有祭文。

明洪武四年(1371),太祖朱元璋新制御祭文,遗翰林院编修雷燧到九嶷祭舜。此后,如遇国家大典、大事,朝廷遣官祭舜,渐成定制。明代御祭12次。县令代朝迁致祭为每年二祭,时间为农历二、八月上甲日。

清承明制。荣锡勋《南岳形胜考》:“历代帝王遣使致祭南岳,必分诣炎陵舜陵”。据不完全统计,清代御祭43次。其中著名书书法家何绍基所书的正楷谕祭文碑刻为碑苑珍品。

我们祭奠祖先,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形式上的单纯的祭奠,应该提升其内涵,并同步祭奠一种属于中华民族所刻骨铭心“道德文化与慈孝文化”的本体;我们必须返本开新,“以德化民、以和为贵、以仁睦邻、以礼相聚、以义博长、以善谋事、以孝治家、积德生辉、德福此地、德富民众”,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厚德慈孝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去抚慰和疗伤那些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的现象;让“厚德与慈孝”成为我们共同的祭奠与坚守主题,弘扬德孝文化,并引导其发扬光大、回归本源。这样,或许才真正对得起自家神台上那句“祖德流芳”。

德孝文化润泽着九嶷山下这片广袤的土地。自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正是因为这里天性朴实的子孙后代传承了舜帝“只为苍生不为身”的德孝衣钵,在偏远的湘南山区自古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孕育出唐代湖广第一状元李郃和宋代特科状元乐雷发,还有84位进士。或许是德与孝根深蒂固吧, 在这里,还有一位叫欧阳名友的普通农民,他热心赡养9位五保老人43年如一日,特别是不怕苦不怕累地照顾两位瘫痪五保老人,受到了当地人的称赞,是全国道德模范。

清明,祭奠,是一种追忆、缅怀与念想,更是一种“祖德流芳”的传承与继往开来、返本开新的责任!

征稿启事

“悦读”为本刊常年开设的副刊类栏目,倡导“轻松的语言,愉快地阅读”。本栏目力图用笔者眼光去发现现实生活,在纵深思考我们自身命运的同时,以真情的笔触,真诚地描绘当今斑斓多彩的社会生活,张扬时代的人文关怀。本栏目作品文体可以为小小说、小品文、故事、生活随笔、札记等。

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本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公开征稿。具体要求如下:

1.话题较“新”,能给读者讲述新故事,分享新体验,开拓新视野,要求在文章的选材、语言、结构、写法等方面下工夫,写出新意。

2.主题积极健康,视野开阔,内容丰满,文风朴实,语言精练,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谢绝任何脱离现实、远离生活、没有生命力的华丽文字;谢绝无病呻吟、与大众生活隔膜的游戏文字。

4.每篇稿件1000字左右为宜。谢绝一稿多投。

5.投稿时务必注明真实姓名、电话、身份证号、详细通讯地址、邮箱等。稿件一经刊登,我们将及时邮寄稿费及样刊。

投稿邮箱:jingxinhappy2006@163.com

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9号楼104室《民生周刊》“悦读”栏目(收)

邮 编:100733

电 话:010—65363342

□ 编辑 王季璐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慈孝流芳舜帝
名人
慈风孝行中走出“江北经验”
燕赵古贤
慈风孝行中走出“江北经验”
天下为家
灞水流芳
映像畜牧业
援非医疗队:“流芳布天涯”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