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012-04-18齐明胡珂江西中医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南昌330006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脾胃

★ 齐明 胡珂 (.江西中医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330006;2.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南昌33000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其病理生理学基础是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1]。从现有西医治疗IBS方法看,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可以完全有效地治疗各种类型的IBS[2],只能对症治疗,局限于解除症状,还易反复发作。因此寻找疗效高的新方法成为IBS治疗的关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学者运用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临床实践辩证施治,已凸显出其明显的优势和发展前景。现就近几年取得的成果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肠易激综合征”的记载,但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相当于“腹痛”“泄泻”“便秘”的范畴。王垂杰[3]认为脾虚湿盛是 IBS发病之本,肝失疏泄是发病之标,肝郁脾虚是总病机。戴红等[4]认为脾肾两虚为IBS最常见病因。陈一 斌[5]认为,脾胃虚弱,复因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乘

脾,运化失常,湿从内生,气滞不行,日久化热,传化失常,发生泄泻。彭志允等[6]认为情志不舒易伤肝,思虑过度则损脾,伤肝则气机不畅,伤脾可致运化不及,若肝脾同病则糟粕内蕴,留而不去则发病。刘万里[7]认为,“脾胃为本升降相宜”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二者同居州,为气机升降出入之要枢,而该病虽为肠道之病,但其本应责之脾胃,脾气虚为该病关键,更应以脾胃为根本。

2 治疗方法

2.1 辩证论治 岳妍等[8]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提出清心健脾法,清心即佐金、佐金即平肝、平肝即醒脾,用佐金丸化裁,将黄连、吴茱萸由6:1改为3:4再配以蒺藜、佩兰、茯苓等。治疗30例,总有效率86.7%。赵爱莲[9]把 IBS分为6型,(1)脾胃虚弱型:用参苓白术散加减;(2)肝旺乘脾型: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3)湿浊困脾型:用胃苓汤、二陈汤加减;(4)脾肾阳虚型:用附子理中汤、四神丸加减;(5)寒热夹杂型:用乌梅丸加减;(6)阴虚肠燥型:用增液汤合五仁丸加减。治疗172例,治愈142例,好转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6.8%。周军丽[10]等把IBS分为4型:(1)肝气郁结型:用柴胡疏肝散或调气散加减;(2)脾胃虚寒型:用参苓白术散加减;(3)肠道湿热型:用葛根芩连汤加减;(4)肾阳虚衰型:用四神丸加味。治疗112例,治愈75例,显效20例,有效 l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4%。陈锦辉等[11]辨证分为4型:(1)肝旺乘脾型:治以抑肝扶脾,方用痛泻要方;(2)脾胃虚弱型:治以健脾益气,方用参苓白术散加陈皮、苍术;(3)肠道津亏型:治以增液通便,理气宽肠,方用芍药甘草汤和增液汤加减;(4)混合型:以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常用痛泻要方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74例,总有效率100%。

2.2 专方治疗 张晓雪[12]采用升阳除湿汤治疗腹泻型IBS患者123例,其中显效102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7%。胡奇志[13]用柴胡疏肝散治疗IBS患者76例,其中显效54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7%。温庆华等[14]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IBS患者86例,治疗组用加味半夏泻心汤,对照组口服得舒特(匹维溴胺)、谷维素、复合维生素B,两组均以20 d为一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其中治疗组治愈46例,有效3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8%;对照组相应为治愈26例,有效20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60.5%。王立春等[15]运用安中汤(柴胡、生白药、炒白术、佛手片、茯苓、淮山药、莲肉、川朴花、马齿苋、合欢皮、夜交藤)治疗IBS患者120例,与对照组(口服思密达、谷维素治疗)30例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针灸治疗 张云波等[16]用隔姜灸神阙穴治疗腹泻型IBS,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给予谷参肠安,或加思密达,或加培菲康疗程为2周,总有效率为76.67%。石志敏[17]刮针灸治疗腹泻型IBS取穴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配合神阙隔姜灸,10d为1个疗程,两疗程后总有效率98%,治愈率58%。刘立平[18]以中脘、内关、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为主穴,配穴便秘者加支沟、大肠俞,全身神经症状者加安眠、神门,针刺相关穴位后用艾条回旋灸法在中脘、天枢、足三里穴施灸,治疗IBS患者43例,治愈29例,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67.4%,总有效率为97.7%。

2.4 其他疗法 关俭等[19]采用加味痛泻要方保留灌肠治疗IBS患者80例,治疗组主要采用加味痛泻要方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得舒特口服,治疗组显效率67.5%,对照组 42.5%。戴伯华[20]采用用中药醒脾散穴位敷贴治疗腹泻型和混合型IBS患者3l例,取散剂30 g,温水调成糊状,外敷于脐部,以神阙穴为中心,约10 cm×10 cm大小,同时TDP照射30 min,2次/d,10 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 d,治愈21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10%。

[1]宁丽,叶柏.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08,36(6):449-452.

[2]Mertz HR.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N Engl J Med,2003,349:2136.

[3]包艳莉,王垂杰.王垂杰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26.

[4]戴红,李晶,赵菊琴.肠舒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J].山西中医,2008,24(8):12.

[5]陈一斌.理肠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1):68.

[6]彭志允,陈利国.从肝脾论治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J].四川中医,2007,25(5):23 -24.).

[7]刘万里.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行肠易激综合征62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9,41(8):35).

[8]岳妍.清心醒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J].中医杂志,2010.51(1):56 -57.

[9]赵爱莲.辨证分型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72例[J].江西中医药,2006,37(5):28 -29.

[10]周军丽,张颖.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05,21(2):16 -17.

[11]陈锦辉,陈植荣.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74例[J].新中医,2003,35(12):53 -54.

[12]张晓雪.升阳除湿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23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59.

[13]胡奇志.柴胡疏肝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7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2):725.

[14]温庆华,袁泉英.加昧半夏泻心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6例[J].中 医药,2009,40(320):33.

[15]王立春,姚雪芬,周亨德,等.安中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5):328.

[16]张云波,颜春艳,谢胜.神阙穴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J].江西中医药,2007,38(296):69 -70.

[17]石志敏.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8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5(7):320.

[18]刘立平.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3例[J].临床荟萃,2004,19(15):883.

[19]关俭,黄斌.加味痛泻要方保留灌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6):1324-1326.

[20]戴伯华.中药醒脾散敷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l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7,16(4):37.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脾胃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周素芳运用参苓固肠颗粒治疗泄泻经验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参苓灌洗液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