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得斯人术,付之经国手:读王安石赠医生陈景初诗三首*

2012-04-18徐春娟陈荣袁名华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临川抚州医术

★ 徐春娟 陈荣 袁名华

(1.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抚州344000;2.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南昌330077;3.江西省宁都县田头卫生所 宁都342826)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鲜为人知的是,他和中医学也有不解之缘[1]。王安石本身是一名中医爱好者,并且理论造诣还颇深。他在《答曾子固书》一文中写道:“诸子百家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难经》、《素问》、本草都是中医的经典和重要著作,只有高层次的医师才能读通读懂。王安石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称为北宋革新诗派中最优秀的诗人。梁启超先生说:“荆公之诗,实导江西派之先河,而开有宋一代之风气,在中国文学史上,其绩尤伟且大,是又不可不尸祝也。”[2]诗以载道,王安石主张:“且所谓文者,务有补于世而已矣。”[3]所以王安石的诗文情并茂,影响深远。王荆公诗现存1531首,涉及内容很广,但其中有三首是专为当代中医师陈景初的赠作,读过之后,令人很有亲切清新之感。

医生陈景初名不见经传,其事迹史书乏载。但据清人顾栋高《王荆国文公年谱》:“英宗治平元年甲辰,公年四十六岁。公在金陵守制,举家贫病。陈景初馈药石,公有诗谢之,见集中。陈善医。”[4]另据南宋江西著名医家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载:“元丰中,淮南陈景初,名医也。”“元丰末,王荆公居金陵,举家病,以诗赠景初曰‘举族贫兼病病,烦君药石功。到家和所寄,一一问征鸿。’”[5]此与《临川先生文集》第二十六卷五言绝句所载《送陈景初》文字略有不同。《文集》为:“举族贫兼病病,烦君药石功。长安何日到,一一问归鸿。”[6](并且附题释“送陈景初金陵持服久族贫病烦君药石之功”[6]显然,此为王安石对陈景初医药帮助的发自肺腑的感谢之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施恩者陈医生的感激心情,寄托了对其的深情挂念。

另一首见《临川先生文集》第三十三卷七言绝句《送陈景初》。题下附注“陈善医”三字。诗云:“惨淡淮山水墨秋,行人不饮奈离愁。药囊直入长安市,谁识柴车载伯休。”[7]诗中王安石借用汉代韩康(伯休)典故,比拟陈景初医德医风。《后汉书·逸民列传》载:“韩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

霸陵人。家世著姓。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从康买药,康守价不移。女子怒曰:‘公似韩伯休哪?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乃入霸陵山中。”[8]诗人借以说明陈景初像韩康那样,隐于市,悬壶济世,且货真价实,

是令人钦佩的好医生。王安石一向推崇民间医生医德医术,这在他早年散文《抚州招仙观记》也已有记述[9]。招仙观是安仁城外的一所道观。安仁即现之余江县,因道士全自明而振兴。全自明振兴招仙观,并不是凭他的宗教成就,而是“道士全自明以医游其邑,邑之疾病者赖以治,而皆忧其去”。当时全自明道士的医术在当地很有影响。全道士凭医术带来了道观的兴旺,“因医兴观”,也算是当时抚州一道靓丽的风景。王安石王安石也为家乡的德艺双馨的医生感到自豪:“予为之书,其亦可以无愧焉。故为之书。”所以,王安石用此专篇盛情歌颂德艺双馨的好医生的医药春秋,是顺理成章之事。

第三首较长,共28句,见于《临川先生文集》第六卷古诗[10]。诗的开头四句:“吾尝奇华佗,肠胃真割剖。神膏既傅之,顷刻活残朽。”是记述三国神医华佗用麻沸散外科割剖治病活人的传说故事。接下四句:“昔闻今则信,绝伎世尝有。堂堂颍川士,察脉极渊薮。”是说眼见为实,当代陈景初也医术超群,学有渊源,是华佗再现。再接下四句:“珍丸起病瘠,鱠虫随泄呕。挛足四五年,下针使之走。”记述陈景初用珍奇药丸治寄生虫病和针灸治多年瘫痪病人的神奇疗效。“一言傥不合,万金莫可诱。”话锋一转,此两句转而描写陈景初为人正直耿介,不会受金钱诱惑的人品高贵。接下“又复能赋诗,往往吹琼玖。卷纸夸速成,语怪若神授”四句写陈景初不仅医术高明,还多才多艺,具有赋诗天才,怪若神授。接着“名声动京洛,踪迹晦莨莠”两句写陈医生名震京城开封和洛阳,并且在民间和百姓能打成一片。下四句“相逢但长啸,遇饮辄掩口。独醒竟何如,无乃寡俗偶。”写陈景初平易近人,德高望重,又无饮酒嗜好,大有“众人皆醉,而吾独醒”的古人风范。全诗最后四句:“顾非避世翁,疑是壁中叟。安得斯人术,付之经国手?”把陈景初喻为隐于人间,能穿石壁的神仙。最后发出感叹:怎么能得到陈景初高超的技术,传授给那些变法思想的官员,用来经国济民、管理国家呢?在此,安石把全诗推向高潮。“安得斯人术,付之经国手”是画龙点睛之笔,表达了政治家兼诗人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总之,全诗不仅总括了陈医生的医德医技,而且褒扬了他的高贵人品,并且上升到以医寓政高度,大声呼唤人才涌现。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给陈景初医生赠诗三首,自然清新,朴实感人,别有一番风景,可以说又一次了体现出伟人王安石的医药情结。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时期著名的的政治改革家、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又是文学史上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中外闻名的“熙宁变法”还有力地推动了北宋医药事业的发展[11]。其一,通过市易法,王安石实行医药政府经营,官药制度使药学事业得到有力促进;其二,施行三舍法和兴办医学专科学校,使医药教育得到大力推进;其三,实行医教分离,加强了医政管理:王安石变法对中医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王安石给名医陈景初的诗中,表现出其崇尚医德,与医药界交往密切,有深厚情谊。此赠诗三首,系退隐后的王安石的肺腑感言,情意深切,耐人寻味,寓意深远,启迪心扉,现代中医药工作者很值得一读。

[1]徐春娟,陈荣.王安石的医学情怀[J].中医药文化,2008(4):27-28.

[2]梁启超.梁启超评王安石[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8.281.

[3]王安石.上人书[A].《临川先生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811.

[4]顾栋高.王荆国文公年谱[A].王安石年谱三种[M].北京:中华书局,1994.62.

[5]陈自明.妇人良方校注补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33-434.

[6]王安石.赠陈君景初[A].临川先生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302.

[7]王安石.送陈景初[A].见《临川先生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364.

[8]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2770-2771.

[9]陈荣,徐春娟,芦琴.从《抚州招仙观记》谈王安石对医德医术的推崇[J].江西中医药,2009,(10):5-6.

[10]王安石.赠陈君景初[A]见《临川先生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 年版,126-127.

[11]徐春娟,陈荣,邓棋卫,等.试论王安石变法对中医药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137-139.

猜你喜欢

临川抚州医术
Task 10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论医术与医德的“轻重”
文化
临川四梦(乡音版)
2017年江西省艺术创作会议在抚州召开
VSC-HVDC的不平衡控制研究
临川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