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家族医学三元学说及毒气致病理论探讨*

2012-04-18龙奉玺唐东昕贵阳中医学院贵阳550002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西医结合科北京0042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毒气土家学说

★ 龙奉玺 唐东昕,2** (.贵阳中医学院 贵阳550002;2.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西医结合科 北京0042)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是十个最多人口的少数民族之一。土家先民在长期生息繁衍中,在与大自然斗争中逐渐积累了防病治病的经验。由于土家族仅有语言而地文字,从“口传医药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基本理论知识的“文传医药知识”,即土家族医药学。其基本特点在于,有基本医学基础理论,有独特的医疗方法,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及特殊的应用方法。土家族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土家族医药的三元学说及毒气致病理论讨论如下。

1 三元学说与中医气、血、精

三元学说是土家族的医学理论基本框架。从解剖学角度将人体分为上、中、下元三大部位,上元即头、上肢;中元为胸、腹;下元为下肢。从脏器上划分,脑、心、肺居上为上元;肚(胃)、肠、肝、脾居中为中元;肾、膀胱、生殖器居下为下元。从功能上,心神居上为上元;气、血、精居中为中元;水居下为下元。三元学说与体内物质基础气、血、精为土家族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气、血、精是人类赖生命活动的物质,这些物质均由内脏所产生,人体各种生命现象均受内脏所支配。人体的精微物质——气、血、精经三元脏器往复灌注于肌体,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1]。精、气、血,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相互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关系。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的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是古人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各种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气构成的,世界上的各种变化是气的作用。古代医家将气引用于医学,用气来解释人的生命现象。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体也是由天地之气构成的。由于气的不断运动,而表现出生命活动中的各种生理功能。在中医学中,用气来解释人体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医门法律·大气论》:曰“气聚则形存,气散而形亡”。

土家医认为,疾病产生的原因虽多,但由病气作用人体所致为其主因。人体三元、十窍、肢节不停地运动,无时不在产生废气,废气不断地经肺从口鼻、或肛窍、汗窍等排出。如果排泄失常,蓄结于内,便产生病气。如废气积于肺,便出现咳喘,积于肚肠便出现腹胀、纳呆等。这与中医学认识完全一致,《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气,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具有营养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又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血液在脉管内运行全身,对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起着濡养作用,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血液充足,濡养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肌肉壮实,皮肤致密,毛发润泽,感觉灵敏,运动自如。《难经·二十二难》曰:“血主濡之”《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肝受血则能视,足受血则能步,掌受血则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土家医将血分为三种,红血、青血和污血。红血是由谷气、清气和血水组成,具有营养机体的作用。青血是被机体消耗了部分谷气和清后而运行于青筋的血液。污血是含废气或杂有瘟气的血液。血的病理主要包括血亏、血瘀和出血三种情况引起的一系列变化。血亏和出血两种病理变化与中医的血亏、出血认识一致。但关于血瘀有一定的区别。土家医认为血瘀是指由多种原因,致血液在筋中流行不畅或从脉道溢于体内所引起的病理表现。而中医的血瘀是指血液的循行迟缓,流行不畅,甚则血液停滞的病理表现。两种认识的关键区别在于,对于血液溢于筋脉之外而停滞于体内的状态,土家医认为是血瘀,而中医认为是出血。说明两种医学认识既有相似,也有差别。

精,有精华、精微之意,系指精微物质。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中医学中的精,因其来源、分布及作用的不同,而有多种名称及含义。主要有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是生命的本原;生殖之精,藏于肾中,源于肾精,是先天之精在后天之精的资助下化生而成,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男女生殖之精结合,构成胚胎,以繁衍后代;水谷之精,也称后天之精,是人出生之后,由脾胃等脏腑吸收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脏腑之精,是分藏于五脏六腑之中的精,称为脏腑之精。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既要先天之精气的激发推动,更需后天之精气的充养。故脏腑之精中,既含有先天之精,又有后天之精。脏腑之精具有维持五脏六腑功能活动的作用。

总的来讲,土家族医药三元学说与中医的气、血、精理论完全基本一致。三元,是人体组织结构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生命物质——气、血、精由三元脏器所产生;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均受三元的内脏支配;人体的气血,经天、地、至于水循行而灌注于四肢肌肉全身,以维持正常人体的生命活动。

2 毒气致病学说

毒气是土家医学中最主要的病因,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子。土家医药认为:“毒气致病,内而脏腑,外而肌皮,证候各异,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变化多端,又因侵入机体毒邪量的不同,病情又有轻重之别”[2]其实毒气是多种多样的,它存在于各种物质之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如果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毒气难以侵入人体;反之,一旦人体各种平衡被破坏,各种毒气乘机之入,从而产生各种疾病。土家医学说是的毒气分为六种:水毒、湿毒、寒毒、火毒、热毒和风毒[3]。这与中医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致病学说相似。

水毒:土家医中的水毒为病,转动不灵,脉沉细或濡弱。纳差,畏寒肢冷,全身浮肿,小便清长或少尿,胸腹满闷,呕恶倦怠乏力等症状。皆具中医寒邪、湿邪致的特点。

湿毒:与中医湿邪致病相似,头身困重,四肢酸楚,大便溏泄或下痢脓血,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疮疡、湿疹,脓水秽浊等。

寒毒:与中医寒邪致病相似,恶寒,发热,脘腹冷痛,形寒肢冷,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或关节冷痛,四肢拘急,屈伸不利,四肢不温等症状。

火毒:与中医火邪致病相似,高热,恶热,汗出,尿赤、神昏、谵语,狂燥不安,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或各种出血症状。

热毒:类似中医学中的暑邪、燥邪致病。高热、烦渴、多汗、口干唇燥、鼻咽干燥、干咳或痰粘难咯,甚则喘息胸痛症。

风毒:土家医风毒最为活跃,与中医风邪致病相似,出现头面或全身浮肿,小便不利,发热恶风、头痛、鼻塞、咽痒、恶风、汗出等症状,或者角弓反张、口眼喎斜等症。

其实无论是土家医学中是毒气致病学说,还是中医学的外感六淫致病理论,两者称谓不同,实际在说明同样的道理。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由于各种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的特点不同,侵犯人体后所表现出的症状和体征也各不相同,因此,根据疾病反映出来的临床表现,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推求病因,再依据病因确定治疗方法,随因施治,这才是医学的关键所在。

土家医学是土家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是祖国医药学重要组成部分。土家医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独具特色的医药体系,在历史长河中为土家族的繁衍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仍为广大群众接受,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深入挖掘和进一步探讨。

[1]田华咏.试论土家族医药学术特点[J].中医药通报,2003(4):110.

[2]彭芳胜.土家医毒 气病病机及证治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3.9(1):1.

[3]符开春.试论土家医毒气学说[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2(2):3.

猜你喜欢

毒气土家学说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惊魂毒气战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毒气、侦探和笔记
走开!毒气君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毒气
土家摔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