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如何在管理中体现出人文关怀

2012-04-17周叔炜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后勤工作高校后勤后勤

周叔炜

摘要:高校后勤管理是管理的一个特殊类型,它决定着高校后勤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学校师生对后勤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后勤本身也需要不断调整,使自己的服务管理水平达到科学化、专业化以及人性化的要求。在当今高校改革的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引入“人文关怀”这一理念,这不仅可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校园氛围,而且对于学校自身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人文关怀人员素质制度建设后勤设施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就教育机构而言,这也是对高校后勤工作的一个要求。众所周知,高校后勤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能。近几年来由于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后勤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所谓人文关怀,顾名思义就是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就是对人要关心、爱护和理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种危化和文明的诉求,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态度和价值目标。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培养,其基本内涵是强调人的主动性。而高校后勤管理中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主要是以学校老师和学生为本,不仅限于他们对金钱物质等浅层次的需要,还应满足师生追求自身完善和全面发展的需求,让他们有归属感、成就感、自豪感。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如何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后勤工作人员应当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意识

后勤服务是一项非常繁琐又比较辛苦的工作,高校后勤工作不但是学校这一单位的“门面”,同时也是学校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做好后勤服务与后勤保障工作,是后勤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就整个社会而言,从职能分工来看,后勤服务工作是每个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每个单位的各项工作,其实质是为单位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因此,后勤部门在哪个行业的地位都显得尤其重要。

高校后勤部门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具有高文化水平的老师和学生,服务的环境是具有浓厚后勤文化氛围的校园。对于高校而言,后勤服务的效果是推动学校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发展。这些特点就要求高校后勤工作人员本身要具备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要让学校后勤工作做得好,其关键是后勤工作人员必须致力于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把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质的后勤服务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促进师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切实解决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努力创造有利于学校教育体制高效运转的氛围。后勤工作人员只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后勤工作才有亲和力,被服务的师生才会有归属感、幸福感,从而广大师生在日常生活中才会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校组织的活动中。

建立一支良好的后勤人员队伍,不断提高现有人员素质以适应高校后勤工作的需要十分重要。强化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使他们增强服务观念,明确服务宗旨,这是搞好后勤工作的根本。

如何让后勤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树立起以人文本的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作为后勤部门的领导应身体力行。后勤领导是后勤工作中的权力中心,自己的言行对职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后勤领导不但各项工作要求亲自抓,而且还要以身作则,当好排头兵。其次是整个部门人员要注重搞好舆论宣传,培养后勤精神就是要造成一种浓厚的舆论环境氛围。做好宣传工作,使后勤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学校里的各类活动。如“妇女节”到了,后勤部门要及时把学校组织女教职工的相关活动传达到每个后勤工作人员,使后勤工作人员在做好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最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一件复杂而繁琐的工作,后勤管理工作者应当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科学的服务理念,用真心真情去做这些具体而繁琐的工作。

二、后勤工作应加强制度建设

温家宝总理2004年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在接见参加全国机关后勤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的代表时说:“机关事务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机关事务工作的同志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管理保障和服务能力”。温总理同时对后勤工作的职能作了三点归纳,即“管理、保障、服务”。管理职能是提高单位后勤工作效率的根本所在,保障职能是做好单位后勤工作的基础,服务职能是做好后勤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做好这三者关系的协调工作正是后勤工作人员必须时刻牢记的。

规章制度的实质是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行使后勤保障权力和承担保障义务,使各项后勤工作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同时,规章制度也属于硬件措施,而制度制约的主体是人。制度建设对规范后勤管理十分重要的。制度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它告诉人们做什么,具体怎么做。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不仅要建立规章制度,还要完善规章制度,更要落实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各项制度,制度才有效力,管理才有效果。否则,制度只是一纸空文。形成规范、和谐的后勤管理模式,才能为广大师生营造一种好的工作学习氛围,为构造和谐校园提供保障。

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后勤管理需要加强制度的建立,这就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才会取得较大的实效。此外,制度建立之后一定要狠抓落实,将制度贯穿到底。每个学期都是一个新环境,要让广大师生要适应这个新的环境,需要后勤人员经常深入实际,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热情为师生员工办实事,主动了解老师的心声,听取老师的意见,力争把工作落到实处,及时为师生排忧解。通俗而言,就是后勤管理工作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要用服务的理念来规范,要用及时的行动来实现。要想在前头,做在前头,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社会经济在以一种较快的速度发展,管理的质量和效益要适应这种速度,就得及时地对管理模式进行变革。高校后勤管理也同样需要这样的变革。因此,高校后勤工作也应当追寻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坚持创新,伴着校园的成长而发展。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才能把后勤管理工作从旧的经济体制转变到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来,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际要求。

三、后勤工作应当讲求经济效益,注重完善后勤设施

学校需要一定的经费和必要的物质条件,教育经费充裕,办学条件才能得到改善,才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因而后勤部门必须管好钱、财、物,讲求经济效益。在财务物资管理上,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合理使用资金,节约使用物资。这也是对后勤工作人员的考验,面临这种状况,后勤工作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后勤服务设施是搞好后勤工作,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坚强后盾和物质基础。高校后勤服务设施不但涵盖教学楼、宿舍楼的管理维修,供水、供电、供暖和电话、网线的维修管理,包括学校教师的车辆的停放、管理,校园环境卫生的清洁、绿化、美化等与单位干部职工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因而,在后勤设施建设中,首先要注重以学校师生为本,要求在学校建设中优先选用节能减排设备,及时淘汰落后设施,增加绿化美化面积,配套公用设施和活动中心等等。为广大师生提供安全有效、干净舒适、管理有序、服务到位的后勤服务设施体系。在基建维修管理上,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无论是大工程还是一个门窗桌椅的维修,都要对管理人员落实责任制,严格把好质量关;在生活管理上,坚持方便师生,满足需要的方针,努力办好食堂,改善师生住宿条件;在校容校貌管理上,发动师生自己动手,努力建设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

猜你喜欢

后勤工作高校后勤后勤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浅谈国有企业后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精细管理后勤工作
《当代中国军队的后勤工作》一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