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云港市沿海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2012-04-14朱丽向刘秀梅

水利技术监督 2012年2期
关键词:徐圩连云港市防洪

朱丽向 刘秀梅

(江苏省连云港市水利规划办公室,江苏连云港 222004)

国家发展战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施两年以来,江苏沿海区位优势逐步显化,为本区域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水利作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连云港市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水利特点,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 概 况

连云港市地处江苏省东北部,东西长 129km,南北宽约132km,土地总面积7499.9km2。现辖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县和新浦、海州、连云三区以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全市总人口497.73万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50.8亿元,人均(GDP)23121元,财政总收入为352.58亿元。

连云港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00.9mm,地表水资源量19.1亿m3,但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仅有10亿m3。境内河海相连,水系众多,河网稠密,有河流 120余条,其中干支河道有50多条,有近20条河流为直接入海河流。河流的地域组成,既有流域性河流、也有区域性河流,还有河网水系。全市共有146座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达 12.5亿 m3。多年平均引江淮水量为8.61亿m3,占总供水量的42.4%。全市防洪标准基本达到10~20年一遇。

2 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 60年的水利建设,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连云港市已初步建成了防洪除涝和防风暴潮体系及水资源配置体系,正在起步建设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体系。由于连云港市地处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的最下游,不但是著名的“洪水走廊”,而且也是江苏省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之一,区域防洪、用水安全受上游制约。因此,水利发展现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区域河道治理滞后

相对流域治理而言,区域河道治理刚刚起步,城市防洪标准仅为20年一遇,部分县城还处于不设防状态,新辟开发区的防洪排涝体系尚在构建之中。

2.2 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

连云港市处于江淮水供应的末端,本地水资源量严重不足,主要依靠外调水源供给。在江淮水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遇特殊旱情,水源保障供给能力显得薄弱。

随着港城、港区的开发建设,水资源供给矛盾更加突出。据研究预测,在一般干旱年(P=75%)情况下,2012年全市总需水量约为36.16亿m3,缺口0.5亿m3,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2.3 水环境恶化、供水安全度不高

“十五”末连云港市水功能区达标率为 31%,而“十一五”末仅为 21.8%,上游过境污水、本地面源点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污染防治任务加重。部分河流污染严峻,主要是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氨氮超标突出,全市地表水环境的形势不容乐观。

2.4 水管理运行机制亟待完善

连云港市涉水管理的部门较多,管理分散,管理总体目标不清晰,综合管理层面尚未形成合力。面对繁重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任务,尚缺乏稳定、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资金筹措机制和补偿机制,农村水利建设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2.5 水利行业管理能力需要加强

统一管理、合理配置和节约利用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有效保护、科学治理的河库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分类定性、管养分离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够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社会监督的水行政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专业素质和结构仍不适应水利现代化发展要求,复合型、综合管理人才较为缺乏。

3“十二五”水利发展总体目标

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和防洪减灾服务能力,重点保障沿海地区防洪安全,基本建成与淮沂沭泗流域相适应的区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用水安全的保障能力,重点保证沿海地区港口建设、产业发展的用水需求,基本建成与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要求相适应的区域水资源供给体系。

改善城乡饮用水源水质和水生态水环境状况,保障沿海开发与水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保护体系。优化水管理体制,推进水利科学、稳定、灵活运行,有效促进水利事业整体发展。基本建成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求相适应的水利发展服务体系。

4 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根据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以及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确定的发展目标,应重点围绕加强水资源保障能力和防洪安全能力建设,重点解决城市饮用水安全、徐圩新区防洪以及中小河流治理等问题,为保障港城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利支撑。

4.1 尽快实施蔷薇河综合整治工程

蔷薇河从东海友谊河口至临洪闸全长50.7km,流域面积1365km2,是连云港市重要的防洪、排涝、供水、灌溉河道,也是市区最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河道近 40年未疏浚,淤积严重,沿线芦苇丛生,穿堤建筑物老化失修,阻水和病险情况等问题异常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蔷薇河流域发生数次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百姓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社会负面影响严重。

近年来,连云港市人大、市政协多次提出议案,水利部门也多次向省争取支持建设,由于资金等各种问题,一直没有付诸实施。此外,市民对饮用水问题反应也比较强烈。当前,连云港市的战略发展地位日益突出,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如果我们连城市饮水安全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解决不好,那就无从谈起连云港的长远发展问题。

因此,加快蔷薇河整治尤为重要。建议连云港市政府进一步加快推进蔷薇河综合治理相关工作,并加大蔷薇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进而在流域上全面解决水污染问题。整个工程实施后,不但能够有效解决流域防洪排涝问题,而且同时解决城市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城市水环境,进而为连云港市加速成为现代化国际海滨城市提供基础条件。

4.2 加快推进徐圩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徐圩新区作为江苏省沿海开发的主战场,其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连云港市在沿海三市中的形象。该新区防洪除涝规划已由市水利局在2009年组织编制完成,并获市政府批准实施。

徐圩新区由原来的台南盐场和徐圩盐场组成,防洪排涝标准较低,而且防洪建设方面投入较少,该地区规划调整成城市发展用地后,对区域的防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建议相关开发建设主体,能够充分重视水利基础设施作用,把新区防洪工程的建设同道路、市政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一样,周密安排,妥善实施,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对该区域城市防洪工程的投入,切实提高防洪排涝标准,增强防洪减灾能力,确保建成后的水利设施能够充分发挥社会效益,以保障徐圩新区的发展及提升徐圩港区发展的竞争力。

4.3 加大中小河流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力度

鉴于资金以及管理机制、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小河流治理一直是连云港市水利建设的短板。

近年来,在国家、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连云港市先后实施了流域性河道新沂河、新沭河 50年一遇治理工程,基本解决了流域性河道防洪排涝问题。但是,由于连云港市地处流域的最下游,市内蔷薇河、善后河等大多区域性河道既是上述两条流域性河道的支流,又是沟通两条河道的引水通道,河道排水、引水均受其限制。

由于区域中小河流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防洪排涝标准一直都很低。新沂河、新沭河治理完成后,虽然有效解决了流域性防洪,但给区域防洪带来了新的压力。

因此,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中小河流治理投入的机遇,按照2011年中央1号文件确定的发展目标,有计划的安排中小河流的治理,近期应重点解决灌河、龙梁河、龙王河、五灌河、善后河等区域性中小河流的治理。从而有效解决区域、流域上的防洪排涝问题,全面提升连云港市整体防洪排涝标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 结 语

要加快江苏沿海开发,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2011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水利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周密安排、循序渐进,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水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朱丽向等.连云港市沿海开发水利建设重点与发展思路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05

[2]连云港市徐圩新区防洪除涝规划[R].连云港市水利局.2009.11

[3]连云港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R].连云港市水利局.2011.05

猜你喜欢

徐圩连云港市防洪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连云港市实施“智云安全护航工程”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今日醉弦歌
《莲年有鱼》
徐圩新区工业应急水源方案研究
连云港港徐圩港区西防波堤工程获评国家“平安工程”
连云港徐圩新区水资源供给保障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