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措施简述
2012-04-14宋明芳
宋明芳
(芮城县水利水保局,山西 芮城 044600)
芮城县永乐河滩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项目区位于芮城县永乐镇,地处黄河北岸,西邻阳城乡,东北距县城20 km。最低海拔302 m,总面积3.53 km2。项目区全部为黄河一级阶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26km2,占总面积的64%,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3 500 t/km2·a,年侵蚀总量达0.79万t,年土壤流失厚度约为2.9 mm,属于中度侵蚀。要想提高项目区的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活和生产环境状况,只有对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才能实现项目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1 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随着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内涵与外延的日趋扩展和完善,人们已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不仅是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不可少的技术和智能依托,而且是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长期的水土保持治理实践中,推广应用了一批先进实用的科研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加快了综合治理与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然而与当今科技发展形势和综合治理要求相比,治理中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仍显不足,治理成果科技含量不高,亟需引进和推广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以提高治理开发水平及效益。
2 政策保障
进一步落实中央对农村的各项政策法规,根据《国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坚持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充分调动项目区内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该工程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在工程建设中,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运城市关于拍卖农村“四荒”地使用权,加快项目区小流域治理的实施意见》《运城市关于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运城市关于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并配套制定相应的地方政策。同时加大水保工程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全力投入到工程建设中来。
永乐滩小流域治理的建设成果是: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km2,其中水保林16.2 hm2,牧草183.8 hm2;新建水井1眼;修建机耕道路1.5 km。
3 技术推广措施
3.1 总体思路
芮城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宗旨是:以植被建设为主体,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为主攻目标,选择推广应用现有科研成果和实用先进技术,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以科技为先导,促进治理与开发的目的。遵照“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与脱贫致富的项目建设宗旨,从而选择有效的推广技术原则,即:一是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优先选择效益显著的科技成果,组织推广;二是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着力解决生产与治理中的“症结”问题;三是尽可能与省、市“十五”科技与推广计划专题结合,协同推广应用。
3.2 技术培训
3.2.1 培训对象与目标
培训对象主要为各级项目技术和管理人员。通过技术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也使其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并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具体技术问题,提高现有的管理水平。
3.2.2 培训方式
一是集中培训。对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分期分批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以适应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工作的要求。县水保站将聘请省内外具有长期水土保持工作经验的科技人员讲课,使受训者都能尽快掌握一至两门新型实用技术。聘请有关专家讲授国内外农业新技术、水土保持新经验,交流科技信息,加快技术传播和技术转化,促进科技普及与进步。
二是现场培训。对操作性强的项目(如育苗技术、造林技术等)采取实地指导,或是将培训技术做成录相带、幻灯片等,设点循环放映,广泛传播。
三是技术考察。安排适当的外出考察,通过学习国内外水土保持先进技术及农业开发新经验,更好地为项目服务。
3.2.3 培训内容
一是实用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项目准备与实施中的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和物资管理等。
二是治理开发实施技术。主要包括项目的综合治理开发总体规划与设计、单项治理开发措施具体规划、设计与实施等。
三是监测技术。主要包括生态监测技术、水土流失基础资料收集方法、水土保持经济效益分析方法、治理成果验收技术等。
4 结语
结合芮城县其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通过认真总结,得出以下经验:一是提高各级领导对水保工作的认识,把治理水土流失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包点、包片、包工程,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水土流失规律,注重经济效益,增加科技投入,实现快速高效治理。三是实行专业队伍施工,以提高工程质量、巩固治理成果。四是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等制度,保证水土保持建设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