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探索

2012-04-14

山西水利 2012年7期
关键词:管养分包水管

高 姗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北京 100054)

长期以来,水利工程管理存在单位性质不清、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来源不畅、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不到位、工程老化、效益衰减等问题。在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中,各地相继出台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其中以管养分离为核心,调整和规范工程管理与维修养护的关系是主要内容之一。

1 水管体制改革后工程维修养护成效

1.1 理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充满活力

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实施把工程维修养护业务推向市场,初步缓解了工程管理和创收的矛盾。水管单位根据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运行、观测、检查、巡查、监测、水政监察等任务合理定岗定责,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实现管理单位和维修养护单位分离,在管理和养护方面互相配合,相辅相成,促进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水平共同提高。

1.2 畅通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来源渠道

水管体制改革前国家财政拨款严重不足,不能维持水管单位的经费支出,导致水管单位除承担防汛、工程维护、运行和管理等公益性任务外,还需要组织人力、物力创收以弥补财政拨款的不足;此外,事企不分、管养不分、责任不明导致工作重心时常偏移,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水利工程实施管养分离后,通过合理测算,国家及时下拨公益性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使过去长期制约水管单位管理发展的养护经费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1.3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改善工程面貌

水管体制改革前,岁修经费严重不足,影响防汛安全和工程效益的发挥,难以遏制工程的老化、失修和效益衰减。水管体制改革的实施,理顺了管理体制,建立了新的运行机制,维修养护经费得到了落实,水利工程得以全面、细致地维修养护,工程隐患能够在萌芽状态得到处理,保证了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工程面貌明显改善。

2 存在问题

2.1 维修养护专业队伍管理运行存在困难

首先,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队伍基础条件薄弱,设施设备、维修器械、交通工具等缺乏,养护手段落后。其次,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人员从原管理单位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择配置,多为兼职,其人员支出难以在维修养护经费中列支,这种无偿服务的机制影响兼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机构的企业资质确定没有依据,资产界定不明晰等问题突出。因此,维修养护队伍目前的工程承揽能力、技术水平、组织施工能力等未能完全满足维修养护工作的需要。

2.2 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且下达滞后

通过实施管养分离,使维修养护经费初步得到解决,但批复的维修养护经费与实际需要存在差距。即支付水平低于根据《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测算出的维修养护经费总额,形成维修(护)以日常维修为主,岁修大修较少的局面。另外,工程维修养护高峰期通常在秋季,而维修养护经费下拨较晚,致使维修养护合同支付不能及时兑现,维修养护人员工资、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不能按时支付,对维修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2.3 质量监督监理费标准偏低,质量控制手段落后

灌区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得到基本保障后,工程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定量角度来测算,监控工程的手段方法缺失。由于大多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具有地点分散、施工时间长的特点,尤其是控导工程、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等项目涉及众多技术领域,这些工程仅靠水管单位难以测控,需要聘请专业监理公司才能进行。但项目实施过程中,按单位工作面或按单位时间完成的工程价款极低,按照现行定额确定的质量监督监理费不足以支付聘请专业监理公司的费用。项目质量控制手段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监督力度。

2.4 维修养护工程分包管理不规范

目前,维修养护机构人员不足,实力相对薄弱,难以完成所承担的全部维修养护任务。通常采取把部分维修养护任务分包给其他施工队伍的办法。由于缺乏相应的分包制度和管理规范,对分包企业的实力没有明确要求,导致在分包过程中出现合同签订不完善,合同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和审核程序不到位,专项经费使用不当,工程质量难以保障的情况。

3 几点建议

3.1 加快维修养护机构制度体系建设

实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后,水管单位及时与职责要求相配套的管理办法和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经常性检查制度、月考核制度、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合同审查及管理办法、水利工程项目经费结算支付办法等。同时,维修养护机构应建立一系列配套管理办法和内部管理制度,如《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管理办法》《关于工程施工分包的规定》《关于工程项目施工测算的一般规定》等,使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规范发展。

3.2 明确维修养护经费来源,规范管理

为保障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一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核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数额;二是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核定的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足额到位;三是加强资金监管力度,由注重事后监督转变到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由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规范化的经常性监督,由外部监管为主转变到内外并重的监管方式,启动资金使用的绩效问责机制,实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动态监管。

3.3 建设专业化施工队伍,提高项目实施能力

随着水利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工程涉及的学科领域跨度大、技术复杂,运行管理的技术性和专业性日益增强,管理分工更加精细,这些都要求维修养护专业队伍抓住水管体制改革的机遇,把自身建设作为实功、硬功、基本功,加强技术保障程度,围绕“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宗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其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具有生存能力、发展活力、持续创新竞争实力的新型企业。

3.4 加大维修养护队伍人员培训力度

结合当前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队伍普遍存在管理队伍年龄老化、知识层次偏低、结构不合理以及一方面人员总量过剩,另一方面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的现状,不间断地对现有职工开展以施工、造价、财会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学习活动,加快优化人员结构,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4 结语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初步实现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规范运行,为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今后大规模水利建设中高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将对水利工程科学管理和维修养护提出更高要求。加强工程维护养护管理,保障工程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任务。

猜你喜欢

管养分包水管
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工程分包的管理
基于BIM的高速公路建管养一体化平台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首席水管工
小赛和水管
如何加强施工分包安全管理
顺了——江西省理顺15.6万公里公路管养事权
桥隧管养新理念(隧道篇)
建筑业劳务分包制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二维码在机电设备管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