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水师到远洋海军

2012-04-14陈志强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2年11期
关键词:战船火器水师

□ 陈志强

从水师到远洋海军

□ 陈志强

中国有着1.8万公里的漫长大陆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远在春秋末期,即公元前6世纪,中国舟师(即古代海军)就已经诞生,并有多次水战、海战载入史籍。

我国古代海军称舟师、水军或水师,它是随着战争的需要和战场的转移而逐步形成的。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中说,商代后期,商王武丁曾派人乘船追捕逃亡海上的奴隶。后来,随着船舶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加,船舶便大规模地用于战争。武王伐纣渡孟津,是我国史籍关于船舶用于军事运输的最早记载。公元前1070年正月,周武王率兵伐纣,参战部队由47艘大船运送,在孟津渡河东进,经牧野决战大破商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灭了商朝。这次渡河作战,组织严密,有专人指挥船只,规模空前。但这些船只毕竟是临时征集的,没有专门用于水战的兵器和人员,因此还称不上舟师。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铁器的使用,造船技术和造船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临江傍海的诸侯国都出现了造船业,其中以吴、越最为发达。各诸侯国力量日渐强大,战争连绵不断,先是在中原地区进行,后来扩展到东南地区。为适应水网地区作战的需要,南方的吴国、越国、楚国和面临东海的齐国,都先后改装和建造战船,抽调官兵进行水上作战训练。据《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楚子为舟师以伐吴,不为军政,无功而还。”这说明,在公元前549年以前,楚国就已经有了舟师。

秦汉时期,统治者对水军的建设重视起来,水军已颇具规模。汉代最著名的战舰是楼船,《史记》、《汉书》中有楼船将军、楼船校尉、伏波将军、戈船将军、横海将军、横海校尉等记载。汉武帝刘彻曾创建了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拥有10多万常备兵员的大型楼船水师,《史记》记载:“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楼船是一种具有多层建筑和攻防设施的大型战舰,外观似楼,船上列矛戈,树旗帜,戒备森严,攻守得力,宛如水上堡垒,多用于江湖、近海作战。

斗舰是东汉时出现的一种新型战舰,对它的记述首见于《三国志》:“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三国时期,吴国造船业很发达,能够制造容纳3 000人的上下高五层的大船。这种斗舰在赤壁之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孙权、刘备联军率斗舰数十艘,驶近曹操军营,同时放火,火借风势,大破曹营,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水上战例。公园230年,吴国还曾派万人水师到达了夷州,即现在的台湾。

宋朝时,我国兵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主要标志,是火药应用于军事以及火器的创制与发展。从此,我国水军的兵器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当欧洲人还在苦练剑术的时候,南宋战船已装备了弓射火箭、火球、霹雳炮、突火枪等。公元1161年10月27日,世界海军史上第一次使用火药兵器的海战,在中国黄海海域展开。南宋将领礼包率水师3 000、战船120艘,直扑山东黄岛的金军水师大本营,南宋水师依靠先进的火器装备,击败了金军水师舰队。

元朝初期,水师战舰就已有17 900艘。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下令造战船5 000艘,操练水军七万人。元军对火器进行了改进,将宋军使用的火器和阿拉伯人使用的火器,还有欧洲的钢铁锻造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最早的“火炮”,并装备在战舰上。公元1279年4月,元朝水师与南宋水师在广东崖山近海遭遇,在元军战舰的大炮轰击下,南宋水师终于土崩瓦解。

明朝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达到了第三个高峰。明朝时期造船的工场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配套之全,是历史上空前的。当时先进的航海和造船技术包括水密隔舱、罗盘、计程法、测探器、牵星板以及线路的记载和海图的绘制等,为郑和远航船队下西洋创造了条件。

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中朝两国水军同日本水军,在朝鲜半岛南边露梁以西海域进行一场大规模海战。在整个露梁海战中,中朝联军水师密切配合,英勇奋战,终于取得胜利。日军死亡人数以万计,第五军主力几乎悉数就歼,舰船也几乎全部覆灭。这次战役给侵朝日军以歼灭性重大打击,对战后朝鲜200年和平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公元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将士2.5万、战船300余艘,经过激烈的战斗,收复了被荷兰人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

近代中国,有海无防。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略者都是从海上打进来的。据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来自海上的入侵达470余次,海权尽失,造成一个伟大古老民族的百年伤痛。1875年5月,因为日本派兵企图侵占台湾,清政府决定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但后来由于舰队经费大幅减少、多年未置新舰、国外海军技术突飞猛进等原因。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无论航速、射速皆落后于日本。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于山东半岛。

1911年辛亥革命后,在清末海军的基础上诞生了民国海军。孙中山曾提出“海军建设应列为国防之首要”,主张建设能与列强齐驱并驾的强大海军。然而他超前的海洋战略思想直至临终仍无奈的凝固在纸面上。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海军实力远逊于日军,导致制海权尽失。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海军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从最初它只是一支仅能满足近岸防御型海军,逐步发展成为了一支近海防御型海军,再经过新世纪大发展后,成为了一支初具规模的远洋海军力量。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这是中国海军建设史一个新的里程碑,意味着中国海军向蓝水远洋海军迈出了第一步。

猜你喜欢

战船火器水师
清代福建内外洋考
那些“雷人”的战船
法国水师兵营旧址 曾作为法国在长江上游的控制站
陈友谅究竟是“蛋”还是“鸡”
高空灭火器
清前期战船的修造与检查
明代火器的运用与军事学术的发展
中国军事史研究的硕果——《中国火器史》评介
宋代的初级火器
戚继光建设与运用水师的卓越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