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水水库除险加固设计综述
2012-04-14李利
李 利
(晋城市郭壁供水工程管理处,山西 晋城 048000)
1 工程概况
浙水水库位于陵川县城东部23 km处的六泉乡浙水村南掌自然村旁,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浙水河支流。控制流域面积2.9 km2,流域长2.5 km,宽1.16 km,平均纵坡12.1‰。总库容13.4万m3,淤积库容3万m3,是一座以供水为主的小(二)型水利工程。工程由枢纽和供水工程组成,枢纽由大坝和提水泵站组成,所有建筑物均为Ⅴ级。
水库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总长46.8 m,分为非溢流坝和溢流坝两部分。非溢流坝坝顶高程在1 099.823~1 100.154 m,坝顶宽 2.5 m,未设防浪墙,设有钢筋混凝土栏杆,但栏杆老化严重,有多处缺失。据《山西省小型水库信息库》普查资料,洪水水库最大坝高16.6 m,最大坝底宽12.73 m,上游面垂直,下游边坡均为1∶0.6,左岸非溢流坝长10.8 m,右岸非溢流坝长23 m。溢流堰位于中间坝段,为弧形实用堰,长13 m,堰顶高程1 099.50 m。堰后接消力池,消力池底高程在1 088.375~1 088.414 m之间,边墙及底板为浆砌石结构,砌石底板风化严重,池内杂草丛生,消力池后接泄槽段,泄槽进口为八字型翼墙,宽约3.1 m,其后逐渐收缩至2.5 m,边墙高约2 m,为浆砌石结构,底板未衬砌,底坡约为8%。
提水泵站紧邻大坝下游,共有3台机组,但因年久失修,只有1台机组维持运行,提水流量25 m3/h,现状年供水量约为4 000 m3。输水管沿大坝右岸铺设,直接从水库取水,先通过位于坝右岸的小泵房加压,再将水送入提水泵站进水管,未设前池。
2 存在问题
浙水水库建库时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资料短缺、资金不足,致使工程质量较差,遗留问题较多。虽然对水库陆续进行过局部维修,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工程防洪标准低,不达设计洪水标准;二是大坝坝顶高低不平,坝顶高程分布在804.25~804.79 m之间,上下游坝面杂草丛生,坝坡坡比过陡,上游局部仅1∶1.6,下游局部仅 1∶1.15;三是坝顶为过往车辆主要交通干道,多处受损,部分防浪墙倾向上游,浆砌石风化严重,灰浆大部分脱落;四是大坝坝体干容重不达设计要求;五是溢洪道底板未衬砌,当地群众在溢洪道耕种,严重影响泄洪要求;六是大坝监测设施缺乏;七是工矿企业和民用住房占用下游河道。
3 设计要点
3.1 大坝改造设计
大坝坝顶宽改造为3 m,非溢流坝坝顶高程1 103.5 m,溢流坝坝顶高程1 101.0 m,坝底高程1 082.5 m,最大坝底宽17 m,上游面垂直,下游坡1∶0.8,高程1 092.1 m以下垂直。坝体全部采用M7.5浆砌块石砌筑。坝体上游面和溢流面衬砌50 cm厚的钢筋混凝土防渗面板。
3.2 左坝肩帷幕灌浆工程
左岸非溢流坝段由于基础座落在沙砾层上,存在少量渗水现象,为保证大坝安全,对左岸坝段桩号0+037.8—0+060.4段进行帷幕灌浆。灌浆帷幕位于坝轴线上,自左岸非溢流坝开始向左延伸至开挖线,总长度约25 m。灌浆孔由单排孔组成,孔距3 m,灌浆帷幕穿过砂砾石层,并深入基岩2 m,帷幕平均深度12 m。
3.3 左岸护坡工程
大坝上游左岸为土质边坡,现状自然坡度在1∶0.5~1∶0.8之间,存在滑坡危险。拟对大坝上游左岸约30 m范围内的边坡进行M7.5浆砌石护坡,护坡顶宽0.5 m,顶高程1 110.0 m,底高程1 082.5 m,内坡比1∶1,外坡比1∶1.04,底宽 2 m。
3.4 上坝道路工程
浙水水库目前无上坝道路,为确保水库安全,管理方便,在大坝下游左岸新开一条上坝道路,路长297 m,宽5 m,路面为0.15 m厚的水泥路面,下垫0.1 m厚的碎石垫层。并在路内侧设排水沟,净宽0.3 m,高0.3 m,排水沟往上采用M7.5浆砌石护坡型式,护坡厚度 0.3 m,坡比 1∶0.3。
3.5 大坝观测工程
浙水水库目前没有任何观测设施,为有效观测坝体运行情况,增设经纬仪1台,水准仪1台,塔尺2根,水尺2个。
4 工程效益
浙水水库工程除险加固后,能够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极大提高了工程效益。一是供水效益。解决了冶头、六泉、古郊、候庄4乡镇及邻近缺水村庄的人畜生活用水困难,提水泵站总扬程350 m,年供水量达到9.8万m3,辐射受益区域32个行政村,12 246口人,3 780只牲畜,保障了周边地区的饮水安全。二是防洪效益。据统计,水库建成运行40多年来,下游减少损失538.12万元,平均年防洪效益12.23万元,保证了下游浙水村800人、40 hm2耕地的防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