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大学评定机制的构建

2012-04-14

关键词:定性定量指标体系

卢 娜

(河南工业大学 教务处,河南 郑州450001)

关于大学评定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一直以来都颇受关注,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各界都迫切需要获得反映各个高校办学质量水平的信息,大学评定对大学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然而,学术界对大学评定机制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同学者观点不一,焦点主要集中在大学评定方法和评定结果的合理性上。但总结已有研究成果,更多的是对已有的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不合理处,并提出大学评定的应然性,但缺乏可实践性,不具有太强的现实意义。因此,立足于大学职能和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针对大学评定的内容、主体和方式三个方面提出理论依据和技术层面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大学评定指标体系的构建因素与原则

这一点涉及到历史上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大学的职能,即大学作为一种社会机构所应承担的职责和应发挥的作用。程方平认为,大学评价机制要以大学的功能为前提,这样得出的评价结果才有说服力[1]。职责是否承担,作用是否发挥,这就是评定大学的内容,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参照物,不仅无法下结论,而且缺少了评定的意义。因此,评定指标体系应考虑两个因素:大学的基本职能和一流大学的特征。大学的职能包括教学、研究与服务。教学即人才培养,研究体现在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服务则要根据政府的拨款确定应提供的服务。一流大学的特征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考察概括,但最核心的要素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卓越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学生、有效的管理、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充裕的物质条件和经费[2]。

其他一些要素主要包括如广泛的国际联系、综合化的学科结构、高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注重通识教育等特征,这些要素虽不是核心,但也考察了一所大学的国际化趋势程度。

从具体的测评角度看,评定指标体系的一级结构应清晰简洁,有理论涵盖力。二级指标重点突出,内涵清楚。三级指标则要具体准确,且便于量化分析。一级指标的确定可采用归纳和演绎两种方法,即首先在设计指标体系之初由专家归纳重要的评定方面,接下来随着二级和三级指标的落实,再回过头调整一级指标。如果调整比较得当,可最终取消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是最终测评的关键所在,因为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都依赖于三级指标。三级指标应选择容易获得准确数据的定量资料,这些资料来自院校提供的统计数据,但独立评价机构能够监控其准确性。从国际惯例看,三级指标的数量不能太多。太多将导致对指标准确性的监控能力下降,也会造成权重安排上的困难。由于指标体系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并最终影响资金流向,独立评价机构应投入相当大的力量,花费比较长的时间用于指标体系的研讨和论证。

教育评价理论指出,在设计指标体系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即指标体系具有合理的逻辑框架,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内涵清楚,最能反映一流大学的特质;方向性原则,即指标体系应当体现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反映我国高等院校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可测性原则,每一项评价指标的可测性,都需要通过操作化定义实现;简单性原则,即指标体系力求简单,使评价工作切实可行,要求在评定过程中不要主次不分,盲目求全。以上四大原则可概括为八个字:客观准确、简单可测。客观性是科学性的基本保证,而准确性也包括对评价方向的正确把握。简单可测则是测量技术对评定的基本要求。只有符合这些原则,才能形成既具有筛选功能又具有良好导向性的评定指标体系。这样的指标体系也容易得到受评学校的认同,并最终在多次实践中提高其社会认可度。

二、大学评定的三大主体

英国著名高等教育家阿什比指出:“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3]2同时,阿什比还指出:“在过去,每所大学都是独立的有机体,各按其内在规律去吸收营养和发育成长。如今的大学已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绝对不可缺少的事物……它们在向前演化的过程中,正经历着遗传体系经常遇到的进退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它们本身必须改变以适应社会的新形势,否则将遭受社会的抛弃;另一方面,它们在适应社会的改变中,又不能破坏大学的完整性,不然将无法完成它们所承担的社会职责。”[3]13所以大学要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就需要接受三种力量的评定,也就是说大学评定要借助于专家、独立机构和政府部门三股力量的通力合作,这三股力量恰恰反映了影响高等教育的三大因素,即学术权利、市场和官僚机构。国外经验证明,独立机构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能通过信息服务方式影响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拨款与决策。独立机构的信誉是在开展资格认证和评定分等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旦信誉建立了起来,就会获得资金赞助,并通过有偿信息服务方式盈利。独立机构在开展认证与评定过程中,要依靠学术团体和学者的支持。独立机构的活动,则会受到行政力量或学者团体的影响和干预。可见,三股力量各有其独特优势,并通过具体的评定工作形成制衡关系。

专家比较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的理念与发展动态,对评价的各种模式及具体测评技术掌握得也比较透彻和娴熟。独立机构能够做到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统筹管理,在大学评定过程中起到组织、协调和项目管理作用。行政力量可以通过行政命令及任务批件对受评学校提出评价要求并反馈评价结果。

专家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决策咨询,如指标体系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即研究与咨询功能。独立机构的任务是启动具体的评价活动,为政府部门提供评价结果和评价报告,即统筹与管理。政府部门主要是部署实际评价任务,协调评价机构和院校间的信息沟通,参考评价结果进行拨款与行政干预,即监督与控制功能。

三、大学评定运作设想及问题思考

这是一个偏重于技术层面的问题,涉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以及评价的程序。科学性、真实性以及公正性是解决“怎么评”这个问题所必须坚守的。因为对大学的“评”并不是最终目的,“更进一步还可以从大学评价和排名的变化和发展中洞察高等教育和大学发展的一些信息和意义”[4],最终是为了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为了正确引导大学的健康发展。

(一)评价过程

评价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收集相关统计数据并开展专家调查;分析原始数据,计算各类统计量,并撰写评价报告;提交评价结果和评价报告,并提供拨款或干预建议。

第一阶段,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独立机构领导下由专家完成)包括专家提供评价计划;集体研讨,形成初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而菲方法(专家咨询法)修正评价方案,并确定指标的权重。

第二阶段,收集相关统计数据并开展专家调查(在独立机构协调下完成),包括教育部向参评院校提出评价任务,要求这些学校提供指标体系所涉及的统计资料;独立评价机构开展专家调查(可以网上进行),获得有关学术声誉等项目的评价数据,对专家的选择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分层方法为地区和学校类型;独立评价机构从某些重要相关部门,如教育部、科技部、基金委、计委等部门索取与指标体系相关的年度统计信息;独立评价机构核查数据并建立数据库。

第三阶段,分析原始数据,计算各类统计量,并撰写评价报告(独立评价机构委托专家进行),包括对定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各种单项和综合排名以及撰写定性评价报告。

第四阶段,提交评价结果和评价报告,并提供拨款或干预建议(独立机构和专家共同完成),包括向教育部提交评价定量排名榜;向教育部呈报各校定性评价报告;由教育部将部分评价结果反馈给被评学校;由教育部将部分评价结果向社会及相关机构公布。

(二)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定性与定量分析怎样结合

定量测评的好处是便于比较,但碍于测评手段的限制,某些统计结果特别是经过加权后的统计数据会丢失一些重要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模特比赛的结果来分析定量测评的局限,如果仅仅知道排名,还是很难全面了解某位获奖选手,只有亲自观看了现场比赛,才能更深入地把握这位模特的综合素质及特点。定性分析报告就像现场比赛一样具有情景性、可描述性和生动性。定性与定量分析能互相补充,具体的运用方法有以下两种模式。

定量加定性,但定性只起参考作用。此时,定性报告对财政拨款等重要决策几乎没有影响,但定性报告对学校起到反馈作用,也有助于有需要的人士了解各校具体情况。

定量加定性,定量作为定性的重要补充。此时,定性分析结果会影响财政拨款及其他行政决策。影响方式通过某些政府项目或干预政策实现。例如,某校在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上独树一帜,则政府可将其作为实验基地,培养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杰出人才。而另一学校开展国际合作的经验则可能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成功范例。

(2)定量数据怎样采集

定量数据主要来自两种渠道:一是学校直接以统计报表形式提供;二是由教育部、科技部、基金委等政府机构提供统计数据。这两个渠道的信息既相互补充,又互相核对。独立评价机构要从高校和相关部门尽可能获取多的信息,将其输入信息系统,并进行检核与验证。这些定量数据的收集可采用发放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表中内容有清楚的界定,并规定填写方法。除此之外,个别指标如学校的学术声望还需通过发放问卷而获得。此时,抽样方案、发放方法以及数据的录入与分析应事先设计好工作程序,并经专家审议后进行。定量指标的运算,应采用标准分数,使参与运算的各类数据具有可比性,即具有相同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3)定性评价报告如何撰写

定性评价报告的素材来自学校的各类文件与报告及专家实地考察的记录。定性评价报告在撰写前,应确定报告的基本框架。这一框架应围绕定量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展开,但内容上要突出定量不宜描述到的方面,如办学理念、学校特色、学校的管理水平等。在收集定性材料时,应充分利用学校在网页以及各种文件中提供的信息,如学校的目标与使命、管理结构、政策与规定等。为了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应尽量采用二手材料。只有当某些问题无法透过二手材料了解时,才进行实地考察。实地考察的范围小一些,内容明确一点,被评学校对实地考察的重视就会低一些,过度配合的可能性也会减小。定性评价报告还要在评定模式上实现突破,如引入斯塔弗尔比姆所提出的CIPP评价模式,即评价要考虑背景(context)、投入(input)、过程(process)和结果(product)。

(4)如何运用评定结果

国外大学评定的成功经验说明,中介性评价机构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竞争机制的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及社会团体在实施决策时,急需中介机构提供的信息服务。社会、学生和家长也会推动中介机构的发展,成为信息的重要消费者。在实施大学评定的初期,评价结果不宜于直接向社会公布,因为评定活动是否完善要在实践中检验,评定方案也需在实施评定过程中得以发展。随着评定活动的深入,评价结果可逐渐全面公开,并通过市场起到重要影响作用。具体而言,评价结果可在杂志和网上发布,也可以以参考资料形式出版发行。这些评价信息既能为某些拨款或基金委员会提供了决策参考,也能够给学生及家长提供决策咨询。

[1]我们怎样评价大学[EB/OL].(2005-11-06)[2012-01-02]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3/3831532.html

[2]张风莲,江丕权.从美国几所著名大学看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因[J].中国高教研究,1994(1).

[3]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藤大春,藤大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5]叶赋桂.大学评价和排名:最新的发展及其对大学的意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

猜你喜欢

定性定量指标体系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
共同认识不明确的“碰瓷”行为的定性
殴打后追赶致人摔成重伤的行为定性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