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产业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2012-04-14黄斌元盛高咨询集团农牧食品事业部总经理
文│黄斌元(盛高咨询集团农牧食品事业部总经理)
一、全球农牧产业大扫描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的冲击下,全球农牧行业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2008年12月,全球最大养鸡及鸡肉加工企业Pilgrim申请破产保护。2009年9月,巴西牛肉巨头JBS S.A将Pilgrim收入囊中。全球最大肉食品加工企业,世界500强美国泰森食品公司2009二季报报亏;2009年5月,猪业巨无霸、全球最大养猪及猪肉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2009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出现30年来的首次报亏。为度过难关,史密斯菲尔德忍痛向JBS S.A割肉,整体出售其牛肉业务,并削减超过10%的养猪产量。主宰全球农业贸易市场的四大粮商ABCD[A:美国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B:美国邦吉(Bunge)、C:美国嘉吉(Cargill)、D:法国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这四大企业垄断了全球80%的粮食交易量]盈利大幅缩水;美国大批农场主纷纷破产倒闭……海啸余波波及之处,中国农牧企业亦未能幸免。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危机,中国农牧企业该何去何从?
在全球农牧产业风雨飘摇之际,2008年上半年,一匹名叫“艾格菲”的黑马从美国纳斯达克杀奔中国南方,在长江以南攻城略地,大举收购40余家万头猪场,在农牧行业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旋风。2008年3月,中粮集团计划投资90亿元,在湖北打造生猪养殖产业链,2008年8月21日,泰国正大集团与沈北新区正式签约,投资35亿元建畜禽项目;新希望、雨润纷纷宣布将大举进军养殖业,2009年9月,美国泰森食品与山东新昌食品合作,投资38亿建设肉鸡养殖加工基地……这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大手笔投资、并购可谓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很显然,中国的农牧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二、中国经济发展大环境
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12年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我国2011年人均GDP为5540美元。自2008年以来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3000美元大关以来,理论和经验都表明,我国已突破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这一“分水岭”,标志着我国经济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化进程将加速,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将发生重大改变,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整合将成为常态,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一大批占据国内乃至全球行业龙头地位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2.城镇化进程加快。2011年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首次突破50%,是中国社会结构历史性的转折。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在38%至60%之间,为城镇化率加速期。如果按照14亿人口计算,预计2020年前,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也就是说,接下来的9年里,将有超过1.2亿的农民脱离农村,加入产业工人、服务及创业大军,在接下来的另外20年里,将有比之更多的农民加入这支队伍。如何消化吸收这批旷古未有的就业人群,对整个中国乃至全球未来经济发展都是一个革命性事件。
3.国民饮食消费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对健康、安全、绿色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经从1978年的57.5%下降为2008年的37.3%,我国百姓已经基本脱离温饱阶段,消费结构正在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由原来的求“量”变成求“质”,对食品的蛋白质、脂肪、胆固醇含量的要求,对抗生素、有害药残的抵制,对食品营养口感的要求,都会给农牧行业带来重大影响。
三、国家农业发展大意图
回顾土地革命以来我们党的农业政策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土地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极大地激发了旧中国底层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阶段的农业政策成为共产党赢得解放战争夺取政权的至关重要之因素。其次是大跃进及文革时期,中国农业踟蹰前行。1978年,小岗村一场试验再一次唤醒了沉睡近30年的中国农民的激情和创造力。以此为契机,改变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中国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帷幕,中国传统农业以及农牧产业在此后30年间突飞猛进,产业分工、生产效率及生产总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格局。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的农牧产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放眼全球农牧产业发展前景,探求中国经济走势,研究我国农业产业政策,笔者认为,接下来的30年将是中国农牧行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30年,一个又一个行业巨无霸将杀出重围、脱颖而出。每个农牧细分市场将高度集中,最大5家企业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
2006年,中国农民终于实现了“种田不纳粮”的千年梦想。此后,三项重大政策的出台,将会对中国农业未来30年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们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小额贷款;覆盖8亿农民的农村医疗、养老保障体系。
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从20世纪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看,每一次对农民土地所有权/经营权的下放都极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当离散的个体农户已经无力实现新经济环境下的致富梦想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将会让这个梦想变为现实。产业化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大量资源要素的集中,农业产业化的最主要资源就是土地。因此,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意味着大片的土地将被集中利用,产业化有了土地资源的保障。而原本势单力薄的农民凭借出租土地经营权,盘活了资源,为城镇化,为他们转变为产业工人创造了条件。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是,出租土地的农民可能因失业、老、病、伤、残等退而无立锥之地,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可能会动摇整个国家的执政根基。因此,建立覆盖全体农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是时势所趋。
2.农村小额贷款。农业实现了产业化,那么,剩余的中国6亿农民劳动力如何消化,他们的致富之路怎么走。可以说,土地经营权的转让主要为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农村小额贷款为出租土地的农民创造了致富的条件。自1996年“扶贫社”小额贷款扶贫试点项目启动以来,至2007年8月,银监会出台《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实行制度创新。这是一项惠及长远的政策,它将是未来30年解决8亿农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的重大决定因素。
3.农村医疗、养老保障体系。中国农民的生命力之强,恐怕为西方人所难以理解,“实在不行,我可以回家种地,总可以活下去”。然而,随着农业走向产业化,土地的大规模集中,“失地”农民“实在不行”的时候,如何活下去的问题将变得异常突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益受损害的一个最大群体,中国农民的生存权利应该受到保障,也必须受到保障。建立覆盖8亿农民的农村社会保险医疗体系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打破中国农民数千年来依附于土地的铁律,为农业产业化奠定一块稳定的基石。
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为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农村小额贷款为“失地”农民寻找新的就业出路创造了条件,农村医疗养老保障体系不仅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安全保障,也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四、中国农牧产业发展大趋势
纵观世界农牧产业发展进程,探析中国农村现实特征以及国家农业产业政策,不难看出,农业产业化是未来中国农牧产业的必由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标准化、规模化、一体化、食品安全日益重要和全球化竞争将是其主要特征。
1.标准化。从亚当·斯密200多年前提出劳动分工的概念起,西方工业国家基本完成了产业化进程。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建立在劳动分工基础上的标准化。每个分工都做到极致,成本最低、产出最大、效率最高、质量最优,这就是未来农牧产业标准化的根本要求。应该清醒地看到,除了饲料加工、压榨、屠宰加工领域以外,当前中国农牧产业的种植、养殖等环节的工业化水平仍然相当落后,大多数企业仍处于手工作坊式的经验式管理阶段,与标准化要求相距甚远。中国农业要实现产业化,优秀企业必须在这个问题上下狠功、下苦功,实现生产的标准化、技术的标准化以及管理的标准化。
2.规模化。只有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上的规模化才是符合产业化要求的规模化,才有真正的意义,否则盘子虽大,也是一盘散沙,一冲即垮,毫无竞争力可言。农牧行业天然是个低成本竞争、微利经营的行业,一方面需要通过标准化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另一方面则同时需要通过扩大规模获取成本学习曲线效应,通过大规模制造来摊薄成本,提高产业进入门槛,增强话语权,淘汰竞争对手,实现产业集聚。
3.一体化。审视农业大国美国和巴西的农牧巨无霸,不难发现一个规律:产业一体化。不管是号称掌控全球粮食命脉的ABCD四大家族,还是执全球猪、鸡、牛产业之牛耳的泰森、史密斯菲尔德、bdc,无不纵跨产业链。产业一体化的趋势仍然是农牧行业自身特性决定的。经济学上的土豆原理十分贴切的解释,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上游农牧产业链受到农作物、能源价格以及生鲜动物供需影响,市场跌宕起伏之大,往往令不少企业倾家荡产,血本无归。因此,保有产业链利润的最好方法就是控制整个产业链,通过此消彼长的内部缓冲来保证整个企业的稳定收益。当然,遇到2008年以来的金融海啸是无可奈何之事。此外,一体化趋势还根源于一个越来越苛刻的要求:食品安全。控制了整个产业链企业对食品安全的掌控是最强有力的。
4.食品安全日益重要。2001年,“陈馅事件”让百年食品老字号南京“冠生园”顷刻之间土崩瓦解,2000多人一夜失去了工作。如果这只是风暴来临前的一阵细雨,那么,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一阵疾风骤雨。这个事件让整个中国奶业蒙羞,差一点葬送了这个产业,也彻底改变了中国奶业产业链的运作模式。身处农牧产业的人都知道,在不少细分行业,“如果真的查,肯定一查一个准”。未来几年、十几年,将是一个个行业“潜规则”浮出水面的过程。完全可以预见,如果不引起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企业界的足够重视,更大的狂风暴雨一定还会来临。因此,套在所有中国农牧食品企业头上的一道紧箍咒就是食品安全。在接下来的竞争中,谁有了强有力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谁能真正负责任的向社会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谁就会占得先机,而且能笑到最后。
5.全球化竞争。尽管金融危机让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但是全球化进程的历史大趋势不可逆转。美国、巴西的农牧巨擘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不少企业一只大脚已经踏入了中国版图。在这场全球产业重新分工的游戏中,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农牧企业要尽快觉醒。美国大豆横扫中国,巴西的JBS S.A收购美国企业,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全球产业重组的残酷性。20世纪60年代还是巴西一个体户的JBS S.A在全球农牧产业领域内纵横捭阖,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养殖与食品加工企业。看一下中国大豆在短短的几年内被美国大豆横扫的一幕,我们不得不心生敬畏。为什么会有美国鸡肉反倾销的案子,究其原因,就是美国的养鸡成本比中国低,养猪也是同样的低。一旦国家产业政策放开,美国、巴西的农牧产品将汹涌而至,跨国农牧战车呼啸而来,还没有站稳脚跟的中国农牧企业将会被冲得尸骨无存。可以预见的是,全球化的趋势、市场经济的浪潮一定会慢慢冲开中国产业政策的大门,我们的企业家不能抱任何幻想,接下来30年的竞争将是全球格局下的世界竞争。
五、对中国农牧企业的要求
概括来讲,未来30年中国农牧企业竞争就是比战略、拼资源、拼管理的竞争。
1.战略的眼光。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有抱负、有作为的农牧企业家们,需要认清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征,读懂中国农业产业政策,把握中国农牧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选定战略,快速执行。那些仍然沉浸在今朝有酒今朝醉、沉浸在夜郎自大中的企业,很快将变成明日黄花。
2.资金的需求。有别于传统的零散农户,工业化进程中的农牧行业是个典型资源密集型行业,未来的扩张、并购,动辄几亿、几十亿的资金。显然,作为初级加工段的农牧产业是微利行业,仅靠自身造血功能很难实现短时间内的大规模扩张和产业链的整合,融资能力将是考验企业的一大难题。近年来,艾格菲集团接通纳斯达克全球市场的融资管道,“用资本整合农牧行业”,在业界掀起一阵波澜。河南大用集团通过“五合一”模式,整合农户土地、银行资金及政府资源,加速扩张,都是非常有效的尝试。未来谁掌握了融资的钥匙,谁就在竞争中占优。
3.管理的需求。农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与工业相比有天然的差距。放眼欧美、巴西和亚洲的农牧产业,虽然大多数企业仍是家族企业,包括嘉吉、泰森食品、巴西JBS S.A、泰国正大等,但他们都已经完成职业化过程。中国的农牧企业如何提升员工能力,规范管理,实现从家族化到职业化的转变,将是决定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素。
对于中国农牧产业而言,未来3 0年将开启一段新的历史。正如中山先生所言:“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产业发展将如大浪淘沙,成批成批的企业将被产业发展的洪流无情淘汰。与此同时,必有一批优秀的企业能够看清趋势,抓住机会,整合资源,修炼内功,乘势而上,最终站上中国乃至世界农牧产业之巅。而这些企业,或者已经诞生,或者还没有出现。但是,在今后的赛跑者中,一定有他们的身影,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