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学习动力的激活与保持途径探疑
2012-04-13黄仕勇
黄仕勇
思想政治课集人类思想、道德、政治、心理发展之精髓,内容抽象深奥,这是课程特点。加上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课程惧学、怠学、弃学,教师难教的现象在城乡初中尤为突出。要突破这种现状,使学生变被动适应学习为主动创新学习,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思想,不懈挖掘各种有效教育资源,以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这是课程教学中实现学习的革命,是保证学生创新学习、全面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现就此提出个人浅见与做法:
一、意识启动法。正确的意识是良好行为的先导,是诱发良好行为动机的前提。在课程学习中,要通过课堂活动、个别谈话、讲座报告、家长交流、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课程学习的价值。要用足用好课程中向学生展示出的人类博大精深的优秀文明成果,吸引、刺激学生潜藏的好奇心、上进心、求知欲;要让学生知道,在课程学习中,能获得在其它课程不能获得的知识,能锻炼、强化个体多种适应、改造、推进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质,懂得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做人准则,并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明白课程学习是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青少年必修课程;积极学习课程,是青少年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受教育义务的具体体现,也是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二、情感熏陶法。意大利著名作家薄迦丘说过:“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他们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这说明积极的情感能启动和维持人们的积极行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高级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首先要投入大量感情,与学生建立起亲密关系。教师应通过个体行为展示出高尚的人格引力,以感化学生心灵;倾注大量的时间、精力,与每一位学生广泛交流沟通,在了解其面临的困难、具有的优势、萌发的愿望的基础上,努力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化解不良心理焦虑;把握好要求、谅解的度,理解尊重信任学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以真挚的爱去唤醒学生的心,融化心中的“疙瘩”,师生之间必然产生强大的聚合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情感。如《跨越国界的沟通》、《我国的环境压力》、《科技改变生活》等无不体现了教材的新颖性、趣味性、现实生活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要用好教材,结合生活中有吸引力的素材,借助一切可能的、有效的手段,感受课程学习的情趣,自觉持久地把注意力转移并专注于课程学习。
三、目标诱导法。教师与学生间展开的各种信息交流活动,都应设置确定的目标,使导、学双边活动有的放矢。确立的目标水平要符合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觉悟、心理、生活实际,符合学校教育资源实际、教学内容实际、国家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实际,否则将丧失激励功能。目标应有层次性,不能用单一的高标准目标要求所有班级学生,针对部分后进生需要降低目标水平,选择合适的“低标准目标”,采用比较符合个性特长的目标方向激励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体目标与集体目标、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目标的确立应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由学生个体或集体反复思考、讨论,形成个体或集体认同的心理需求,找准自己的目标坐标位置。
在《自信走向未来》学习时,针对《我的未来设计》问题,学生初中毕业后有的准备读普通高中,有的选择中职,有的打算就业;在未来职业意向上,选择了理工类、文史类、体育类、艺术类。无论选择什么正当职业,劳动无贵贱之分,都能服务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课堂引力法。要充分运用教师的技能,创设最佳课堂情境,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用丰富的导的技巧,教会学生“演”的方法,使学生听、说、看、写、思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参与活动,人人参与,全身心投入,锻炼多种素质和潜能。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扩大感知面,增加直观性、生动性、新颖性,激发兴趣。
在《合理的消费》教学时,学生列举了中学生中不合理的消费现象,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启发大家应该怎样消费才科学、合理,以培养学生参与环保、注意节俭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的热情。
五、评价激励法。在评价方式中可采用精神激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在具体评价方式上可采用荣誉授予、分数(等级)评价、语言文字评价、符号评价、对比评价、表情评价。否定性评价要慎用,并寻求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避免“扑灭”学生上进的火花。教师应该多用肯定、欣赏性的评价,注意用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场所和程度。评价应注意学生层次,各个层次的标准应有所差异,以激发个性特长的发展。
六、榜样示范法。可在学生中树立榜样,通过其示范带动的作用,使学生形成一种持久、强烈的竞争心理倾向。树立的典范不仅包括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先进事件,还应挖掘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周围所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件,用真人真事的素材增强可信度和说服力。如《对生活负责》一课的学习中,让学生列举从电视媒体上看到的先进人物或事迹,列举家庭成员中、学校或班级、社区中感人的人和事,讨论为什么会让人感动、敬仰,在感人的事迹中得到引领,感悟出人生的方向。
七、压力刺激法。在国家现行法规政策框架内及学生心理承载负荷极限范围内向学生施加适度压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教会学生自我施压和调压的方法,让自己保持于未满足的心理状态之中。在政治课堂活动和政治学科素质目标测试中,在肯定学生获得的成功、优点、进步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尚存的缺点、不足、差距,在学生自尊心的支配下会形成压力,释放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