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活动区的创设与指导

2012-04-13于金平

中小学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活动区区角创设

于金平

活动区活动已成为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使幼儿教育过程真正建立在幼儿全体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从而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根本性变革,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因此,活动区的创设和指导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活动水平。

在日常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在活动区的创设和指导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归纳为:

1.区角设置形式化。多种区角的设置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但我们的老师往往在区角设置上追求形式花俏,内容不全面,设置的几个区角几乎都集中在某一侧面,忽视了其他教育功能的体现。例如:有老师为幼儿创设了几组区角,一组剪纸,一组吹画,一组粘贴,一组串珠,一组编辫子,一组玩小棒,猛一看,花样挺多,材料也蛮丰富的,但这些活动都属于美工类或操作类活动,缺少了探索性的活动,显然是不恰当的。

2.区角材料投放单一。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习的效果。但是由于我们的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目标、形式、指导等理解认识比较肤浅、笼统,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发展水平等把握不够,以致于在投放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材料提供缺乏科学性、层次性。幼儿的学习是一种个体性的学习,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且这种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有能力、思维、动作、观察、表征等方面。正因为有着差异的存在,教师在材料提供上要更多地思考怎样使材料促进不同幼儿更有效的发展。

3.教师指导欠恰当。我们教师在活动中充当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维持者,矛盾的调节者”,由于一昧强调以“幼儿为本”,所以教师就东走走西看看,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参与孩子们的共同活动就相应比较少,故不能引发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指导随意性较大。

那怎样创设活动区角呢?做法如下:

1.要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小班幼儿感知事物的经验少,动手能力较弱,多数幼儿不能单独活动。因此,区角数量不宜设置太多,也不宜太复杂,应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主,如“娃娃家”、“故事角”、“饲养角”等。中班幼儿已有了感知事物的初步经验,基本能够独立进行区角活动,区角数量要适当增加,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可增设表演、美工、科学等内容的区角,如“音乐厅”、“手工角”和“科学角”等。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这时,既要大量增设活动区角,又要适当增加难度,如在科学区中增设“海底世界”、“宇宙探索”、“机械操作”等活动角。在区角创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2.要具有相对的动态性。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有利于幼儿多元智力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因此,活动区角要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可变性。当某些角区已不能适应幼儿实际发展需要时,要及时予以撤换,如大班的“娃娃家”、“小商店”、“小影楼”等。区角内容要不断更新,如:墙画要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服装店”要适合季节时令,“娃娃家”要符合现代家居特点等等。投放材料的品种和数量也要经常变化,尤其是当幼儿对某些活动材料失去兴趣后应及时更新。

那怎样指导幼儿的活动区活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发挥区域的实效性。我们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角活动,去布置活动的场所,并且逐渐把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到区角活动中,使他们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高。另外教师要多观察了解幼儿区角活动的情况,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各区角的活动,让各区角都“活”起来。

2.材料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材料投放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例如我们大班的“数学角”就是本着这种原则进行的。在九月份时我们投放了房屋、水果、动物等图片及数字图片,让孩子了解到房屋上的烟囱、水果、动物的数量是和大小不同的数字相匹配的。在十月份时,我们就不断更新,由易到难,在提供数字卡的同时,还提供了分合符号,让孩子进行数的组成的复习巩固,以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时时都有新鲜感。在十一、十二月份时,我们给孩子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新添各种加减符号和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的基础上,让孩子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数的加减的运算。经过一学期有目的、有计划的区角活动,孩子们的数学水平在逐步提高。

3.活动区规则应内化成幼儿自觉的行为,利用幼儿的自我约束力来维持活动区的正常进行。在创设好活动区之后,幼儿可以自选自由地玩,出现问题后就组织幼儿讨论怎样解决问题。如:人多拥挤怎么办?玩具如何使用和分配?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幼儿会面临的。当幼儿出现了这种困惑后,我们老师应该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解决问题的讨论。于是就有幼儿很快提出了建议,如限定人数、设立进区标志牌、当玩具少时共同玩耍或轮流玩等等。在规则建立的过程中幼儿逐渐从内心认可了规则的作用,并能自觉地遵守规则。只要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真的活起来,定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活动区区角创设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有效指导
区角活动真有趣
寓学于乐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