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2012-04-13杨洪艳
杨洪艳
想象力是作文创作的源泉,更是学好语文最基本的条件,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
然而,现在的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想象力培养的教学,致使现在为数不少的中学生缺乏这种有目的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的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想象力缺乏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教师固守成规,不敢在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后,要求教师们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进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然而多年应试教育下的许多教师习惯于按教学参考书给学生讲课文,按标准答案给学生讲题目,按别人的现成做法讲方法,一旦离开这些拐杖,他们就不知道该如何走路了。教师自己不敢尝试创新思维,缺乏想像能力,又怎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创新思维学习语文呢?
其次,学生的勇于创新、大胆想象往往得不到尊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的很多教师的确想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创造型的学生,可是学生真正具有创新型的特点时,一些教师又担心了,甚至进行阻止。我们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安排,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长尊严,往往对这种学生采取高压政策,不给他们“逞能”的机会。这在无形中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不到尊重,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最后,教师的课堂提问、课外训练只重视结果,不注重过程。由于一贯的教学模式无法在短期内改变,致使一些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提出问题时,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翻书本找答案,幸好有答案的话,学生就照着念一遍,如果找不到答案,那么学生就眼巴巴的看着老师,等着老师报答案。而我们的老师对学生的这种依赖性也习以为常,每每遇到学生答不上来的时候,便心急如焚地把答案一报。长此以往,学生一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动脑筋,而是参考书、是教师,这就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新思维造成的。
以上种种原因,直接导致了学生想像能力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呢?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
听说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语言交际中也具有重要地位。我想,在听说思维的训练中,教师应该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训练学生情境描述法。
在讲述文章之前,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思维,鼓励他们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描绘场景等等。我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在学生打开课本之前,先介绍了苏轼写此诗的时代背景;然后放录音,第一遍要求学生了解大意,第二遍要求学生边听边展开联想与想象,然后描述一下情景。以上训练,能让学生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培养想象思维。
2.教师可以让学生补续情节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给学生读一篇小说,让学生来补续出它的结尾,并且尝试看看有几种可能性的结尾,然后再把原作读出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读鲁迅的小说《祥林嫂》,让学生猜结局,理解作者巧妙的构思,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3.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实际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尝试想象性思维的功效。
每节语文课,我设计了课前5分钟说话训练,同学们可以选择寓言、童话、幽默故事、讽喻小说等。我启发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找出与之相类似的课文或故事,并指出其中蕴涵的道理。这样,学生不但锻炼了说话能力,而且学会了归纳总结、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求同思维习惯。
二、教师在写作指导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想象力是写好作文最重要的条件,而培养想象力是语文作文教学和思维训练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优化学生的思维,因为写作需要想象。如果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则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也就能写出个性鲜明的人物,描绘出多姿多彩的景色,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否则,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作文水平。
当然,丰富学生想像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每位教师只要有心,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的方式,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总之,在语文新课改中,语文教师要大力转变教育思想,正确处理好听说读写能力与思维训练的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既符合时代的召唤,又能使学生成为社会中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