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问题分析

2012-04-13李维毅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2年6期
关键词:国际石油跨国竞争

李维毅

(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天津 300271)

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资料公布,2011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增加到254 Mt,创历史最高纪录,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59.8%,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分析全球地缘政治动荡,有很多问题的焦点都锁定在能源上,石油资源对于国民经济来讲,其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这三大石油、石化集团是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经营的主要企业,其作为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主体而从事的跨国经营,对确保中国石油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1 中国石油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1.1 石油供需矛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截至2010年,中国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79 Gt,占全球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85.523 Gt)的1.5%,居世界石油资源的第13位。由于受陆上石油资源储量有限且开采难度日益加大、油田开发进展缓慢等因素影响,中国原油产量增长缓慢,2005—2010年年产量保持在180~210 Mt。

据统计,2001—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年均7.2%,国内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而2001—2010年,中国原油生产增长缓慢,年均增长率仅为2.13%,原油消费却以7.28%的年均增长率增加,缺口只能通过进口快速增长来弥补。根据过去10年我国原油净进口年增长率,假定2011—2020年我国原油进口年增长率为7%,到202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将接近翻番,约为464 Mt;假定2020—2025年的进口年增长率进一步降至4%,到2025年进口量亦达565 Mt;假定今后我国石油年产量以3%的速度增长(高于2007—2010年的2.13%),则2020年和2025年的产量分别为267 Mt和310 Mt。以此推算,2020年和2025年的进口依存度分别为63.5%和64.5%[1]。在近期国内石油储量不可能出现大的突破的情况下,以中国三大石油、石化集团为代表的石油战略性产业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对国家石油安全应责无旁贷、承担重要义务,同时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也是三大集团拓宽生存空间、谋求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1.2 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必然性

关于石油进口与石油安全的关系,目前国际上存在两种说法:一是当一国石油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30%时就会产生安全问题;二是当一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50 Mt时,国际石油市场的行情变化就会影响到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而当一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80 Mt以后,就必须运用外交、经济、军事等手段来保证石油供应的安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的不断上升,国民经济对国际油价的波动将会更加敏感。因此,从国家石油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应高度重视我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保障国家石油安全。而鼓励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正是国家石油安全措施的重中之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走出去”开发和利用国外资源是我国石油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内在驱动力。为此,应加快实施资源国际化战略,鼓励我国石油企业跨出国门,开拓国际油气资源市场。

1.3 实施跨国经营的根本动因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入世”)后我国按世界贸易组织(WTO)要求承诺减让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给予外国公司石油石化产品贸易权和分销权,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开始面对来自跨国公司的巨大竞争压力。跨国公司利用中国“入世”的条件,凭借其在资金、管理、技术、产品、市场营销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倾力打入中国市场,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为目标,与中国的石油、石化企业展开竞争,“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甚为明显。为此,我国企业只有通过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才能真正与这些老牌的世界石油公司进行竞争和较量。就油气资源而言,由于其资源本身的稀缺性和布局上的极不平衡性,形成极大的国际比较利益差距和巨大的获利空间,尤其是中东海湾地区丰富的油藏和极低的开采成本,更加大了这一差距。海湾地区成了商家必争之地,成了石油大亨和跨国巨头们角逐的对象,同时,海湾地区也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极不稳定的地区之一。我国石油企业应紧紧抓住国际市场机遇,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通过跨国经营,扩大商品销售、获取廉价自然资源和国际比较经济利益,最终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2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石油企业就开始探索国际化经营的路子,“国际化战略”作为石油企业的三大经营战略被提出并实施。

2009年以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国家开发银行利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通过贷款换石油资源的方式,获得了一系列成果,先后和多个国家签署了贷款换石油(或石油资产)的协议,其中,俄罗斯250亿美元,巴西100亿美元,委内瑞拉120亿美元,安哥拉10亿美元,哈萨克斯坦50亿美元。这些协议可使中国每年获得70 Mt原油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国未来的能源安全,也适当地分散了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风险。在购买国外石油公司股权上,先后有中国石化收购了瑞士石油企业Addax的全部股权,中国海洋石油和中国石化收购了安哥拉3个区块的部分股权,中国石油成功完成了新加坡石油公司和日本大阪炼厂股权收购等。

但总体而言,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无法与世界大石油公司相抗衡,要打破现有的资源垄断竞争格局,从中分得油气市场的“一杯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此,我国企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竞争储备,做好打“硬仗”和长期“作战”的准备,通过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进行有效的目标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巩固现有成果,稳妥推进,分步骤实现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目标。

3 中国石油企业竞争力分析

3.1 石油企业竞争力的衡量

企业竞争力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在同业竞争格局中的地位;二是与客户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三是与供应商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四是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威胁;五是替代产品公司的发展状况[2]。具体来看,由于石油产业自身的特殊性,其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同业竞争和国际化竞争这两方面,而最终表现为国际化竞争。

3.1.1 石油产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同业竞争

石油作为国际上重要的战略性物资,该行业技术和资本高度密集,进入壁垒较高;石油作为主要的一次能源,目前还没有哪种能源产品能够有效替代它的地位和作用;石油公司普遍实行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和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特殊性,使供应商和消费方的价格协商余地相对较小。因此,石油产业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同业竞争。石油、石化产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从上游勘探开发到下游炼油化工、市场营销等各经营环节,都对创造整体价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1.2 石油产业的竞争最终表现为国际化竞争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衡,决定了石油作为一种国际化的商品,其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世界稀缺石油资源的争夺上。随着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登陆国内市场,国际竞争日趋国内化,特别是炼化产品的质量标准、价格和供货渠道等正在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日益加剧的石油供需矛盾,迫切需要加快实施“走出去”的跨国经营战略,建立稳定的海外石油生产供应基地和安全的运输通道。

因此,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我国石油市场开放,石油企业的竞争就更直接地表现为国际化的竞争,中国石油工业也必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清醒地分析我国石油工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对策措施,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讲都是至关紧要的。

3.2 石油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3.2.1 国际贸易经验不足,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缺乏预见性

长期以来,我国石油、石化的生产和营销基本上是封闭式运行的,没有融入国际贸易的大环境。今后我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将会越来越大,国际油价的跌宕起伏,将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对国际石油市场变化的预见性,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这种预见性,要基于对国际贸易的长期实践和经验数据的积累。近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没有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如果贸然行事,将存在较大风险。

3.2.2 管理体制落后,效率低,不适应市场经济

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再迈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比过去更多、更复杂,因此迫切需要用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尽管三大石油、石化集团已经进行了许多改革,但从战略决策的科学和及时、信息的快速反馈和充分利用,创新环境和创新条件的形成、组织机构的扁平化,人才的有效使用等多方面来审视,我们与国外大公司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对此必须有清醒和足够的认识。

3.2.3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的科研开发工作,目前还是以跟踪和模仿为主,因此原始创新的成果不多。拥有专利的多少,大致可以反映出创新能力的强弱,在我国已授权的石油化工专利中,国外公司已占50%以上,特别在有机化工类中已超过80%。相反,我们到国外申请的专利数量很少。长此以往,我们将会面临两种局面:一是需付高价才能买到新技术,增加了生产成本;二是尖端技术、高新产品会受到技术封锁,出了高价也无法买到。

3.2.4 缺乏资源优势,容易受制于人

依据目前情况预测,我国石油的供需矛盾将会愈来愈大,到2020年,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达63.5%左右,而油价跌宕起伏,变化很大,对进口石油依赖愈多,风险愈大。国外大公司的原油自给率相对较高,如BP公司的原油自给率达70%,雪佛龙公司则达80%,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

4 中国石油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战略

石油资源的“走出去”战略主要指:一是要遵循国际石油行业资本运作规律,到海外进行石油开发,占领和拓宽资源渠道,保证我国原油进口的稳定供应,将产油国的政治风波及地区冲突对我国石油安全的干扰及影响降到最低;二是要通过建立“石油金融一体化”体系,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积极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争取国际石油定价的发言权,这将有利于石油生产者、供应者和消费者规避风险。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我国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但是也蕴藏着一定的机遇,我国石油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进入国际石油市场,更多地参与到跨国并购的浪潮中去,利用跨国并购来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竞争力。

4.1 实施构筑多层次的战略联盟,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当前,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石油合作中处于后来者的地位,要使企业真正融入国际石油分工协作的利益集团中,必须充分利用各种石油联盟的力量。根据目前国内特点分析,中国石油企业要重点建立以下两种类型的油联盟[3]。

4.1.1 国内主要石油企业建立联盟

全球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对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竞争对手正变得更加强大,其资本优势和垄断地位不断巩固。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无论规模和竞争能力都尚不足以与之抗衡。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中,中国石油企业只有尽快打造一艘“航母”,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石油企业应该在规范的市场范围内加强联合、建立联盟,一致应对国外大公司。同时以联盟的形态去参与国际竞争,既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发挥中国石油公司在产业、市场、技术等方面的整体优势,又可以避免将有限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用于国内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

4.1.2 与国际其他石油企业建立联盟

一是继续加强与跨国石油公司的联盟,过去我国石油企业与跨国石油公司的竞争多于合作,彼此没有形成战略联盟关系。近些年通过国内消费市场换跨国公司的国外油气资产、以战略项目换战略项目等方式,推动了中国石油企业和跨国石油公司建立联盟关系,实现优势互补的合作利益,今后应加强这种联盟形式。二是与产油国的石油公司的联盟。必须抓住资源全球化的新机遇,从原油勘探开发的需要出发,建立与资源国石油公司的合作,加强国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合作,分享国外油气资源,对于构建我国安全稳定的油气供应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4.2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下的“石油金融一体化”

应当强调,经济全球化下的竞争已经是实物市场与虚拟市场联动的全方位竞争。当前,不仅国际石油市场上的操作日趋金融化,期货交易量已经完全脱离了实物供给量与需求量,而且在其价格波动的背后,国际金融资本已经大规模参与到了实物市场中来。应对这样的竞争格局,我们也需要在“走出去”的战略中制定相应的金融对策,要把石油领域的“走出去”与金融领域的“走出去”、石油安全与金融安全联系起来考虑[4]。

我国石油资源短缺,需求量大,在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竞争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近年来尽管也有一些公司参与期货交易,但一般只停留在套期保值的层面,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力很小。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我国的总体利益,据粗略估算,在2004年石油价格的暴涨中,我国为120 Mt的进口量大约多支付了88亿美元。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是国际石油市场上新增需求的主要来源国,我们需要大规模参与风险市场的竞争,使我国在市场价格形成与市场游戏规则制定上具有更大影响力。但现时国内在制定产业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决策时,石油天然气产业和金融业是分开考虑的,而目前国际上的趋势是石油和金融已经密不可分了。近几年油价之所以涨得这么厉害,并不是供应有问题,而是金融机构与石油组织联手操控的结果。

4.3 构建母国的体制优势和政策支持体系,以利于发挥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

4.3.1 健全完善企业海外投资管理体制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管理体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海外投资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海外投资和企业跨国经营业务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海外投资经济效益较低、重大投资损失事件时有发生,正是管理体制落后的直接反应,建议成立一个“海外投资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海外投资的战略规划,统一境外项目审批,对境外企业实施监管等职能。

4.3.2 积极制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双边协定

一些发达国家为了鼓励和保护本国对外投资,制定了较完整的法律制度。如美国有“对外投资保证制度”,德国有《对外经济法》。我国也急需专门制定和建立一部相关法律,如《海外投资法》或《海外投资保险法》,鼓励和保护我国企业本土化、国际化,使我国的海外投资能够有法可依。同时,我国政府应在WTO的规则体系下,加快和世界各国签订双边或多边投资保护协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环境。

4.3.3 政府为企业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

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开发海外资源,面临诸如政治、经济等现实风险,因此,风险规避就成了企业关心的首要问题。由于当前国际上资源富集的大油田仍主要掌握在西方的国际垄断资本手中(世界排名前20的大型石油公司垄断了全球已探明优质石油储量的80%),导致我国在海外已获取的资源产地大多分布于政治经济不稳定的敏感地区。企业在投资时,还要面对融资等困难。毕竟,“走出去”是要到海外投资,国内的金融机构必然会考虑贷款的安全性考虑,由此导致的放款谨慎性是可以理解的。企业应该广泛拓宽融资渠道,规避项目投资的财务风险,比如可以利用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担保,通过专门的政策性产业基金筹措一部分资金等。对此,国家已经确立了专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比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的海外投资险,就可以帮助企业覆盖东道国的政治动乱、外汇汇兑限制、战争和政府征收等风险。

世界石油经济和石油政治演进的历史表明,“竞争下的合作”将是21世纪世界石油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当今世界石油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下,中国的石油企业要在国际联合投资中争当作业者,努力成为多个合作伙伴中的牵头人或组织管理者。同时实施资本运营战略,通过上下游一体化介入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1]田春荣.2011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2(3):1-5.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20.

[3]倪秀红.试论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0(4):2.

[4]李岩,田泽.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若干风险及对策分析[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7,23(3):4.

猜你喜欢

国际石油跨国竞争
《国际石油经济》30周年征文通知
《国际石油经济》期刊征订
《国际石油经济》30周年征文通知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跨国大瀑布,一起去探秘
感谢竞争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