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油价下中国炼油企业发展对策探讨

2012-04-13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2年6期
关键词:高油价炼油原油

李 翔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品销售事业部,北京 100728)

杨 硕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计划部,北京 100728)

从2003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攀升,从2003年的30美元/桶一路上涨,到2008年达到140美元/桶,近两年来一直保持在80美元/桶左右的价格高位。同时,世界炼油能力在2011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增速达到10年来最高水平。预计2015年,我国炼油能力将达到580 Mt,石油需求将达到 530 Mt,石油对外依存度将扩大至61.4%。持续走高的原油价格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原油涨价,除直接导致原油采购成本及其相关的费用如银行利息、交易费用、运输费用、保险费用、管理费用、途损费用以及中介代理费等的上涨外,还将带来诸如煤炭、电力、水等能源和工业用品价格的大幅上扬。简而言之,这些费用的上涨作用于炼油企业,将进一步增加炼油企业的加工成本和生产费用。另外,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决定了油品价格的调整始终滞后于原油价格的上涨,且价格调整受到较大限制,进一步加剧了炼油企业行业性亏损的局面[1]。因此,研究探讨针对高油价下我国炼油企业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原因及走势分析

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走高并保持高位是由内部外部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1)供需相对紧张。世界油气资源从长远来看仍具有较大勘探开发储量的潜力,但欧佩克国家长期实行限产保价政策,通过削减或增加成员国的产量限额来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的供需平衡,导致近年来储产量增长缓慢,而新兴市场国家需求却加速增长,刺激国际石油价格升高并长期保持高位。

(2)投机炒作。有关机构根据数据分析,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基金石油多头部位与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价格走势之间,存在着极高的相关性,金融因素对油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3)不稳定的地缘政治。“9·11事件”、伊拉克和利比亚等局部战争、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等国家爆发的颜色革命、委内瑞拉和安哥拉等资源国家面临的政治问题、南海领土争端等政治事件的频繁发生,导致部分产油国局势动荡,石油生产设施年久失修,频频遭到破坏,石油供应陷入不稳定状态。在市场供求趋紧的情况下,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加剧了市场恐慌心理,推动了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

(4)美元贬值和欧债危机等的影响。国际石油市场以美元标价,而近年来随着美国经济下滑使美元持续贬值,同时欧债危机加剧也导致欧元贬值。对石油生产国来说,美元和欧元贬值使实际石油收入大大缩水,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不得不追求更高的石油价格[2,3]。

鉴于上述综合因素的持续影响,特别是亚洲国家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石油短缺。许多权威机构分析认为,预计到2015年,国际油价年平均价格将保持在80美元/桶左右。如发生某些突发情况或国际炒家投机炒作,不排除国际石油价格短时间内重返120~140美元/桶的可能性,国际石油价格将长期处于高位。

2 国际石油公司应对高油价的炼油策略

2.1 跨国一体化能源公司

跨国一体化能源公司(International Oil Company)又称国际石油公司,是指非政府控股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其主要业务范围遍及全球,拥有完整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较为著名的跨国一体化能源公司有埃克森美孚、BP、壳牌等。高油价下,跨国一体化能源公司炼油业务的收入和利润大幅增加,但用于炼油的投资占炼油收入的比重却基本保持在1%左右。炼油业务带来的收入和利润仍更多地投入到上游领域和替代能源领域,用于炼油业务的投资主要是为了提升盈利能力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尽管炼油业务的收入和利润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与上游业务相比,仍属于产业链中低利润的一环。因此,高油价和高毛利对跨国一体化能源公司的炼油能力没有过多的影响。跨国一体化能源公司的投资重点仍集中在上游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炼油业务的投资绝对值有所增加,但占总投资的比重却在下降。跨国一体化能源公司炼油能力的变化大部分是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高油价下仍会通过出售炼油业务获得收入。

受环保等因素的制约,跨国一体化能源公司在欧美等地区的炼油能力变化不大,新建和拟建炼油能力大都在新兴市场国家。跨国石油石化公司进入新兴市场的经营策略是灵活多样的,它们借助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手段,采取独资、收购、兼并、联合、参股、合资等各种方式,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海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2.2 国家一体化能源公司

国家一体化能源公司(National Oil Company)又称国家石油公司,是由资源国政府完全拥有或控股的石油公司。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国家石油公司占全球石油生产量50%份额,石油储备量超过全球额的70%。近年来随着资源国经济发展,国家一体化能源公司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并加快拓展海外市场。较为著名的国家一体化能源公司有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高油价下,国家一体化石油公司炼油业务的压力较大,一方面要面对高油价下带来的成本上涨,另一方面要满足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的石油产品消费需求,因此,只能通过扩能和改造等方式加大炼油业务发展,其资本支出也逐年增加。高油价下,资源的挑战尤为突出,国家一体化石油公司大都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向上游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发展,以保证公司甚至是国家的资源基础。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国家,其炼油产业正处于竞争初始阶段,垄断和竞争并存,高油价促使本国的炼油能力快速增长。为保持在其国内的垄断地位,国家一体化石油公司大部分通过直接投资兴建的方式,持续增长炼油能力。面对居高不下的国际油价,这些公司纷纷采取合资等多种方式,发展海外炼油业务,通过参与海外石油勘探、开发能源技术和扩大供给渠道等方式,确保对石油能源和化工原料的需求[4]。

2.3 先进独立炼油企业

先进独立炼油企业(Independent Refinery Producer)是指区别于跨国一体化能源公司,由非政府控股,专注炼油业务的石油公司。先进独立炼油企业有大有小,近年来有被跨国一体化能源公司和国家一体化能源公司兼并重组的趋势。较为著名的先进独立炼油企业有美国瓦莱罗石油公司、马拉松炼油公司、太阳石油公司等。国外先进独立炼油企业应对高油价的主要措施是提高炼油能力和精炼深度,满足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同时,加快炼厂装置改造,提高重质、高硫原油加工能力。鉴于轻质低硫原油与重质、高硫原油的平均差价越来越大,虽然重质、高硫原油的加工成本高于轻质低硫原油,但原油成本的差额远大于加工成本的差额,所以国外先进独立炼油企业抓住机遇,着力扩大重质、高硫原油的加工能力。国外先进独立炼油企业通过催化原料油加氧预处理和催化汽油加氢后处理两种方法降低催化汽油的含硫量,提升炼厂技术水平,提高低硫清洁油品供应。从世界发达国家炼油企业的变化情况和今后发展趋势来看,将关停一批中小炼油厂,提高炼厂单套装置规模;大幅度提高加氢处理(含加氢精制)能力,以适应含高硫原油的加工和清洁燃料的生产。原油深加工、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延迟焦化加工能力均有一定增长。

3 高油价下我国炼油企业发展对策研究[5-9]

3.1 优化战略布局,提高炼油企业集中度

从“十五”开始,我国已加强了炼油战略布局的统一调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具体体现在炼油集中度低,单套装置规模小。因此,我国炼油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适当控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炼油能力相对过剩地区要控制能力增加,关停并转小型、低效炼油装置,做大、做强条件较好的大型炼油企业;对油品供应不足的地区,考虑依托现有企业改扩建,适度谨慎安排新布点,从而形成与区域经济相协调的发展格局。②集中建设,形成集群优势。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大中外合资合作的力度,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在东南部沿海地区,有计划地依托一批现有重点骨干炼化企业,通过改造扩建现有企业,使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产业区域规模扩大、产业链显著延伸,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建成若干个具备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千万吨级炼油企业群,形成集群优势。③降低成本,提高内地炼油企业竞争力。内地炼油企业要以区域市场为导向,满足油品需求,逐步实现原油运输管道化,降低原油运输成本和原油消耗,提高油品质量,满足区域市场需求。

3.2 加大原油深加工力度,提高轻油收率

重质燃料油需求下降已成为全球油品市场普遍现象,进入21世纪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都进行了相应的装置结构调整,炼油企业通过原油深度加工,把廉价的重油转化为高附加值的轻质产品,应重点做好优化炼油加工流程,调整产品结构,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提高轻油收率。

3.3 提高装置适应能力,增加加工低质原油的比例

国外先进炼油企业在高油价下努力降低采购成本,尽可能多地加工含硫或高硫原油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高油价下的国内炼油企业应提高装置适应能力,增加加氢裂化、加氢处理和加氢精制等生产能力,增加脱硫、制硫能力,增加工艺设备防腐能力,重视劣质油加工技术。

3.4 重视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炼油企业作为用能大户,责任重大,高油价下能耗更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由于城市的发展,炼油企业大都处于城市规划区内,发展空间受到严重限制,“三废”处理、烟气脱硫等项目已成为政府的关注点。同时内陆企业普遍存在用水匮乏问题,这些都大大增加了炼油企业的资金投入和加工成本。因此,应积极采取优化装置间热联合、装置低温热利用、蒸汽管网优化等技术措施,有效降低综合能耗,同时通过技术改造,加大节水减排工作力度。

3.5 实施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益

我国炼油企业同国际先进石油公司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核心竞争力和管理水平上。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借鉴跨国公司管理特点,进一步提升内部管理水平,落实精细化管理,优化经营,从潜力中挖效益。高油价使炼油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炼油企业竞争的重点在于控制成本,最终体现在原油加工的综合经济技术水平,通过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优化运行,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

3.6 结合替代能源,实现加工资源多样化

面对国内原油资源和产能增长缓慢,依赖进口原油的风险日益增加,我国炼油企业应有计划地实施石油替代战略。首先,实施煤代油改造,降低生产成本;其次,重视天然气在炼厂的利用;第三,储备非常规油气加工技术,一方面加快非常规油气加工技术的研发步伐,包括油砂油、油页岩等,另一方面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购买或合作开发非常规油气加工技术。通过这两种途径,建立技术储备,为高油价时期发展非常规油气奠定基础。

3.7 加快海外炼油布局建设和发展,锁定原油资源

近年来,我国石油对外依赖性越来越强,海外获取原油资源难度加大,同时国内环保标准越来越高,新项目立项审批愈加严格,且在国内建设炼厂投资金额越来越大,与在海外建设比较,优势正逐渐缩小。因此,加大“走出去”力度,加快海外炼油布局,在重点资源国和逐渐成为新兴市场的发展中国家建设和发展炼厂,并进而锁定原油资源,获取成品油资源,做大做强国际贸易已成为我国炼油企业应对高油价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我国炼油企业应以坚持效益、资源和一体化原则,在保证投资收益和符合资源战略的前提下,发挥上下游,工程、技术与设备出口,炼油、仓储与贸易等一体化优势,获取或锁定原油资源,控制成品油资源,增加原油、成品油定价的话语权和掌控力。在发展模式上,可采用合资或参股的方式新建炼厂或改造现有炼厂。

4 结语

目前,高油价已对我国炼油企业的稳定运行、经济效益等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保障国内能源供应安全和经济发展,我国炼油企业应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炼油公司的管理经验和炼油策略,优化战略布局,加大原油深加工,提高装置适应能力,重视节能降耗,结合替代能源,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快海外炼油布局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1]毛成栋,王琳,王健.高油价下我国石油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11):32 -34.

[2]翁亮然.高油价背景下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企业面临的风险压力及应对策略分析[J].当代石油化工,2011(6):29-32.

[3]刘磊,郭建利.国际高油价成因及对我国影响的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3):19-20.

[4]张勇.我国炼油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

[5]余黎明,张东明.我国炼油工业发展趋势分析[J].中外能源,2011(16):14-21.

[6]夏景华.世界炼油能力现状分析[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0(3):1-5.

[7]曹志涛.我国炼油工业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炼油与化工,2010(2):1 -3.

[8]朱和,金云.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0,18(5):5 -13.

[9]李宇静,白颐,白雪松.我国炼油工业现状及“十二五 ”发展趋势分析[J].化学工业,2010,28(10):1 -7.

猜你喜欢

高油价炼油原油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
放开我国原油进口权的思考
初探原油二元期权
“1吨原油等于7.33桶”的来龙去脉
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
印尼人示威抗议高油价
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