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文明:爱与恨的交织——重读《骆驼祥子》的启示

2012-04-13卢秀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祥子骆驼祥子骆驼

卢秀峰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亳州236800)

城市文明:爱与恨的交织
——重读《骆驼祥子》的启示

卢秀峰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亳州236800)

对现代文学经典之作《骆驼祥子》重新解读,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祥子的历时性意义,运用对比的方法论证祥子形象的共时性意义。着眼于现实,从历史和现实的比照中,论述祥子形象的永恒价值。祥子的形象具有不可磨灭的经典性,随着时代的推进,这一形象不仅传达出那个时代带给民众的挤压,而且传达出我们民族的更深层意义的文化精神层面的意蕴,映照出当代走进城市的人们所面临的问题。

经典性;祥子;精神危机;城市文明;文化意蕴

《骆驼祥子》写于抗日战争前夕,它是老舍先生决定弃教从文、当职业作家后写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但却成为“到那时候为止的最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因为小说中体现出了文学的人类性、永久性与社会性、时代性,文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审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统一。《骆驼祥子》通过主人公祥子的生活经历,着重写人生、人性,写人类命运的悲剧性,体现了人生的深层意蕴。虽然时代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是作品所呈现的经典性在读者面前仍旧保持着独特的魅力。

一、《骆驼祥子》的经典性

人类文化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与经典的产生、流传和对经典的阐释与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个民族、时代、社会都有着自己特定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精神情感特征,经典既是它们的结晶和载体,又是它们的标志和代表。文学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学经典更是以独特的形式表现着或者传承着本民族的特定文化内涵,表达或宣泄着这个民族的情绪状态,深刻地影响着文化的现在和未来,对于处于一定时代、社会中的个体精神、意识的形成和文化人格的塑造,也具有强大的亲和力。 真正的文学经典具有永恒的审美价值,对经典的发现、确立、欣赏和阐释,既是一个民族、时代、社会自觉的文化追求,又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积淀在我们每个人内心的 “情结”。真正的文学经典的价值具有稳定性,它是历久弥新的,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话语主体的变化而丧失其存在的根基和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文学经典,从艺术本体的角度看,不仅呈现出艺术语言这一物化的本体形式所带来的审美的感受,还能体现文学作品再现客观世界的丰富性和表现主体情思的深刻性以及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人的本体意义上的意蕴。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正是这样一部承载着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具有永久审美价值的文学经典。对于这一经典的解读,不仅有共时性意义而且有历时性意义。在这部经典中,我们不仅体味到了时代带给祥子的无法挣脱的无奈辛酸、挣扎绝望,直至堕落毁灭,还感受到祥子这个乡下人对城市文明爱恨交织的情感,那种在城市文明和固有价值观念挤压下的精神危机。

二、祥子形象的共时性意义

《骆驼祥子》写于抗战前夕,如果仅仅从作品的题材、内容、故事层面来看,似乎与当时众多的社会批判小说并无多少差别,它形象地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真实状况,表现了处于中国社会底层市民的生活处境,通过祥子由破产农民转化为城市市民,又由城市市民转化为社会流民的生活遭际,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是如何把农民由充满理想而一步步逼向绝望从而陷入精神危机的变化历程。但是,这不过是作品的表层结构意义,其深层次的、人本意义上的意蕴主要蕴藏在作品的深层结构中。乍看起来,《骆驼祥子》属于写实小说,暴露了社会黑暗,但这一切是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意识呈现出来的。正像作者说的那样,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骆驼祥子》不仅反映和表现了一个社会的主题,即通常所谓的“阶级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主题,更是反映和表现了城市文明和人性冲突的问题。从城市和人的关系的视角,从文化的视角,作品对人性、人的命运的内涵进行了深度开掘。祥子悲剧的根源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独特的社会环境,封建宗法的习俗观念、战乱的社会背景、孙侦探为代表的恶势力无疑是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祥子自身的弱点,如他的狭隘、封闭、自私、落后等民族根性的问题也是造成他悲剧的重要原因。祥子进城之后,虽然从生活形式上完成了农民市民化的过程,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奋斗目标,选择了新的生活道路,有了新的人生方向和市民的生活方式,但是从本质上讲,他的思想还是农民的,这一切都保持着根深蒂固的农民意识。所以说,社会环境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而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农民心态,固守着农民意识中劣性的东西,这使他在个体奋斗的路上越走越窄,最终酿成悲剧。

三、祥子形象的历时性意义

虽然时代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是祥子的故事于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意义。进城的农民必然会遇到城乡观念的冲突、生活习惯的改变、社会角色认同等问题。祥子的遭遇,让人感受到了社会对人心灵的打磨和改造,祥子的善良因历经沧桑而最终堕落,祥子的淳朴因城市生活的冲击而消磨殆尽,祥子的悲剧是一个满怀生活理想在城市中打拼而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失去自我的奋斗者的悲剧。在作品的具体描写中,祥子的身份由一个农民转化为一个城市市民,这期间他经历巨大的精神危机,这既是那一特定时代的产物:是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的崩溃,也是传统的农民追求理想生活方式以及勤劳致富的人生观的最终破灭。但从根本上说,这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那些进城农民将要长期面临的问题.

四、祥子形象所蕴含的爱恨交织的“城市”情结

作品中有这样两段描写:

“他渴望再看见城市,虽然那里没有父母亲戚,没有任何财产,可是那到底是他的家,全个的城市都是他的家,一到那里他就有办法。”

“看见了人马的忙乱,听见了复杂刺耳的声音,闻见了干臭的味道,踏上了细软污浊的灰土,祥子想趴下去吻一吻那个灰臭的地,可爱的地,生长洋钱的地!没有父母兄弟,没有本家亲戚,他的唯一的朋友是这座古城。这座城给了他一切,就是在这里饿着也比乡下可爱,这里有的看,有的听,到处是光色,到处是声音;自己只要卖力气,这里还有数不清的钱,吃不尽穿不完的万样好东西。在这里,要饭也能要到荤汤腊水的,乡下只有棒子面。才到高亮桥西边,他坐在河岸上,落了几点眼泪。”

没有父母亲戚,没有任何财产,却“都是他的家”,到了那里他“就有办法”了。出生于乡下的祥子对城市是何等的眷恋和向往!对于刚进城的祥子来说,城市,是他寄托希望之所在,是他实现人生理想、体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向往心理是非常强烈的,城市文明正是这种现代生活的集中体现。尽管这个具有强烈现代气息的城市的人马是“忙乱”的,声音是“复杂刺耳的”,味道是“干臭的”,可是祥子依旧觉着它 “比乡下可爱”!祥子那么狂热地爱着它:他“想趴下去吻一吻那个灰臭的地,可爱的地,生长洋钱的地!”祥子的这种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几近狂热的爱,源自于对现代化社会和生活的乌托邦想象和狂热追求。在祥子看来,城市太好了!在这里有这么多好看的、好玩的、好听的!到处是光色和声音。只要愿意好好干,不怕苦不怕累,肯定会有挣不完的钱,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祥子的这种对城市的艳羡近乎病态,但却表明祥子追求城市生活目标的坚定性,他想通过拉上自己的车,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让自己融入到具有现代性标志的城市生活中去。从祥子的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后来进入城市并在市民队伍中打拼的农民。由于时代不同,农民进城的原因不一:或是因为时局动荡、天灾人祸,企望在城市中讨生活,如夏衍的《包身工》中“包身工”们;或是因为希望摆脱农村的封闭落后,走出精神的寂寞,渴望在城市中找到精神的家园,如路遥的《人生》中的高加林;或者是因为希望在城市中找到尊严从而摆脱自己被歧视的处境,如高晓声的《陈焕生上城》中的陈焕生;或者是因为经济大潮的裹挟为实现“黄金梦”而走入城市的民工们,如现代的打工文学。一代代农民,以不同的方式离开乡土,涌入城市,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独特的宏观景象,而文学则忠实地反映着中国这一宏大的历史变化,以及由这一变化带来的种种经济社会的、思想观念的、思维方式的诸多连锁反应。所以,进城的农民,这些“祥子们”,他们强烈地爱着城市、向往着城市文明,爱得有些畸形有些狂热,他们连接着中国的城市和乡村,他们处于传统和现代之间,或者说是生活在中国的过去和未来之间,他们经受了传统和文明的挤压。从他们身上,折射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祥子对“自己的车”的追求是那样执着那样热烈,拥有自己的车是他最高的人生理想,他坚信,凭着自己的壮实和一把好力气,一定能拥有一辆,两辆,……更多的车辆。但对城市文明的热烈向往和意志力不足的尖锐冲突让祥子的精神陷入极度危机。他选择了堕落。祥子的堕落行为是对城市文明的绝望和遗恨的外化。进城的祥子对车的追求已经有了象征的意味,车已经是祥子人生理想的象征,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车的追求对祥子来说就是他人生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祥子的车不正像当下进城的农民和到大都市打拼的青年人对房子等物质的追求一样吗?如果说造成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是大兵、孙侦探等社会黑恶势力以及刘四代表的市民层面的刁钻刻薄、阴暗自私,主观原因是祥子的狭隘封闭以及追求理想意志力的不足,那么我们当今的进城大军也面临种种问题,强烈的融入城市的渴望与城市对他们的拒绝形成了尖锐的冲突。面对种种冲突,他们或者迅速调整自己适应了环境,很快融入了多元的复杂的城市,很快市民化,甚至成了城市的新主人、城市的精英;他们或者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念,不能适应城市生活,被城市边缘化,被城市抛弃,或逃离或绝望或堕落。不管是市民化、精英化还是边缘化,他们都经历了和祥子一样的强烈的精神冲突,都有着和祥子一样的对城市爱恨交加的情感,都曾经历过深刻的精神危机,只是有的度过了精神危机,有的在精神危机中崩溃或者落荒而逃,带着不忍离去又不得不离去的复杂情感逃离了。我们国家目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走着一条现代化城市化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大批进城农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能正确对待他们的渴望、需求和精神状态将会引发很多的社会问题。

《骆驼祥子》是一部文学经典。祥子的时代虽然过去已久,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祥子身上所蕴含的人性的、社会的、文化的内涵具有永久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祥子这个形象一直在诉说着我们独特的民族精神特质,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1]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黄书泉.重构百年经典——20世纪中国长篇小说[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

[3]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邵宁宁.骆驼祥子:一个农民进城的故事[J].兰州大学学报,2006,(4)

[5]老舍.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Urban civilization:the mixture of love and hatred——Inspiration of rereading Camel Xiangzi

LU Xiu-feng

This article is a re-interpretation of modern literary classic Camel Xiangzi.It analyses the diachronic significance of the image “Xiangzi” by applying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then the synchronic significance of the image in use of contrast method.With a realistic view,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eternal value of the image of Xiangzi by means of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contrast.A conclusion can be reached from arguments that Camel Xiangzi is an indelible image of a classic;with the advance of the times,understanding of this image not only lets us taste the oppression on people in that era,but conveys the deeper implication in our nation'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aspects and reflects problems faced by the contemporary immigrants into the cities.

classic;Xiangzi;spiritual crisis;urban civilization;cultural implication

I207.6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9-9530(2012)02-0046-03

2012-01-28

卢秀峰(1966-),女,安徽蒙城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与传媒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祥子骆驼祥子骆驼
大骆驼
骆驼
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因素
河北省卷《骆驼祥子》阅读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骆驼“祥子”在唐朝的一天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婚恋悲剧
老舍《骆驼祥子》中二强子人物形象叙事的不可替代性
彷徨的骆驼
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