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珍惜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提高水泥散装化水平——西北五省(区)发展散装水泥工作联席会议在新疆召开

2012-04-13何万民

散装水泥 2012年4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自治区砂浆

何万民

2012年7月9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散装水泥办公室聚会乌鲁木齐市哈密大厦,召开西北五省(区)发展散装水泥工作联席会议。

会议主题是:围绕社会发展大局,延伸散装水泥产业链,抓新的增长点,珍惜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提高水泥散装化水平。

中国散协理事长丁建一出席会议,河南省散办、河南许昌市商务局应邀参加会议,内蒙古自治区散办发来贺电。西北五省(区)、省会(首府)城市散装水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新疆散办主任白明石主持。

会议代表畅所欲言,分别介绍了本省、区的经验,河南省散办书记刘海中介绍了农村地区散装水泥推广的工作情况,陕西省、西安市散办介绍了发展散装水泥的经验。

陕西省散装水泥与预拌砂浆管理办公室强化管理体制建设,从稳定执法队伍入手,提高人员素质,从根本上破解散办工作困局。他们与省编办、人事厅等有关部门一起调查研究,理清散办的职能范围和工作性质,从机构职能上明确各级散办承担的职责,得到省有关部门的重视,省内有两个市散办纳入公务员序列,省和其他八个市散办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为稳定队伍,增强工作力度,开展行政执法奠定了基础。他们还增加了预拌砂浆行业管理职能,拓展了散装水泥工作的业务范围。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他们把散装水泥推广重点向县区转移,探索建立一个符合实际的县区散装水泥管理模式,协调城乡散装水泥发展。

甘肃省2011年水泥产业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产业整合步伐加快,截至年底,祁连山、海螺、中国建材、甘肃电投、湖北京兰等水泥集团已投资建成6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去年,全省水泥产量达到2746.8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80%以上。2011年,全省散装水泥供应量实际完成940.88万吨,比2010年增加195.2万吨,增长26.2%;散装率34.25%,比2010年增加3个百分点;全省散装水泥设施综合配套能力达到1000万吨以上,比2010年新增200万吨。全省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达到60余户,年设计生产能力达到1500万立方米,实际供应商品混凝土600万立方米。散装水泥供应量、率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青海省围绕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目标任务,以促进绿色发展为主题,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法治进程,创新工作思路。在宣传内容上把发展散装水泥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建设方式,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施工进度,以及生态立省战略结合起来。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对发展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重大意义的认识。组织召开了“全省散装水泥工作会议”、“全省农村牧区发展散装水泥现场会”等大型会议。邀请省直有关部门,各州、地、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全省水泥生产企业、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和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新闻媒体参加,使每次会议都成为对散装水泥的再动员、再宣传、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

他们把宣传形式多样化,把广泛性与针对性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手段对发展散装水泥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主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借助“全国散装水泥宣传周”的契机,开展活动,征订各类报刊杂志向有关部门分发,拍摄《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农村牧区发展散装水泥电视专题片、《奋进中的青海散装水泥事业》全省散装水泥工作专题片,印发《青海建设信息》简报。

为加快全省依法发展散装水泥进程,他们积极主动向省法制办提出将原《青海省散装水泥管理办法》上升为地方法规,经与省法制办研究,开展了立法起草、论证、调研工作,形成了《完善政策理顺体制机制推动散装水泥可持续发展》的散装水泥立法工作调研报告,并将《青海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管理办法》列入今年首批省人民政府立法工作计划中。

青海省散办树立服务意识,强化协调配合,创新工作思路。他们坚持“沉下去、高效率、出精品”的要求,深入水泥企业、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企业走访,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建议、意见。每月坚持走访各州、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耐心细致地协调、沟通,手把手教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做好将散装水泥管理职能落实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扭转了散办工作职能单一面向水泥企业的局面,在全省建设行业形成了“识散”、“发散”的氛围。

宁夏散办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节能这条主线,重点开展了加快推进散装水泥立法工作。他们把立法工作做为重中之重的头等任务,列入了自治区政府法制办、自治区人大财经委的2012年度重点立法计划。2011年11月,首次召开了散装水泥立法专家论证会,邀请区人大财经委、政府法制办及相关部门、企业等16位专家领导,对立法草案进行讨论座谈,提出意见建议近百条,90%的意见被采纳,最终形成了立法件的送审稿;2011年12月4日~12日,自治区人大财经委组成由主任委员带队、相关专委、部门负责人等8人组成的立法调研组,先期赴江苏、浙江、上海进行区外立法调研;2012年3月5日~15日,自治区政府法制办与散办组成立法调研组,分赴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五个地级市,完成了散装水泥立法的区内调研;2012年4月,向政府法制办提出了赴外立法调研的建议和计划。按照制定的立法进程,2012年11月立法草案提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讨论。因此,下半年自治区立法推进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宁夏散办紧紧抓住当前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机构自身建设,向自治区编办、经信委党组及有关市提出了意见,坚定不移地向参公管理类事业单位努力。

宁夏散办面对严峻市场环境,坚持把国家扶持混凝土发展的优惠政策用足用好。在预拌混凝土行业中扎实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免税工作,对资质合法、质量稳定、利废数量达到规定比例的混凝土企业积极开展认证工作;充分发挥政府性基金的政策导向和经济杠杆作用,对一些贡献大、带动性强、站点布局战略意义重要的企业,加大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征缴和扶持力度。

乌鲁木齐市散办主任郁利华在会上介绍了乌鲁木齐市推广散装水泥工作情况。2011年,乌鲁木齐市供应散装水泥68.57万吨,散装率76.4%,2011年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率达100%。2011年生产预拌混凝土969.67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28.96%,使用散装水泥242.78万吨,综合利废457.56万吨。目前,全市混凝土生产规模近3000万立方米,拥有各类搅拌车1083辆,汽车泵232台。

在加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征收管理使用方面,乌鲁木齐市散办把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作为发展散装水泥强有力的催化剂。通过征收工作,不仅宣传了散装水泥事业的重要性,同时也使用户在观念上有了质的飞跃,变“让我用散”为“我要用散”。虽然征收专项资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们通过努力并争得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征收工作已列入政务中心。在加大征收力度的同时,积极做好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使之“取之于企业,用之于企业”,加大对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专用设施设备的购置、维修,散装水泥建设项目的贷款贴息,散装水泥新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这方面的投入每年有100万元左右。2008年为大力推广预拌砂浆,他们特别向财政申请专项支出300万元,用于预拌砂浆的开展和试点工程。通过落实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扶持政策,让企业看到了政府对这项事业的态度,看到了希望,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的发展。为做好预拌砂浆的推广工作,他们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首先会同自治区标办制定《预拌砂浆技术规程》,并组织宣贯培训。配合自治区造价总站,做好预拌砂浆定额编制工作及价格信息的发布。会同自治区标办组织编写自治区《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施工管理规程》,目前已基本定稿,将于2012年8月完成。

乌鲁木齐市散办不断加强行业协会工作,协会内涉及九个行业,并以行业为条线各自开展工作。协会成立以来,大量工程争议经协会积极协调,均得到妥善解决,避免了围堵工地等极端事件的发生,确保了工期,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稳定。通过行业自律“互相救助”机制,行业协会每年协助会员单位收回欠款近千万元,成员单位通过加入协会,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实惠。行业协会在为企业维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得到了各成员单位的肯定和认可,提高了行业协会的公信力、凝聚力,增强了行业协会的向心力和吸引力。他们还把散办服务职能与协会工作充分结合。为保证预拌混凝土车辆市区通行,自1996年就与市交警支队协调,每年为混凝土运输解决市区通行证。今年由于道路建设,交通压力过大,交警支队对混凝土车辆进行了限制,只给发400张市区通行证,占所有车辆四分之一。为公平公正,散办把400张通行证全部交给协会,由协会讨论分配。为提高行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协会把加强培训作为工作重点,举办一些新标准新规范的培训班。2011年7月、11月,与中国建科院培训中心、自治区散办举办了两期混凝土新标准培训班,两期培训近200人。2012年初举办了经理级培训班,在协会内受到了好评。下一步,他们计划举办统计员培训,以及配合预拌混凝土技术规程的宣贯培训。

新疆散办主任白明石在发言中首先欢迎大家来到乌鲁木齐市参加西北五省区发展散装水泥工作联系会议,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够进一步加强西北五省区散办的联系和交流。同时,也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借鉴兄弟散办的宝贵经验,从而更好地推动新疆散装事业的发展。

新疆推广散装水泥工作已经过四十余载的持续发展,散装水泥供应量和散装率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区完成散装水泥总量3604万吨,同比“十五”期间净增2201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1.38%;散装率也由“十五”期末的31.09%增长至“十一五”期末的49.25%,提高了18.16个百分点。2011年,新疆水泥产量为3285万吨,散装率53.78%,比上年提高了4.53个百分点。其中伊犁、阿克苏、巴州、石河子和哈密5地发散量均突破100万吨,特别是阿克苏地区年散装供应量达239万吨。2011年,自治区共有水泥生产线122条,规模排前两位的企业分别是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青松建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两企业散装水泥发放能力都达到70%以上。

通过“禁现”,新疆预拌混凝土发展迅猛。截至2011年底,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达8000万立方米,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230多家,分布在全区60多个县市;混凝土搅拌车1010台,搅拌容量17669立方米;混凝土泵车514台,泵送能力41120立方米。全年预拌混凝土产量达2400万立方米,同比2010年增长了804万立方米,增幅达50%。

近年来,新疆始终将散装水泥制度建设作为推动散装水泥事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新疆在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散装水泥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07号,第125号修改)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目前正在进行《新疆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条例》立法的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动条例的出台。

新疆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散装水泥和墙改工作即提出了量的要求,又提出了质的高标准。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新疆散办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全区散办、墙改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法规讲座和工作经验交流学习,推动整个队伍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组织制定印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散装水泥工作考核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墙材革新工作考核办法》《自治区散墙系统信息工作暂行办法》等指导性文件,量化工作标准,强化工作考核,加强工作指导。经过努力,全区各地散墙办工作状态都有所提升。各地散办已经逐渐形成了自我考核和评价的意识,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在开展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工作中,新疆散办始终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开展资金征缴工作。2011年,散装水泥专项基金收缴的额度比上年翻了一番。为进一步做好专项资金的使用,明确资金支持,新疆散办会同自治区财政厅起草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本级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以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推广领域。2012年5月22日,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经信委正式联合发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本级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新财建【2012】198号)。

2012年,新疆散办的工作重点是混凝土和砂浆城市“禁现”及农村、团场推散,扩大“禁现”城市数量和覆盖范围,全面提高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的发展水平。

中国散协理事长丁建一在会上就散办机构、当前运作的几件大事、今后的设想、散装水泥行业发展策略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确定下一届西北五省区联席会议在甘肃省召开。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自治区砂浆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