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鸡蛔虫病的诊治
2012-04-13李峰王玉茂苗立中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256600
李峰 王玉茂 苗立中 (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 256600)
柴鸡蛔虫病的诊治
李峰 王玉茂 苗立中 (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 256600)
鸡蛔虫病的病原是禽蛔科禽蛔属的禽蛔虫,大多为鸡蛔虫,是寄生于鸡体内最大的一种线虫。其成虫呈淡黄白色,长约5~11cm,雌雄异体,雌虫比雄虫长约1/3~2/3。虫卵呈椭圆形,卵壳厚而光滑,呈深灰色。该病主要危害3~10月龄鸡,虫体主要寄生于鸡的小肠,影响鸡的生长性能或产蛋性能,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对养鸡业危害较大。
2012年5月初,博兴县一柴鸡养殖场发病,经本院兽医诊断中心临床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蛔虫病。对症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1 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该场养殖有5000只柴鸡,发病时150日龄,主要表现为采食量下降,精神萎顿,缩头,羽毛蓬松,两翅下垂,反应迟缓,同时有下痢,出现绿色或灰白色样粪便,个别鸡发出怪叫声,未出现死亡。投喂2d抗生素无明显效果后,第3天送本院兽医诊断中心诊治。
2 病理剖检变化
经剖检,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肠管增粗,剪开后,有6~7cm长的虫体钻出,大约有数十条之多,几乎堵塞整个肠管;肠黏膜水肿、脱落,覆盖麸皮样渗出物,内容物呈淡黄色粘稠样变化。直肠有轻微出血。气管环有轻微出血。脾脏有小的白色点状结节,剪开后,为小的虫体,大小如细豆芽样的线虫。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其他内脏实质器官无明显变化。
3 实验室检查
3.1 细菌分离鉴定 无菌取送检病鸡的肝脏和心血,分别划线接种于营养琼脂和鲜血琼脂平皿,37℃恒温培养24h,观察。无任何细菌长出。
3.2 虫卵检查试验 采用饱和盐水法进行。取大约5g粪便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10ml饱和盐水搅拌混匀后,继续加50ml饱和盐水,用玻棒搅匀,经细网筛或两层纱布过滤。取滤液置离心管内,2500~3000rpm离心5min。取上浮物制片镜检,发现有椭圆形、深灰色的大量虫卵。
4 防治措施
经临床病例分析、病理剖检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确认引起该场发病的病原主要为鸡蛔虫,采取如下治疗措施:(1)全群口服左旋咪唑,一次性20mg/kg体重;10d后,同样方法再用1次。(2)驱虫后第2天,及时清除粪便,堆肥发酵处理。全场用0.5%的二氯制剂消毒,同时在饮水中添加左旋氧氟沙星可溶性粉,连用3d,促进肠道修复。(3)饲料中,适当添加电解多维,连用7~10d。经采取上述措施后,该场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造成大的损失。
5 小结与体会
(1)鸡蛔虫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一般经病理剖检,在肠道内见到特征性虫体或者实验室粪便检查,能够发现特征性虫卵,可确认有该病发生。(2)鸡蛔虫虫卵适应性强,特别是在潮湿的环境中甚至可以存活一年以上。该场饲养的柴鸡为地面放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该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同时,该场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操作误区,只注意驱虫,而在驱虫后,不能及时清理粪便和堆肥发酵处理,造成虫卵长期存在和感染鸡群反复发病。(3)柴鸡在饲养过程中,由于多采取粗放式饲养方式,一般情况下微生素A、微生素B相对缺乏,降低了对蛔虫的抵抗力。应在饲料配方中,适当添加维生素A、B,以防止或减轻鸡蛔虫感染。(4)柴鸡在饲养过程中,往往雏鸡与成鸡混养,常因成鸡发病排卵,被雏鸡采食后导致雏鸡发病。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采取分群分区管理,并加强消毒,最大程度的减少该病的发生。
(2012–05–22)
S858.31
B
1007-1733(2012)09-00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