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川啄木的《罗马字日记》新解

2012-04-13

关键词:石川日记文学

王 静

(河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石川啄木的《罗马字日记》新解

王 静

(河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罗马字日记》是日本作家石川啄木使用罗马字撰写的日记,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更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私生活,进而摆脱世俗的压力而获得精神自由,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逃避心理。日记虽然鲜明地记述了当时啄木的困境,但其主题明快,表达了他努力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向上精神。日记的文学性强,其中使用了大量的叙事策略。

石川啄木;罗马字日记;叙事学;桑原武夫

一、《罗马字日记》的写作背景

石川啄木的《罗马字日记》不只在日本备受喜爱,在俄罗斯、韩国、美国也深受欢迎。国内关于啄木的诗歌虽有少量研究成果,但关于这部日记的研究尚未出现。笔者拟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对这部日记文学进行解读与分析。

《罗马字日记》从1909年4月7日开始记录,一直记到6月16日。其中5月18日到30日因病没有记录,6月2日以后的部分(20天)则一次性概括地记录下来。

为了追求文学道路、感受“时代思潮”,啄木16岁时只身一人首次前往东京。但由于能力有限,以及身体等原因,4个月后他不得不离开东京。回到家乡之后,他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并以《啄木鸟》等诗歌创作赢得诗坛的好评。为了“极端地试验自己文学的命运”[1],他将老母和妻女拜托给朋友,只身一人第三次来到东京,并在度过了11个月的艰辛生活之后,于次年3月被朝日新闻社正式录用,生活总算安定下来。

当他把这件喜事告诉远在故乡的母亲和妻子之后,家里人立即打算来投奔他。可他担心由此会承担不起经济负担,并可能会失去自己半独身的自由。于是在3月2日给朋友的长信中,他使用辩解和遁词,以拖延母亲与妻女的来京时间。但最终他还是克服了现实的困难与心理矛盾,迎来了家人。《罗马字日记》正是以此段经历为背景,记录了当时他的实际状况与心境的变化。

《罗马字日记》之名并非来自啄木,而是因为这部日记使用了罗马字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人们便约定俗成地把它称为“罗马字日记”。在日本,使用罗马字表记的历史,始于明治维新之后。在文学界啄木正是使用罗马字的先驱之一。对此池田功指出:“对于啄木来说罗马字的普及不是单纯的突发奇想也不是为了学习,而是含有更大的意图,即(他)认为那是被时代所要求的表达方式。同时还是通过用于作品中这一方式后被世间评判的问题。”[2]

二、罗马字的表记意义

关于这部日记为何用罗马字来记录,啄木在4月7日的开篇日记中写道:

我为何把这部日记用罗马字来记录呢?为何?我爱妻子,正因为爱所以不愿意让她读。……可是这是假的!爱也是事实,不愿意让她读也是事实,但这两者之间未必有联系。[3]120-121

关于啄木的这段自述,桑原武夫对其论理解释道:“A是B,不是那样的,C是D。哪一个都是真的,可这两个命题是矛盾的。论理绝不是一个调子。”[4]这段分析虽然点明了啄木思想中具有论理的一贯性,但叙述并不明晰准确。应把啄木的论理解释为因为A所以B,不是那样的,A是A,B是B。其实,啄木在承认了A和B的因果关系之后,又对其表示了否定,他承认的是A和B两者本是单独的问题,两者之间没有“联系”。桑原虽然用了四个符号,但并未把两个事物的两种关系理清。对啄木自身来说,他不但“爱妻子”,也愿意让她了解到自己的真情实感。二者不能当作因果关系看,应当作为一种并存关系理解。所以,桑原的问题应当归咎于啄木,因为啄木在这里使用了晦涩的写作——设疑——方式。啄木通过这种方式,希望调动爱他的妻子和爱他的读者的积极性,来阅读、了解真实的自己。啄木曾说:“爱也是事实,不愿意让她读也是事实,但这两者之间未必有联系。”对于啄木来说,他的日记不存在让不让读的问题,而是对方要不要读的问题,也就是说啄木把主动权交给了自己的妻子或读者。

由于日记使用了非通用的罗马字表记法,这就让日记的记录者啄木产生如同用外文记录一般的逃避心理,进而使他从家庭、世俗、文学传统等观念中逃离出来,最大程度地获得心理上的自由,并以最彻底的真诚态度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啄木也曾讲道:我想做一名“最大胆地、最露骨地、最深刻地、最大两地品味人生中的一切喜怒哀乐的……‘真人’英雄。”[5]

三、《罗马字日记》的主题

《罗马字日记》主要是围绕啄木家人上京这条明线和啄木追求文学道路这条暗线展开故事叙述的,两条线索各具主题,但又密不可分。

啄木主要通过自己在东京的具体描写和记录,表现了自己生活的窘境,如多次出现提前借用工资、去当铺当东西、因迟交房租而受到欺凌等。虽然物质生活困苦、精神状态经常处于不安之中,但啄木并未消沉。在共计4万5千字左右的日记中,“不安”的出现频度仅为“4”次,“安心”却使用了14次。当然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他真的“安心”,因为“安心”主要使用在他思考安心、追求安心、如何战胜不安的心理描写中。由于“不安”,啄木曾多次想到了死,文中“死”这一词汇出现的频率多达39次。但代表美好、浪漫、安宁的“花”,与代表精神和肉体愉悦的“浴池”出现的频度分别为41次和16次。可见,日记是把积极明快作为主基调的。

啄木不只对自己,对他人也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的。从老家来投奔他的青年岩本和清水贫困到只能同盖一床被子睡觉,只点二分芯的油灯读书。当听到这些讲述时,啄木的感想是“越听越觉得可爱”[3]167。当时啄木预支的工资早已花完,又无其它进钱办法,但他依然决定“我必须拯救这两个青年”[3]167-168。啄木的这句发自内心的独白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坚守追求的认同。

在追求文学的过程中,他曾提出,“我的文学是我的敌人”的口号,但随之又世俗性地讲道:“实际上我的欲望很少。是钱。”[3]121这里表露出他向上追求与流于现实的矛盾心理。面对这种特殊的“敌人”,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这一百天,尽管眼前没有清楚的敌人。也是在武装之中度过的。”[3]129最终由于长时间的精神武装,还没战斗就已劳累了。因此,他又把自己归结为“我是一个弱者,是一个持有超强刀剑的弱者”[3]130。可见,他在痛恨自己精神软弱的同时,却对自己的能力有着强烈的自信。最后他决定要做一个真正的强者,“脱掉束缚和因袭的旧盔甲,赤裸裸的,不借助他人的力量,勇敢地战斗。用钢铁之心,不哭,不笑,不顾及一切,只是径直地,朝着自己想去的方向前进”[3]12。“我只是做我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所有都按照自身的需求就好”[3]137。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啄木追求文学道路这条暗线表现的是他不屈不挠、勇于追求的进取精神。

四、《罗马字日记》的叙事策略

《罗马字日记》除一般日记所使用的记录方式之外,还使用了文学中常用的描写和刻画手段。特别采用了结构叙事、单一场景叙事、信件叙事的策略。

日记是围绕家人上京这条明线和自己追求文学道路这条暗线展开的,不仅具有连续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结构清晰。啄木在开篇日记的冒头文中记录了自己的住址:“本乡区森川町一番地新板359号盖平馆别莊。”[3]120这为以后搬家叙述新地址留下了伏笔,在结尾6月16日日记的冒头文中也同样明记了自己的新住所:“本乡弓町二丁目十八番地新井(喜之床)方。”接着他叙述道:“早晨,太阳还没升起,我和金田一君和岩本三人来到上野火车站站台。火车晚了一个小时到达。把朋友、母亲、妻子、孩子用车接到新家。”[3]173作者在这里提示了他终于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故事结局。这种前后呼应的结构方式在日记中很少见,它使读者感受到了故事的完整性。

啄木在日记中运用了大量的单一场景叙事策略。如开篇中通过租书铺老头和“我”的对话,道出了老头因春天外出看樱花的人增多造成租书的客人减少,而不喜欢樱花盛开时节的缘由,引出“我”对“春天”的畏惧之情,从而发出“到底春天来了”的感慨。之所以发生感慨,是因为啄木曾经答应母亲和妻女在春天来临之际把她们接到东京来团聚。而此时的啄木因生活窘迫而担心无法守约,所以他深深地感到“春天的压迫”。这一单一场景叙事有助于给读者留下视觉印象,带给读者如同观看舞台表演般的艺术享受,从而使读者能够完全进人啄木的内心世界。

日记中有效地运用了信件叙事和想象叙事。在4月13日的日记中,啄木抄录了母亲寄来的信件全文。通过信件原文,他将老家的贫困状况及母亲想来东京的迫切心情跃然纸上。信件叙述这一手法的使用不但使文本情感饱满,而且让读者直接进入了他母亲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与人物产生连带感,缩短了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

此外日记还使用了想象叙事。由于啄木已有一年多没有见到爱女京子,当他听说京子患了胃病之后,特别担心。日记中记录了一段他在电车上看到一个酷似京子的女孩时的想象:“节子早出晚归。狭窄而苦闷的家中,整天只有妈妈和京子,啊,奶奶和孙子!我一想起那样的日子,眼睛就觉得模糊起来。孩子的快乐,只有吃东西,在那令人厌倦的单调、阴暗的生活时,京子一定想吃点什么,去央求,可什么都没有。京子哭闹着说‘奶奶我要吃东西’,怎么哄他都不行。”[3]146日记中啄木通过这种大胆丰富的想象叙事,不但给自己提供了孩子得病的缘由,而且突出了日记中所要表达的爱子之情。

此外《罗马字日记》还有效地运用了热奈特提出的“非等时”手法,使这部日记详略得当。如4月10日的日记长达7200字。对于一天的日记能这样去描写刻画,的确如桑原武夫所评价的那样“说是短篇小说也不为过”。而6月份的日记中除了单独地记述了6月1日的重要事件之外,把6月2日至16日的部分用(20天)综述方式极其简略地作了概括记录,20天的事情只用了短短的500多字。

正是通过以上的叙事策略,啄木不但把整部日记按事实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且将所要表达的心理活动生动地传达给了读者。

[1]石川啄木.啄木全集:第5卷[M].东京:筑摩书房,1969:249.

[2]池田功.啄木日记を読む[M].东京:新日本出版社,2011:126.

[3]石川啄木.啄木全集:第6卷[M].东京:筑摩书房,1969.

[4]桑原武夫.啄木の日记[G]//人生読本日记.东京:河出书房新社,1980:188.

[5]石川啄木.啄木全集:第7卷[M].东京:筑摩书房,1969:229.

[责任编辑海林]

TheSymbolicValueandWritingStrategyStudyofTheRomanCharacterDiarybyTakubokuIshikawa

WANG Jing

(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453007,China)

“The Roman Character Diary” was written by Japanese author, Takuboku Ishikawa, using Roman characters. This diary has high literary quality, and includes various narrative techniques. Takuboku wrote this diary in order to record his private life as it was, freeing himself from secular pressure and gaining mental freedom. Also, he could satisfy his desire to escape from the outer world. Though this diary distinctly represents Takuboku’s difficult situation at the time, it is never gloomy and it was full of aspiring minds of standing aloof from the reality and pursuing the ideal.

Takuboku Ishikawa;the Roman Character Diary;narratology;Takeo Kuwahara

I106.4

A

1000-2359(2012)04-0238-03

王静(1968-),女,辽宁沈阳人,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

2012-03-01

猜你喜欢

石川日记文学
石川安作品
我们需要文学
石川安作品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围巾
石川 林億齡의 漢詩에 표현된 “豪放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