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角度看汉语新闻标题的英译
2012-04-13吴玉杰
吴 玉 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 外语系,哈尔滨 150001)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国内媒体积极应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媒体新闻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逐渐与国际接轨。国内一些新闻报刊更是将其汉语新闻翻译成相应的英文,让更多人通过新闻传播了解我国的人民生活、风俗现状等。在新闻体裁这类作品中,新闻标题作为整篇新闻的点睛之笔,无疑是最重要的部分,它以高度浓缩的简练语言总结、提示着整篇新闻的主要内容或最具关注点的内容。新闻标题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被视为新闻报道的眼睛和灵魂,能够一下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为读者导读。然而,把新闻这种高度凝练的汉语文本翻译成等效的英文文本并非易事。为实现汉语新闻文本与翻译后的英文新闻文本之间的信息功能和劝说功能对等,笔者认为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切入可以打开汉语新闻标题翻译的新视角。本文拟将结合汉语新闻标题英译的具体言语实例,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来探讨汉语新闻标题的英译,阐述关联理论在翻译领域的语用价值,揭示关联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2 关联翻译理论概述
关联翻译理论是由E.A.Gutt(1991)在其博士论文《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中以认知心理学和关联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它源于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1986,1995)在《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关联理论。Sperber和Wilson对一般的语言交际推理模式作了重要的修改和补充,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采用的是“明示—推理模式”。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期待产生一个最佳关联性,即听话者在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这就是关联理论的关联原则。在关联原则之下,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Sperber & Wilson,1986:158,译文引自何自然、冉永平,1998)。因此,可以说关联理论从交际和认知的角度为认知语用学研究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自关联理论被提出,它就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其影响已从语用学领域延展到各个相关语言研究领域,翻译就是受其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而Gutt在其博士论文中将关联理论与翻译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提出关联翻译论,这个理论“几乎可以刷新人们对翻译的认识”(赵彦春:273)。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它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Gutt认为“译文应该是同原文释义相似(interpretively resembling) 的接受语语段”(Gutt,1991:100,翻译引自林克难,1994)。在关联翻译论中译者要根据原作者的意图和受众的企盼来寻找最佳的关联。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译者的责任不仅仅翻译意思,更重要的是翻译作者的意图(翁林颖:117)。可见关联翻译理论在我国日益引起各学者的重视,他们开始对原作者的意图进行理论性的阐述。关联理论强大的解释力已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可以准确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
3 汉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标题在新闻报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在提供读者是否可读的评断基础上吸引读者关注新闻事件的本身。题好一半文,好的新闻标题常常具有以下特点:简约、醒目、风趣。而这些特点往往是通过标题的词汇、句式和修辞得以实现的。在词汇方面,中文标题偏爱名词和动词。由于报刊杂志中每篇新闻的标题所占据的空间是极其宝贵的,因此标题中常使用有着实际表述含意的名词和动词,名词本身有很强的表意功能,同时又具有广泛的语法兼容性,可充当多种词性,而动词常与名词结合使用引出标题。在句式方面,汉语新闻标题多采用简短的句子,以尽可能少的字数概括全文的内容,但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汉语新闻标题通常除了单一的正标题之外,还会有一个引题或者一个副标题,甚至引题和副标题同时出现。在修辞方面,汉语新闻标题为追求新颖而不断推出语言形式的变体,喜欢多用动词,也注重词语形式上的巧意安排,如对偶、排比、对仗和押韵等;为追求趣味性,使用俚语俗语,采用各种典故,运用各种修辞格如幽默、讽刺、夸张、比喻、仿拟、双关等。
4 从关联翻译论解读汉语新闻标题的英译
以上所介绍的汉语新闻标题的特点正是理解新闻标题的关键,也是翻译标题的难点和切入点。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入手,以最佳关联性为指导原则,通过分析2011年国内英语学者比较常关注的新闻网站(如China Daily英语点津,EnMajor英美者,新浪英文网站和Cuyoo酷悠英语在线)上的汉语新闻标题翻译实例来解读汉语新闻标题的翻译的原则和有效手段,这些手段包括:直译、意译、增加注释性文字、体现原文修辞形式。
4.1 直译
如果汉语新闻标题的意思简单、直接、清晰,直接翻译成英文后不会产生歧义,并且能被英语读者容易接受,则采用直译法。
例1:苹果宣布乔布斯逝世
Apple Inc. said the company’s co-founder Steve Jobs died Wednesday
例2:金正日去世对中国的挑战
Kim’s Passing Poses Challenges for China
例3:购物小票迈入无纸时代
Shopper receipts join paperless age
这三个例子均采用了直译法,因为这三个汉语新闻标题都是简单的陈述句,旨在完整表达一个事件的事实,被翻译成英文后也不难理解。由于事件本身已经有吸引读者的魅力,故不再需要额外的修饰。例如在例1和例2中乔布斯和金正日的逝世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样直接翻译反而更显得对逝者的尊重;而例3是高科技技术领域内的新成果,事件本身也是受人关注的。所以当汉语标题是单一直接的句子,而且新闻事件的本身即具备足够的吸引效力时,我们采取直译法完全可以达到很好的翻译效果。
4.2 意译
汉语之美,在于它凝结了中国深厚的五千年文明,在表层意思的背后还会给读者以深层感悟的留白,汉语新闻标题更是如此。为求独树一帜,汉语新闻标题常采用修辞手段如拟人、双关等,与本国文化相关联,需要读者进行再思考,显然这样的标题在翻译的时候就不能采用平铺直叙的翻译方法了,译者应该采用意译法,联系新闻内容,化隐晦为明示,使英文读者能正确快速地理解新闻标题的内容。例如:
例4:澳新护照承认第三性别
Australian passports will now have three gender options-male, female and x.
这个汉语标题采用了对澳大利亚采取了省略写法,这也是汉语新闻标题对国名、地名等特殊专有名词的处理方法,而在翻译的时候通常要写出完整的名字,另外这个标题中的“第三性别”是基于汉语读者已有的语境常识即基本的两个性别,故在此不需要赘述;但是在翻译时要根据意思写出完整的翻译,即目前,澳大利亚护照中有“男”、“女”和“X”三种性别类型。且这种新类别只适用于性别交叉者,即那些在生理上不能完全被认为是男性或女性的人。
例5:骑驴找马──如何在职找工作
Ask the Juggle: Job-Hunting While Working Full-Time
在这个汉语标题中,作者引用了汉语中常见的一个俗语“骑驴找马”,意思是暂且骑着驴,等找到好一些的坐骑后再换,这是个中性词,有时也做贬义。使用这个俗语很好地表现出了在职的工作者对自己目前工作不满意但不会辞职,期望找到更加理想的工作同时也不愿冒着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风险的心态。在翻译的时候,作者根据上述语义,采用意译法,使用“Job-Hunting”和“Working Full-Time”两个单词将这种工作状态得以体现,并用“While”一词将汉语标题的意思很好地表达出来,达到不错的翻译效果。
例6: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工作得失参半
Mixed Grade for Water Diversion Relocation
这个例子中的重点翻译部分是“工作得失参半”,如果采取直译的方法会很繁琐,而译者使用“Mixed Grade”将这个意思表达得很巧妙,是不错的翻译范例。
4.3 重构标题,合理翻译
依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种明示一推理活动,推理包含了从交际者的明示中确定其交际意图。在这一理论框架下,译者可以灵活变通,进行语用调整,以类比移译(赵彦春:282)。由于不同的文化底蕴,能被读者迅速找到最佳关联语境的汉语新闻标题被翻译成英文后并不容易被英语读者理解,这时译者就需要将汉语标题进行重构和编译。例如:
例7:礼貌用语“谢谢”渐渐消失
Death of Thank you
这个新闻标题的翻译很到位,译者对原来汉语标题进行了句子重构,在这里名词“Death”为原文中谓语动词“渐渐消亡”的替代词,虽略显夸张,却形象生动地将礼貌用语“谢谢”的消亡问题凸显出来了。
例8:整容手术成美国最流行圣诞礼物
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a tummy tuck
这个汉语标题虽然很清晰明了,但是翻译时译者省略了“美国”,因为提到圣诞节,英语读者会自动产生关联语境;同时译者在翻译时将原句进行编译,在英文译文中增加了主语“I”,从而拉近了与英语读者的距离;而“a tummy tuck”是腹壁整形术,在这里泛指整形外科手术。受到此标题的吸引,读者通过继续阅读后得知,美国广播公司报道,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整形外科手术作为圣诞礼物,以求在2012的新年里焕然一新。
4.4 遵循汉语原文的结构或修辞特色
为求形式美和意境美,译者在翻译汉语新闻标题时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段,如对仗、双关、比喻、押韵等,在最大限度忠实原文作者意图的原则基础上,使读者在获知新闻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译者所提供的最佳关联语境去理解原文的结构和含意。例如:
例9:国内知名国外无闻的中国品牌
China’s Top 50 Brands: Huge at Home, Unknown Abroad
本例子中的这个中文标题是个偏正短语,即中心词是“中国品牌”,亮点在修饰语“国内知名国外无闻”是个简练的对仗结构,译者翻译时遵循了原文的结构特征,用“Huge at Home, Unknown Abroad”这个对仗结构表述得很巧妙。
例10:孩子来了,婚姻完了?
Here Comes Baby, There Goes the Marriage
这个汉语新闻标题结构上也是对仗,同时也是开放式问句,以求读者思考,而译者翻译时用一对反义方位词“Here”和“There”以及一对反义动词“Comes”和“Goes”很贴合原文的意思,可以说在意思表达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例11: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No Pains, No Gains
本例中的汉语标题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指的是做什么事都得付出劳动,不要想着不劳而获。比较流行的翻译还有“There is no free lunch in the world”,但个人以为这种翻译不及“No Pains, No Gains”好,后者的形式是对仗,并且押头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意思也简单易懂。
例12:要减肥先“住”口
To Eat or To Not Eat,This Is A Question
这个汉语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蕴含了更深一层意思即想减肥就要少吃,而译者在翻译时巧妙仿拟,将莎士比亚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改写为“To Eat or To Not Eat,This Is A Question”,十分有趣,也能吸引英语读者。
5 结语
近年来关联翻译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其研究也不断成熟。关联翻译理论采用的是动态的阐释法,注重翻译的效果,由原文作者和译者完成第一轮的交际过程,由译者和读者构成第二轮的交际过程。在这两轮交际过程中受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环境都是不定的,而译者作为第一轮的交际受体和第二轮的交际发起者起到了关键性的桥梁作用。因此,译者在翻译推理过程中要首先对原文作者的意图进行理解,然后以“最佳关联性”为汉语新闻英译的标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为译语读者提供最大的语境效果,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参考文献;
[1]Dan Sperber, Deirdre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Gutt, Ersnst-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M].UCL. WorkingPapers in Linguistics,1989.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何自然, 冉永平.《关联性:交际与认知》导读[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柯发春.汉语报刊新闻标题的特点及英译初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20(3): 75~77.
[6]林克难.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中国翻译,1994,(4):6~9.
[7]刘其中.新闻翻译教程[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翁林颖.关联翻译论中谚语英译的缺省[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