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小品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2-04-13时小力
时 小 力
(广东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罗定 527200)
1 引言
模态可以定义为参与交际的所有渠道和媒介,除了传统的语言符号,它还包括图像、颜色、音乐、技术等符号系统。(Kress & van Leeuwen,2001)[1]。多模态小品( multi-mode short essays)是由我国语言学家胡壮麟提出的一种新的语类(genre),指的是由若干图片组成,配以文字和音乐,可以“按需要自动翻页”, 能够“提供一定信息量的,有一定品位和文艺鉴赏价值的”超文本(hypertext)形式(胡壮麟,2010)[2]。模态可以由一种以上的媒介体现。借助于多种媒体的混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的PPT文件以及PPS文件(打包后可直接播放的PPT文件)以及一些带字幕音频和视频文件都可以归为此类。在英语的课堂教学当中,要求在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下保证一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以学生所乐见的形式来表达老师所要传授的理念,而讲述方式简单明了,内容轻松活泼,基于网络进行传播的多模态小品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
2 多模态小品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Royce,T.(2002)指出不同符号在多模态话语中具有互补性,多模态的协同性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具有促进作用等[3]。由于多模态小品本身具有使用方便,内容轻松活泼和信息量大等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进行选择来辅助教学,这种既可以在上课时由老师进行讲解,也可以在下课时自动播放的教学工具可以应用到英语教学的多个方面。
2.1 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以前的“老师—学生—课本”的教育模式正在变形为以声音、图像、视频等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多模态模式(Scollon&Levine,2004)[4]。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语境可以提高其第二语言的学习能力,并且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面对这种差异(张德禄,2009)[5]。由于目前多模态小品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是同事和朋友之间交流得到,或者是从网络上下载,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作品是由国外的一些爱好者自己制作的,其中所蕴含的原生态的文化理念和态度是本国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教授的。例如,有一篇小品 EU vs China, 这篇小品运用简单明快的方形和圆形线条,通过对日常生活如进餐、公共场合接电话等一些场景的描述来表达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由于作者表现形式幽默,作品简单明了却又浅显易懂,通篇都没有一句对白和说教,即使是一些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了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6]。
2.2 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英语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由于受条件限制,无法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授和学习,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善,软件和硬件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英语的教授和学习中来。“多模态小品的出现也回答了‘重新符号化’所提出的课题,即人们从一种模态发展为更多地使用另一种模态”(胡壮麟,2011)[7]。多模态小品在这种大环境下可以作为一种全新的载体来承担更多的教学功能。
2.2.1 MP3+LRC模式的应用
通过学习英语歌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种教师经常拿来鼓励学生使用的学习方法,以前学生们所获得的英语歌曲资料一般都是经由老师之手交给学生,学生没有学习的自主性。
现在学生只需要在各个主流音乐媒体播放器上搜索相关歌曲的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到自己想要找到的音乐,并且可以点选“歌词”选项,就可以看到歌词像“卡拉ok”一样进行显示,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
许多英文学习资料也可以按照此种模式来进行教学,在网络已经有许多这样带“歌词”的学习资料,只要点开之后,音频和文字资料就可以同步播放,而且可以通过拖动文字来切换播放时间,这可以作为老师的教学资料,大大节省了备课时间,这种以MP3+歌词(一般是LRC格式)多模态形式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2.2.2 作为情景再现的手段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罗毅等,2011)[8]。情景式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推崇的一个手段,通过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在现实的教学当中,教师所设定的环境是照顾性的,即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要使用简单的语句和词汇,但这又和另外一个原则相违背:输入应该从语言和文化上真实。
多模态小品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由国外的爱好者制作的作品本身就是从本文化的观点和视角出发,再现了生活的真实场景,缩短了教学与生活的距离,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产生代入感。
在讲授“Buckingham Palace”这一课时,多模态小品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展示。首先给学生展示一段只有音乐和图像、没有任何解说词的PPS,要求学生课后去查找资料,下一节课在课堂上对其中出现的各种场景、著名人物和事件进行表述。由于采用的是多媒体形式来进行表现,学生们印象都比较深刻,这个单元的内容也都记得比较牢。
2.2.3 作为ESP(English special purpose)综合实训手段
在各种ESP如商务英语的综合实训当中,多模态小品也可以成为一种可取的使用形式。由于条件所限,在校学生很少接触到真正的商务实操环境,教师可以在仿真系统提供的模型和数据情况下,组织学生进行仿真操作并对系统进行调整控制,系统涉及数字化文字、图像、照片、表格、音频流、视频流、动画等符号资源,师生运用这些资源完成多模态的意义建构。
“多模态小品的使用使得学习过程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真实商务情景,创设虚拟的国际商务场景,给予学生多种模态的认知刺激,使其知识、能力与素质在综合实训中内化与整合,进而适应顶岗实习的要求”(黄创,2009)[9]。同时也更加富有趣味,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和节奏,通过英语会话、解读、摹写,最大化地进行语言输出,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3 多模态小品的不足
3.1 水平参差不齐
虽然在我们接触到的多模态小品当中不乏寓教于乐、富有教育意义、能够发人深省的精品,但由于多模态小品都是制作者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制作,没有经过精心的打磨和时间的洗练,难免有些粗糙,甚至有的作品宣扬迷信、凶杀、色情和暴力等内容,而学生们对于这些没有接触过的内容比较好奇,一旦接触之后将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后果。
3.2 资源捉襟见肘
多模态小品还是一个新兴的语类,从诞生到发展再到壮大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它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对于准备用多模态小品来丰富教学手段的教师来说最困扰的问题就是资源的缺乏,有很多很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却很难在网上找到相关的多模态小品来进行表现,无奈只好亲自动手自己制作,或者干脆回到老路上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讲授。
3.3 教师对于多模态小品的错误认知
虽然IT技术在最近十几年得到了长足进步,而且也日益渗透到传统的教学当中,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多媒体教学仅仅当作是用电脑打字来代替板书,课余时间给学生们放放歌曲和影碟而已,对于多模态小品的认知和应用还停留在非常初级的阶段。
4 建议
4.1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无可厚非,多模态小品以其丰富多彩的内涵吸引学生的注意, 而教师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对其进行适当引导。这种引导可分为课内和课外。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多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的正面的和有文化内涵的作品,课外;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能够对学习有帮助的网站,让学生自行学习。
4.2 构建平台,资源共享
针对资源缺乏和作品质量不高的问题,可以采取构建平台和资源共享的方式来解决。具体做法就是鼓励在教学当中使用多模态小品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举办相关竞赛,成立专门的制作团队,分工合作,完成不同模块,评选优秀作品,并且成立专门的网站发布其中佳作,实现共同合作和资源共享。
5 结语
“在语言教育中,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个性化教学、协同化教学、模块化教学和超文本教学得到最完美的结合”(胡壮麟,2004)[10]。多媒体的使用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何在众多的方法当中找到合适的手段进行英语教学是众多专家学者一直在讨论的问题,作为一种新的语类而出现的多模态小品凭借其自身优点开始崭露头角,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成为英语教学方法中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Kress, G. and T. van Leeuwen.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Hodder Arnold, 2001.
[2]胡壮麟.谈多模态小品中的主体模态[J].外语教学,2011,(7):1~5.
[3]Royce, T., Multimo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 Exploring Visual-verbal Synergy[J].TESOL QUARTERLY,2002,36(2):191~205.
[4]Scallon,Ron&Philip Levine.Multiple Discourse Analysis as the Confluence of Discourse and Technology[M].Washington,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2004.
[5]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6]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20.
[7]胡壮麟.模态小品的问世与发展[J].外语电化教学,2010,(7): 3~9.
[8]黄创.基于多模态教学的商务英语综合实训[J].商场现代化,2009,(5):248~249.
[9]罗毅,蔡慧萍,王金.体验式教学理论在英语应用文体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38~42.
[10]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5):345~350.